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隆頭魚科動物)

飄飄(隆頭魚科動物)

棲息在珊瑚礁區,會從其他魚身上啄食寄生蟲、甲殼類,故有“魚醫生”的稱號。

裂唇魚(Labroides dimidiatus)又稱醫生魚、飄飄,為鱸形目,隆頭魚科,裂唇魚屬一種熱帶地區近岸珊瑚礁海域生活的魚類。裂唇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亞至斐濟的海域,其生態行為非常獨特,會幫助其他大型魚類清理寄生蟲,可作為海洋觀賞魚系統中的“醫生魚”。

基本介紹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保護級別,飼養方法,

簡介

裂唇魚幼魚為黑色而帶有藍帶,長大後變為黃色而有黑帶。每個珊瑚礁區都有幾條此魚負責該地區其它的看病工作。夜間棲息岩間小洞,會吐粘液把身體裹住。水族箱應該和一定數量能讓其清潔的魚混養。當剛入缸時,應該用活的鹽水蝦誘其開口。餵食切碎的海鮮,海蝦,活的黑蠕蟲。

形態特徵

裂唇魚體延長,背部淺褐色,側腹和腹部呈乳白色。一道漸寬的黑色條紋從吻部延伸至尾鰭後部,魚體後半部的淺藍色區域更加凸顯這道黑色條紋。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0至11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0,體長可達14厘米。
背鰭Ⅸ-11;臀鰭Ⅲ-10—11 ;胸鰭12—13;腹鰭Ⅰ-5;側線鱗52—54。鰓耙3+9。體長為體高4.1—5.1倍;為頭長3.1—3.4倍。頭長為吻長3.0—4.0倍;為眼徑5.0—6.0倍。唇頗厚,上唇內側正中有1淺溝,將其分為2瓣;下唇分為左右2葉,葉間中央部分不發達,呈細窄帶狀。體側由吻端經眼向後至尾鰭後緣有黑褐色縱帶。縱帶前部較眼徑為窄,向後逐漸加寬,在尾柄部幾近尾柄背緣。尾鰭大部為縱帶所據,僅上下部呈淡黃色。體長49mm。系海洋小型魚類,棲息於珊瑚叢或岩礁附近的水域。

分布範圍

裂唇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阿曼灣、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塞席爾群島、印度、斯里蘭卡、緬甸、聖誕島、可可群島、印尼、泰國、越南、台灣、日本、中國、菲律賓、澳洲、東加、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索羅門群島、諾魯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模里西斯。

生活習性

裂唇魚棲息在水深1至40米的珊瑚礁區,會從其他魚身上啄食寄生蟲、甲殼類,故有“魚醫生”的稱號。行一夫一妻制,性情溫和,若雄魚死亡,由第一順位的雌魚性轉變為雄魚;但附近如有較強勢的雄魚,則由它掌權。夜晚棲息礁洞中,吐黏液將自己包住。

保護級別

飼養方法

醫生魚在自然海域主要啄食其它魚類身上的寄生蟲和腐敗組織,這讓其成為了大海中的醫生,大多數魚類感覺到身上痒痒,都會找到醫生魚,尋求它的幫助。很多觀賞魚愛好者,希望醫生魚能為自己水族箱中的病魚治療皮膚疾病,於是到處尋找並引進,但大多收效甚微。其實,醫生魚能吃掉的寄生蟲種類是有局限的,而且一條醫生魚的胃口遠沒有寄生蟲瘋狂的繁殖量大。在飼養密度合理,並且魚類基本處於健康狀態的時候,引進醫生魚的確可以抑制本尼登蟲和腮吸蟲的泛濫,但對於最常見的白點病(鞭毛蟲類)侵害,醫生魚則束手無策。因此,僅憑醫生魚來治療病魚,絕對是不明智的選擇。
在水族箱中,醫生魚更喜歡建立一個“診所”,比如一個岩石洞穴或幾塊岩石堆放出的凹陷部位。醫生魚一旦在這樣的“診所”落戶後就不再出診,只等待大型魚類自己游過來治療。醫生魚的顏色是鮮明的示意色,所有魚都懂得這種藍、白、黑條紋的組合代表了治療和清理。不用學習,任何一條魚都知道醫生魚能幫助自己清理寄生蟲和傷口。很多大型魚還喜歡讓醫生魚清潔自己的口腔和鰓部,它們張大嘴信憑醫生魚在自己的口和鰓里穿梭,吃掉牙縫和鰓絲里的雜物。在飼養有大型神仙魚的水族箱中搭配飼養醫生魚是很好的選擇,這些魚大多具有寄生蟲,醫生魚可以幫它們很好的清理。如果水族箱中的魚身上有潰爛的傷口,那么醫生魚可能給它造成很大的麻煩,醫生魚在情理傷口的時候,會吃掉腐爛的肉,這會讓那條魚感到十分疼痛。而且裸露的傷口在醫生魚的啄咬下很容易感染,故此,最好不要讓皮開肉綻的魚面對醫生魚。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飼養難度:困難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
酸鹼度: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10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產地:印度洋
種屬:隆頭魚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