颮線

颮線

在氣象上, 颮線是指範圍小、生命史短、氣壓和風發生突變的狹窄強對流天氣帶。它來臨時會出現風向突變、風力急增、氣壓猛升、氣溫驟降等強天氣現象。從天氣雷達圖上看,颮線就像糖葫蘆一樣,穿起一串 雷暴或積雨雲。在颮線附近,除了風、氣壓、氣溫的猛烈變化外,通常還可能伴有雷電,暴雨、冰雹和龍捲風等劇烈的天氣過程。

颮線主要發生在炎熱的季節里,發生之前多屬晴熱天氣,氣溫較高,風力微弱,風向雜亂,空氣溫度大,天氣悶熱,具備雷雨條件,且多發生在下午至晚上。綜合說來,颮線是位能量大、破壞力強的強對流家族(雷電、冰雹、龍捲風)成員,不能對它掉以輕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颮線 (biāoxiàn)
  • 外文名:Squall line
  • 別稱:線颮
  • 特點:能量大,破壞力較強
  • 影響:風向突變、風力急增、氣壓猛升
  • 發生季節:炎熱的季節里
颮線介紹,基本描述,特徵,產生的條件,必要條件,其他條件,形成過程,區別,颮線的移動,形成階段,發展階段,減弱階段,跳躍,颮線結構模式,中緯度颮線,熱帶颮線,颮線生命史,形成階段,發展階段,減弱階段,分析,颮線災害,09年6月,09年8月,15年6月,16年04月,

颮線介紹

颮線是由許多雷暴單體(其中包括若干超級單體)側向排列而形成的強對流雲帶,其水平尺度長、寬均約幾十至上百公里,持續時間幾小時至十幾小時。“颮線”出現時通常伴有雷暴大風(或龍捲風)、冰雹等,能量大,破壞力較強。

基本描述

1.含義:有許多雷暴單體(其中包括若干超級單體)側向排列而形成的強對流雲帶。
2.水平尺度:長約幾十至幾百公里,寬約幾十公里至二百公里。
3.生命史:幾小時至十幾小時。
4.天氣現象:雷暴大風冰雹龍捲

特徵

颮線前天氣較好,多為偏南風,且在發展到成熟階段的颮線前方常伴有中尺度低壓。颮線後天氣變壞,風向急轉為偏北、偏西風,風力大增,颮線之後一般有扁長的雷暴高壓帶和一明顯的冷中心,在雷暴高壓後方有時還伴有一個中尺度低壓,由於它尾隨在雷暴高壓之後,故稱之為“尾流低壓”。颮線沿線到後部高壓區內,有暴雨、冰雹、龍捲等天氣。

產生的條件

必要條件

具有不同特徵的兩個氣團相互碰撞是颮線形成的必要條件。最常見的情況是冷氣團暖氣團碰撞,但也有的時候是乾空氣濕空氣碰撞。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高空中都會有風切變。相鄰的兩股風方向和速度都不同時,就會發生風切變。它可以使上升的空氣離開雲頂。大多數颮線開始於乾燥、密度較大的冷空氣。

其他條件

颮線雖屬中尺度天氣系統,但其形成和發展與一定的大尺度天氣形勢有關。主要發生在地面冷鋒前100~500公里的暖區內。
颮線產生於強烈位勢不穩定的層結中(見大氣靜力穩定度)。這種不穩定層結,多數是由中層或高層冷平流疊加在低層暖濕氣流之上所致。颮線與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聯繫,多發生於急流區或風的鉛直切變較大的區域。

