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納德

颱風納德

颱風納德(英語:Typhoon Nat;台灣譯名:耐特;日本氣象廳(JMA)國際編號:91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TWCJ)臨時編號:22W;JTWC分級:三級颱風),是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簡介,發展及路徑,影響,台灣,統計人數如下:,

基本信息

簡介

納德的路徑飄忽不定,包括了4次大轉彎、2次增強,並在17天內兩次登入,它的生命歷程是1991年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中最長的;JTWC對其發布了61次的警報,僅比1972年的颱風莉泰少了18次;其行徑及變化令人想到1986年的颱風韋恩
由於其路徑詭譎,因此也被台灣的中央氣象局與1986年的颱風韋恩、2001年的颱風百合併列為台灣颱風史上的三大怪台之一。

發展及路徑

納德的對流在呂宋海峽的東方開始發展,9月15日6時首先被提出報告。同日23時,由於其雲系的增強,因此發布了熱帶氣旋形成警報,1個小時後發布了第1次警報。最初納德由於太接近陸地並且受到位於
颱風路徑圖颱風路徑圖
東方的熱帶風暴路加強大外圍環流影響,所以其增強十分緩慢。這兩個因素後來因為旺盛的西南氣流導引納德反向朝東穿越呂宋海峽而減弱。21日至22日間,納德突然增強到接近JTWC分級下的超級颱風的強度。
路加遠離後,因為脊場的重建,納德再次轉向進入呂宋海峽。其後,納德於台灣南端的恆春半島登入,並迅速減弱。造成其減弱的主因除了台灣的高山外,當時位在納德東南方的颱風梅莉逐漸接近,其強大的外圍環流造成風切變增強亦是另一原因。
納德令人捉摸不定的路徑
由於梅莉的牽引及高壓南下,納德90度掉頭向南,在兩個系統互動影響的期間,也因為高壓南下帶來的東北季風冷空氣,納德減弱為一個熱帶擾動,爾後,梅莉即往東北方移去。其後由於納德於南方吸收水汽,再度增強為一JTWC分級下的颱風,並沿大陸高壓及太平洋高壓相峙間之槽線北上,登入中國汕頭附近,後因為地形因素而消散。最後的警報於10月2日6時發出。

影響

台灣

本段時間均以UTC+8計算
台灣的中央氣象局在1991年9月22日及9月30日兩日皆對納德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及陸上颱風警報,這是中央氣象局第3次對同一個颱風發布2次以上的海上颱風警報及陸上颱風警報。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在納德首次侵台期間,台灣東、南部受災嚴重,尤在南回公路多良段瀧橋旁及太麻里地區之土石流往公路宣洩直下,造成多輛汽車掩埋損毀,人員傷亡。另台南屏東台東部份沿海地區曾發生海水倒灌。第2次侵台期間,花東地區受到回撲的納德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一度豪雨,又造成山洪暴發,農作物受損嚴重。
其中,納德第1次侵台更造成蘭嶼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受災,學校教會、鄉公所、船隻受損嚴重,當年9月22日正逢中秋節,納德使得明月中秋,成了黑色中秋。其中一位於蘭嶼服役將退伍的班長表示:退伍前夕正逢中秋節加菜,因菜太多,把多餘的菜放冰櫃內,沒想到納德將冰櫃吹到外頭,冰櫃門不翼而飛,菜灑落滿地,造成本年中秋,“狗加菜;不是人加菜”。

統計人數如下:

總計納德在台灣造成4人死亡,3人失蹤,9人受傷,29棟房屋全倒,52棟房屋半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