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靜脈竇和靜脈血栓形成

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疾病治療,治療原則,用藥原則,

臨床表現

1.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有眼鼻顏面部感染、腦膜炎敗血症、消耗性疾病、腦外傷產褥期、血液病、心臟病等原發病病史及臨床症狀體徵。
2.全身性症狀:不規則發熱寒戰、全身酸痛、萎靡乏力、消瘦等。
3.顱內高壓症狀:部分病人有頭痛、嘔吐、抽搐、意識障礙,嚴重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腦疝的危險。
4.根據影響不同靜脈竇臨床表現不同類型的綜合症狀,常見的幾種表現如下。
5.海綿竇血栓形成:多繼發於眼鼻面部感染,表現眼球突出、眼瞼眼眶眶周結膜充血水腫,眼底瘀血水腫,眼球運動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覺障礙等。
6.橫竇與乙狀竇血栓形成:多繼發於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竇炎,表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構音不清同側眼球外展困難等。
7.上矢狀竇血栓形成:顱高壓症狀、意識障礙突出,可伴癲癇(抽搐等)發作,出現對側偏癱、偏側麻木。
8.大腦皮質靜脈血栓形成:多由靜脈竇血栓擴展而來,表現頭痛、嘔吐、精神異常、部分性癲癇發作(一側肢體抽搐等)、肢體癱瘓、感覺障礙、意識障礙甚至昏迷等。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
1.海綿竇血栓形成:有原發感染病源存在。眼部體徵:眼球突出、眼瞼球結膜充血水腫,眼底瘀血水腫眼球突出運動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覺障礙(上三分之二)。有發熱、多汗等症狀。X線片示蝶骨脊破壞或增生,CT檢查可確診。
2.橫竇與乙狀竇血栓形成:有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病史或表現。頭痛嘔吐等顱內高壓症狀體徵。吞咽困難、飲水嗆咳、構音不清同側眼球外展困難等。腦脊液壓力升高,白細胞、蛋白升高,壓頸試驗病側出現阻塞現象。腦血管造影、顱腦CT顯示腦回顯影增強、白質密度變低,顱腦核磁共振成像(MRI)、顱腦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數位減影血管造影(DSA)有助確診。
3.上矢狀竇血栓形成:產褥期婦女(產後1-3個月)。嬰兒患嚴重貧血腹瀉營養不良伴顱內高壓症狀者,或出現抽搐、癱瘓意識障礙甚至昏迷者。排除腦積水、腦蛛網膜炎腦瘤性散發性腦炎等疾病。
腦血管造影、顱腦CT顯示腦回顯影增強、白質密度變低或有“空三角征”或“繩索征”,顱腦核磁共振成像(MRI)、顱腦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數位減影血管造影(DISA)有助確診。
4.大腦皮質靜脈血栓形成:多有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頭痛、嘔吐、精神異常、部分性癲癇發作(一側肢體抽搐等)、肢體癱瘓、感覺障礙、意識障礙突出或加重。腦血管造影、顱腦CT顯示腦回顯影增強、白質密度變低或有“空三角征”或“繩索征”等表現,顱腦核磁共振成像(MRI)、顱腦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數位減影血管造影(DSA)有助確診。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清除原發病源。
2.抗感染治療。
3.治療腦水腫
4.抗凝治療。
5.擴容劑。
6.對症治療及合併症的治療。

用藥原則

非炎症性靜脈竇和腦靜脈血栓形成的用藥主要遵循治療腦水腫、抗凝治療、擴容劑、對症治療及合併症的治療原則選擇,炎症性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化膿性靜脈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靜脈炎和靜脈竇炎)應選用合適的抗生素對原發感染和靜脈炎進行治療,原發病的治療還包括對消耗性疾病、腦外傷產褥期、血液病、心臟病、眼鼻顏面部感染、腦膜炎敗血症等的治療用藥。對於嬰幼兒、老年體弱、慢性病體弱患者應給予必要的支持(包括免疫球蛋白、人體白蛋白注射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