形成過程

颮線是排列成帶狀的雷暴群。一種範圍較小、生命史較短、氣壓和風的不連續線。其寬度由不及一千米至幾千米,最寬至幾十千米,長度一般由幾十千米至幾百千米,維持時間由幾小時至十幾小時。颮線出現非常突然。颮線過境時,風向突變,氣壓涌升、氣溫急降,同時,狂風、雨雹交加,能造成嚴重的災害。北半球溫帶地區,颮線前多偏南風,線後轉偏西或偏北風,颮線後的風速一般為每秒十幾米,強時可超過40米/秒。颮線前天氣較好,降水區多在颮線後。颮線兩側溫差可達10℃以上。
颮線
颮線多出現在高空槽後和冷渦的南或西南方;有時出現在高空槽前、副熱帶高壓西北邊緣的低空西南暖濕氣流里;少數颮線產生於颱風前部的倒槽或東風波里。從相應的地面形勢看,大部分颮線與鋒面活動有關,主要發生在地面冷鋒前100~500千米的暖區內。
颮線產生於強烈不穩定的氣流中,與高空急流也有一定的聯繫,多發生於急流區或風的鉛直切變較大的區域。

區別

颮線處於雷暴雲下沉冷空氣的前緣,空間結構和冷鋒酷似,都是冷暖空氣的分界面,過境時都伴有風向急轉,風力猛增,氣溫下降,氣壓上升,加之它又常出現在冷鋒附近,因此,容易把它與冷鋒混淆。儘管颮線與冷鋒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大差異,故又常將颮線稱為“偽冷鋒”或“假冷鋒”。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1.冷鋒是兩種不同性質氣團的分界面,是大尺度系統,而颮線則是在同一氣團內部形成和傳播的中尺度系統
廣州氣象台05年3月22日雷達圖廣州氣象台05年3月22日雷達圖
2.颮線附近的天氣現象比冷鋒天氣劇烈得多,氣象要素的變率也比冷鋒附近的大得多;
3.颮線的移速一般比冷鋒要快,有時甚至比冷鋒快2~3倍;
4.颮線強度有明顯的日變化,而冷鋒沒有。

颮線的移動

颮線的移動方向和移動速度不僅和高空氣流有關,還隨發展階段不同而異。
颮線

形成階段

在形成階段,移動方向基本上和高空氣流方向一致,移動速度較慢,一般為30~40公里/小時;

發展階段

在發展旺盛階段,移動方向多偏於500百帕或700百帕等壓面上的氣流方向的右側,移速加快,一般達40~80公里/小時,快者可達80~120公里/小時;

減弱階段

在減弱階段,移動速度又相應減慢,一般為30~40公里/小時,移動方向又和高空氣流方向一致。颮線上單體的移動方向,有時和颮線一致,有時偏向颮線移動方向的左側,但交角小於60°。

跳躍

颮線上強雷暴單體的強降水所形成的強大的下沉輻散氣流,在其行進方向上最猛烈。它促使地面切變線超越於颮線之前。這支下沉冷氣流在低層和西南暖濕氣流輻合而引起的抬升,使原颮線的前方形成新的颮線。這時原颮線減弱,新颮線發展加強,以這種新陳代謝的方式不斷向前傳播,就形成了颮線的“跳躍”現象。

颮線結構模式

中緯度颮線

中緯度地區的颮線常發生在春夏之交,多出現在地面冷鋒前或氣旋波的暖區高空槽後西北氣流里的短波槽下方。颮線的低層前部有強流入氣流,而後部有強流出氣流。在颮線前,約 200hPa的高層為出流區。從低層進入雷暴雲體的濕空氣,向著逆切變氣流方向傾斜上升,然後流出雲體,並與雲體周圍的乾下沉氣流形成一個後傾的環流圖。在雷暴雲體後部,從中空捲入的環境空氣,形成濕下沉氣流向順切變氣流方向傾斜下沉,到達低層流出雷暴區。
2012年6月14日出現在山東的颮線2012年6月14日出現在山東的颮線

