飛來鶴(飛來鶴)

飛來鶴(飛來鶴)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飛來鶴,原名:牛皮消,別名:耳葉牛皮消、 隔山消(四川、貴州);牛皮凍何首烏、瓢瓢藤、老牛瓢、七股蓮,拉丁文名: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蘿藦科鵝絨藤屬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塊狀;莖圓形,被微柔毛。葉對生,膜質,被微毛,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聚傘花序傘房狀,花萼裂片卵狀長圓形;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反折,內面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裂片橢圓形,肉質,鈍頭,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1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雙生,披針形,種子卵狀橢圓形;種毛白色絹質。花期6-9月,果期7-11月。

(文中圖片均取自中國植物圖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飛來鶴
  • 拉丁學名: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
  • 別稱:隔山消、隔山撬、白何首烏、野紅苕、羊角藤、土白蘞、萬世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蘿藦科
  • :牛皮消屬
  • :飛來鶴
  • 分布區域:江蘇、江西等地
簡介,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簡介

飛來鶴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的莖葉。生長於山坡樹林下或路旁。分布於中國長江流域各省,南至廣東均有分布。產江蘇、江西等地。具有健胃消積,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食積腹痛胃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
【別名】隔山消、隔山撬[四川]、白何首烏[江蘇、江西]、野紅苕、羊角藤土白蘞、萬世竹、剪蛇珠、山步虎、野番薯
【來源】為蘿藤科牛皮消屬植物飛來鶴(耳葉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以根或全草入藥。
【性味歸經】甘、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健胃消積,解毒消腫。用於食積腹痛胃痛小兒疳積痢疾;外用治毒蛇咬傷,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根或全草搗爛敷患處。
【備註】
(1).過量發生中毒症狀和解救方法:中毒後有流涎、嘔吐、癲癇性痙攣,強烈抽搐,心跳緩慢等症狀。在未出現痙攣前,可催吐、洗胃及導瀉;內服蛋清、牛奶或活性炭,並服鎮靜劑預防痙攣發生;如已經發生痙攣則可針刺人中、合谷湧泉等穴位,注射苯巴比妥可樂靜,用水合氯醛灌腸,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必要時給氧和對症治療。
(2).江蘇省部分地區以本鐘作何首烏用。
(3).近緣植物日本牛皮消Cynanchum caudatum Maxim.主產日本,我國不產,過去國內文獻記載有此種,多系誤定。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形態特徵

蔓性半灌木;宿根肥厚,呈塊狀;莖圓形,被微柔毛。葉對生,膜質,被微毛,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12厘米,寬4-10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聚傘花序傘房狀,著花30朵;花萼裂片卵狀長圓形;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反折,內面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裂片橢圓形,肉質,鈍頭,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1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雙生,披針形,長8厘米,直徑1厘米;種子卵狀橢圓形;種毛白色絹質。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牛皮消牛皮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從低海拔的沿海地區直到3500米高的山坡林緣及路旁灌木叢中或河流、水溝邊潮濕地。

分布範圍

產于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西藏、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雲南等。印度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

主要價值

藥用塊根,養陰清熱,潤肺止咳,可治神經衰弱,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等。
牛皮消牛皮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