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決策

風險決策

業內的重要術語,風險決策是在多種不定因素作用下,對2個以上的行動方案進行選擇,由於有不定因素存在,則行動方案的實施結果其損益值是不能預先確定的。“多種不定因素”在學術名詞上常稱為“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風險決策可分為兩類:若自然狀態的統計特性(主要指機率分布)是可知的,則稱為機率型決策;若自然狀態的統計特性不知道,則稱為不定型決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風險決策
  • 外文名:V Decision
  • 所屬領域:數理
  • 決策主體:人
  • 風險態度:風險厭惡、風險中性和風險偏愛
  • 決策準測:滿意度、最小方差
決策分析,決策準則,滿意度準則,期望值準則,最小方差準則,

決策分析

風險決策是指每個備選方案都會遇到幾種不同的可能情況,而且已知出現每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有多大,即發生的機率有多大,因此在依據不同機率所擬定的多個決策方案中,不論選擇哪一種方案,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事先應客觀合理地分析建設項目的風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以確保項目的實際收益能力。風險決策分析主要套用在經濟效益不確定性的機率分析與方案選優時對方案經濟效益的風險比較這兩個方面。
經濟效益的機率分析
機率分析是指對不確定因素按一定機率發生變動時項目可能發生的損益或風險進行分析,用以反映經濟效果值相應的變化情況。對於投資項目來說,由於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動及其對項目經濟效果的影響也具有機率性。當投資項目經濟效果評價是用淨現值或內部收益率表示,可視為一個隨機變數;而投資項目經濟效果評價在實際中是由多個隨機變數構成的複合函式,包括運價、成本、營運收入等隨機變數。因此,有必要的採用機率分析來研究這些不確定因素的變化,為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經濟效益的機率分析是把某經濟指標值在不同取值範圍內的可能性大小定量表示出來。
工程項目的風險決策方法
風險決策的條件主要包括:決策人期望的目標;可供選擇的兩個及以上方案;不以決策者意志為轉移的兩個及以上的自然狀態;在所有可能出現的自然狀態中,決策者不能確定會出現的狀態,但可以肯定各種狀態出現的機率,計算不同方案、不同自然狀態下的損益值。
風險決策的方法很多,這裡只介紹四種最基本的方法。
(一)確定當量
確定當量法就是把不確定的現金流量用一個確定當量係數d(根據離散係數由經驗確定。完全確定時d=1,完全不確定時d=0)折算成確定型現金流量,然後進行經濟評價的方法。
(二)機率法
機率法是指擬建項目淨現值的機率分布呈現常態分配,利用常態分配的圖像面積計算淨現值小於零的機率,用以衡量項目風險程度的決策方法。機率法適用的前提條件是項目每年現金流量獨立,即各年之間的收益水平相互不受影響。
(三)決策樹
決策樹法是指在已知各種情況發生的機率的前提下,通過構造決策樹,計算淨現值的期望值來判斷項目風險及其可行性的方法,特別適合分析多級決策的複雜問題。
決策樹的構成有四個要素:決策點(用符號“口”表示)、方案枝、狀態結點(用符號“o”表示)、機率枝。決策樹是以決策結點為出發點,引出若干方案枝,每一分支表示一個可供選擇的方案、方案枝的末端,有一個狀態結點,從狀態結點引出若干機率枝,每條機率枝表示一種可能發生的狀態。機率枝上說明每種狀態的機率,每一機率枝的末端為相應的損益值。
利用決策樹進行決策的過程是:由右向左,逐步後退,根據各種狀態發生的機率與相應的損益值,分別計算每一方案的損益期望值,並將其標在相應的狀態點上,然後對這些期望值進行比較,淘汰不理想的方案,最後保留下來的就是最優方案。
(四)蒙特卡洛方法
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又稱統計實驗法或隨機模擬法。其基本原理是用數學方法在計算機上(或者手工計算)模擬計算實際發生的機率,然後根據實際機率加以統計處理。蒙特卡洛方法符合風險分析對結果的要求,對數據資料的要求較低,決策者容易把握,特別適合解決複雜的、元規律性的問題,能夠得到具有一定適用範圍的計算結果。
在項目風險分析中,使用蒙特卡洛方法的具體步驟為:
(1)建立蒙特卡洛分析模型。
(2)確定模型主要的風險變數。一般項目的銷售價格和原料價格是最敏感的兩個因素。
(3)依據經驗和歷史數據,確定主要風險變數的機率分布。
(4)按照確定的機率分布,用計算機生成大量的隨機數,代人蒙特卡洛分析模型,計算目標變數的機率分布及統計特徵。
(5)將模擬結果繪製頻率直方圖,計算評價指標大於0或小於0的累積機率。
採用蒙特卡洛方法的關鍵是變數的分布隨機取樣,隨機抽樣主要有:均勻分布、常態分配、三角形分布和梯形分布等。
2.蒙特卡洛方法在交通建設項目風險決策中的套用
在運輸業建設項目的風險評估中,運用蒙特卡洛模擬仿真能夠取得較好的評估效果。藉助matlab軟體大量的模擬和仿真建設項目,蒙特卡洛法克服了項目在實際中不能重複試驗的不足,同時能夠對仿真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相應的機率分布圖以及可信的機率分布區間,在風險決策中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決策準則

人是決策的主體.在風險條件下決策行為取決於決策者的風險態度,對同一風險決策問題,風險態度不同的人決策的結果通常有較大的差異。典型的風險態度有三種表現形式:風險厭惡、風險中性和風險偏愛。與風險態度相對應,風險決策人可有以下決策準則:滿意度準則、最小方差準則、期望值準則和期望方差準則。

滿意度準則

在工程實踐中由於決策人收集資料的有限性和時空的限制,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較一切方案,並非人們喜歡“最優”,而是取得“最優”的代價太高。因此,最優準則只存在於純粹的邏輯推理中。在實踐中只能遵循滿意度準則進行決策。
滿意度準則既町以是決策人想要達到的收益水平,也可以是決策人想要避免的損失水平,因此它對風險厭惡和風險偏愛決策人都適用。當選擇最優方案花費過高或在沒有得到其他方案的有關資料之前就必須決策的情況下應採用滿意度準則決策。

期望值準則

期望值準則是根據各備選方案指標損益值的期望值大小進行決策,如果指標為越大越好的損益值,則應選擇期望值最大的方案;如果指標為越小越好的損益值,則選擇期望值最小的方案。由於不考慮方案的風險,實際上隱含了風險中性的假設。因此,該原則對決策者風險態度為中性時更為適用。

最小方差準則

一般而言,方案指標值的方差越大則方案的風險就越大。所以,風險厭惡型的決策人有時傾向於用這一原則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這是一種避免最大損失而不足追求最大收益的準則,具有過於保守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