熱帶颮線

熱帶颮線,多發生在颱風前沿和東風擾動里。在它的前方,各層相對氣流都是流入的;在後方,高層和低層流出,800——500hPa層流入。從颶線前方低層流入的濕空氣,通過颮線在高空以雲砧形式從後方流出。從前方中層進入颮線的乾空氣被輸送至低層後,又從系統後部流出。颮線常有向不穩定區移動的趨勢,但其中雷暴單體的移動,一般與環境大氣的對流層中層風向一致。

颮線生命史

颮線分布通過大量氣象雷達探測發現,颮線從形成到消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形成階段

雷達回波開始為多塊孤立的對流單體組成的比較離散的回波帶,回波單體明亮,輪廓清晰,有明顯的塊狀結構,水平尺度一般為10~20公里。隨著對流單體的發展和併合,尺度增大,對流單體頂高由7~8公里發展到11~12公里,回波強度通常達40~50dBz,逐步形成帶狀,雷陣雨天氣開始,地面風速加大。
颮線過後颮線過後

發展階段

回波單體和群體顯著發展,整個雷暴帶的長度和寬度同時增加,在帶上出現擾動。有時出現與地面流場相對應的渦旋狀、波動狀和“人”字形等回波特徵。在這些擾動中心附近,發展成結構密實的強超級單體或強單體群。此時它們的水平尺度常為幾十公里,頂高猛增到14~18公里甚至更高,回波強度增至50~60dBz,甚至可達70dBz。雷暴帶前沿的回波強度梯度很大。此時地面風速一般可超過25米/秒,每小時雨量可達40~60毫米,嚴重時可出現冰雹和龍捲。

減弱階段

隨著能量的釋放,颮線逐漸減弱,回波帶的寬度加大,結構逐漸鬆散,頂高下降,回波強度減弱,降水強度迅速減少,風速也趨於減弱。

分析

利用常規天氣觀測資料、自動氣象站氣象觀測資料、衛星雲圖以及天氣雷達觀測資料,對2005年5月30日發生在陝西省境內的颮線過程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結果表明:地面到500 hPa各層影響系統的前傾結構,使前傾結構控制區內地區的不穩定度迅速加強,加之蒙古冷渦旋轉分裂冷空氣觸發形成中β尺度對流系統(MβCSs),為颮線形成提供了前期動力和熱力條件;地面流場和能量場的分析明顯反映出了颮線在地面切變線後部,風向、風速輻合區前部。雷達產品分析表明颮線回波具有線狀分布和發展快的特點,而且最大反射率徑向速度的最大值在颮線發生的時段內長時間相伴。當颮線回波上的單體進入“逆風區”時,發展更旺盛,不僅造成了災害性的大風和冰雹,還造成了影響範圍內的短時強降水。

颮線災害

09年6月

2009年6月3日傍晚,一場罕見的強颮線天氣襲擊了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地,造成了22人死亡,農業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十幾億元。河南省商丘全市發生強對流天氣,其中永城市最大風力達到11級,為永城市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風力,永城市受災最嚴重。這次颮線共導致22人死亡,多為樹木房屋倒塌壓砸所致,這是一種名為“颮線”的天氣現象。該天氣現象發生時,通常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過程,能量大,破壞力強,並且預報難度大。
2009年6月7日晚10:30左右 安徽省合肥市發生強對流天氣,10分鐘降水超過5CM 伴隨雷暴,風速達到18m/s 最高已經超過25m/s
2009年6月14日晚至21時27分,14日下午安徽省宿州市雷雨大風共造成7人死亡(其中靈璧6人),118人受傷。江蘇通州市雷雨大風導致1人死亡

