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占位性病變

顱內占位性病變(intracranial spaceoccupying lesion)是在顱腔內占據一定空間位置的一組疾病的總稱,臨床上以顱內壓增高(即成人顱壓>200mmH2O)和局灶性神經損害為特徵,其中以顱內腫瘤、顱內血腫和腦膿腫等為常見。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常見發病部位:顱內
  • 常見病因:顱內腫瘤、顱內血腫、腦膿腫等
  • 常見症狀:顱內壓增高、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癲癇發作、腦疝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①顱腦損傷引起的各類顱內血腫(如硬腦膜外、下血腫,腦內血腫,混合性血腫)。②各種自發性顱內出血及血腫。③顱內各種原發和轉移性腫瘤。④顱內膿腫。⑤顱內各種肉芽腫。⑥顱內各種寄生蟲病。⑦其他顱內占位性病變。

臨床表現

1.顱內壓增高
在顱腔內占有一定空間位置的腫塊樣病變。如腦腫瘤、腦膿腫和腦血腫。隨著病變體積的增大,顱內壓生理調節失代償,其顱內壓力超過正常值(80~180mmH2O),常伴有腦功能障礙。
2.頭痛
顱內壓增高時其腦膜、重要的血管神經受牽拉引起。發病初起不典型,重時可逐漸呈持續性,甚至難以忍受。
3.嘔吐
是腦幹移位和牽拉或腫瘤直接刺激延髓的嘔吐中樞,嘔吐呈噴射性,不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狀,常在頭痛劇烈時出現,嘔吐後頭痛稍緩解。兒童因腫瘤常發生在後顱凹,早期即可出現嘔吐,易被誤診為消化道疾病。
4.視乳頭水腫
顱內壓增高,眼靜脈回流受阻,視乳頭邊界欠清、靜脈充血、滲出或出血。早期視力正常,中晚期因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而視力逐漸減退。
5.癲癇發作
是占位性病變刺激皮層產生的異常放電。成年人的癲癇發作往往是占位性病變引起。
6.腦疝
是顱內壓增高的晚期併發症。手術是唯一可靠的選擇手段,可去除病變,緩解顱壓高,改善症狀,恢復腦功能。個別病變不能手術切除者可行顱內或顱外減壓術,緩解症狀,延長壽命。脫水藥物可暫時減輕顱內高壓,緩解症狀。

檢查

1.注意有無皮下結節、淋巴結腫大、頭部畸形等。詳查神經系統,並應結合病史而有所側重,如鞍區病變,應查視力視野、眼底;小腦橋腦角病變則應注意聽力、前庭功能檢查等。
2.顱內占位性病變,常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獲得確診。影像學檢查包括頭顱CT掃描、磁共振檢查及腦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學檢查可顯示占位性病變的位置、大小、形態、數目,還能觀察到病變內部是否有囊變、壞死、鈣化、出血等。

診斷

顱內病變治療的前提是準確的診斷和精確的定位。腦血管造影(DSA)、磁共振(MR)檢查是診斷顱內病變的主要方法。頭顱MR圖像能夠準確顯現顱內解剖的結構,但由於部分病變如較小的動靜脈畸形在MR上顯示不夠清楚,不能確定病變是否存在,而DSA腦血管造影可以清晰顯示顱內血管,被認為是診斷顱內血管異常的“金標準”,通過圖像可以了解病變的血供情況,但難以精確定位。MR與DSA圖像融合技術可對懷疑顱內病變患者,行DSA腦血管造影並三維重建,發現病變或可疑病變區域,然後行透露MR增強掃描。

治療

顱內病變治療的前提是準確的診斷和精確的定位。
1.病因治療
2.對症治療如降低顱內壓、抗癲癎、控制精神症狀等。
3.手術治療
腦疝是顱內壓增高的晚期併發症。手術是唯一可靠的選擇手段,可去除病變,緩解顱壓高,改善症狀,恢復腦功能。個別病變不能手術切除者可行顱內或顱外減壓術,緩解症狀,延長壽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