09年8月

2009年8月27日16時50分開始,受颮線系統影響,遼寧多地出現雷雨大風天氣。雖然氣象部門及時發布了雷電黃色預警信號,提醒市民和有關部門注意即將到來的雷雨、大風,但仍有3人遇難,10餘人被砸傷,另外錦州市通訊、網路等在此次颮線過程中暫時中斷。27日下午,遼寧中西部出現雷雨大風天氣,由於水汽條件不足,雨量不算大,但風力卻非常強勁。其中瀋陽風速最大,達到了9.5米/秒,相當於風力的5級。而個別地點的瞬時風力,甚至達到了8級。大風吹倒的大樹、廣告牌等造成了多人傷亡。
在瀋陽市南三經街上,一棵碗口粗細的樹被刮斷(來源:遼瀋晚報)
颮線
據《遼瀋晚報》報導,27日15時45分,到鄉里買東西的瀋陽市新民市周坨子鄉大坨子村村民劉靜賢夫妻騎著機車被雷電擊中的枯樹砸倒,再也沒能回來。據一位目擊者稱,當時風力很強,倒下的枯樹砸剛好中了經過的紅色機車,樹幹軋在兩人的胸口處,人當時就不行了,兩截枯樹加起來能有20米長。隨後,民政部門的殯葬車輛將夫妻倆的遺體送往殯儀館。
折斷的枯樹砸倒一對騎摩托的夫婦(來源:遼瀋晚報)
16時許,瀋陽北站附近一處工地外面,一名26歲的小伙子被砸倒,送到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據120急救人員介紹,他們趕到事發地點時,小伙子已經停止了心跳。當時是一塊約6平方米大的廣告牌先砸倒電線桿,再砸向這個小伙子。據當地媒體報導,小伙子剛上班僅1個多月,事情發生在他下班回家的路上。由於仍在試用期內,小伙子的公司還沒有給其繳納保險。
由於此次雷雨天氣時值晚高峰,大風颳落的物體還砸傷10餘位來不及躲避的市民,其中一名傷勢較重女士仍在搶救中。
此前,錦州市也遭遇強對流天氣。15時左右錦州市上空突然烏雲密布,片刻間天就陰暗下來,幾分鐘後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晝如黑夜。烏雲、狂風、驟雨,突變的天氣讓市民措手不及。同時造成通訊、網路等暫時中斷。
錦州市也遭遇強對流天氣(來源:遼寧日報)
颮線
瀋陽中心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蔣大凱接受本網採訪時表示,此次強對流天氣過程從27日午後14時左右開始形成,到20時左右結束,從雷達圖像分析看是颮線。此次強對流天氣影響範圍大,遼寧除遼寧南部、丹東和大連之外都有影響,通常當地一般在6月份時發生颮線的幾率較多,但8月下旬遼寧出現這么大範圍颮線活動還是比較少見的。
氣象專家解釋說,冷暖氣流交匯時,存在著一條狹窄的風向切變帶,過境時將帶來極強烈的強對流天氣。閃電、冰雹、雷雨、大風都是強對流天氣的產物,但27日雷電、冰雹都沒什麼作為,只有大風顯示了威力。這是因為局部地區風力的大小受地形地貌的影響較大,城市裡高層建築物林立,極易造成局部地區風力比周圍地區更為強勁。
大風捲起樓頂的石棉瓦和木板,砸傷3名路人(來源:遼瀋晚報)
經過一場雷陣雨過後,瀋陽28日最高氣溫將只有22℃,較前一日最高氣溫下降了7℃。尤其是清晨和夜晚,降溫更加明顯,最低氣溫將降至10℃。從29日至31日,遼寧各地氣溫才緩慢回升。

15年6月

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官網央廣網的訊息,6·1東方之星旅遊客船傾覆事件是由罕見的突發罕見的強對流天氣(颮線伴有下擊暴流)帶來的強風暴雨襲擊導致的特別重大災難性事件。

16年04月

下午兩點前後,廣東境內生成一條颮線,並自西向東掃過珠江口一帶。
颮線
從廣州單站雷達回波圖可以看到,今天下午2點左右,颮線位於珠江口西側,其後逐漸東移掃過珠江口,16點左右已經位於惠東一帶,颮線橫掃廣東珠江口 佛山樂從遭龍捲風襲擊。
颮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