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溥

顧溥(1461年-1503年),字宗泰。?>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中期將領、勛臣,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顧成玄孫。

顧溥於成化九年(1473年)襲鎮遠侯爵,年僅十三。成化十六年(1480年),掌五軍右掖弘治二年(1489年)以平蠻將軍總兵官鎮湖廣。弘治五年(1492年),貴州都勻苗人起兵,顧溥以行軍總兵官率軍八萬討伐,至弘治七年(1494年)平亂,斬俘萬餘人,以功加太子太保。弘治十三年(1500年),入朝總督十二團營三千營,並掌前軍都督府事。顧溥“內行飭謹”,通曉文學,為人清慎守法,號稱勛臣之賢。

弘治十六年(1503年),顧溥逝世,年四十三。諡號“襄恪”。

基本介紹

  • 本名:顧溥
  • 別稱:顧宗泰
  • 字號:字宗泰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
  • 出生時間:1461年
  • 去世時間:1503年
  • 主要成就:平都勻苗亂,總督京營
  • 官職:提督三千營、團營,掌前軍都督府
  • 爵位:鎮遠侯
  • 諡號:襄恪
人物生平,少年襲爵,參預朝禮,總鎮湖廣,入督京營,英年病逝,主要成就,政治,軍事,人物評價,軼事典故,顧氏家風,勇於從善,親屬成員,侯爵世系,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少年襲爵

顧溥的家族原為長沙湘潭人,後在元朝時遷居揚州路江都縣(明朝時改屬南直隸揚州府,今江蘇省揚州市)。顧溥生於明英宗天順五年(1461年)三月十七日,為第一代鎮遠侯、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顧成的玄孫,第二代鎮遠侯顧興祖的孫子,第三代鎮遠侯顧淳的從弟。他的父親顧玘,未能仕官及襲爵,於四十二歲時逝世。
明憲宗成化九年(1473年)三月,膝下無子的顧淳去世。七月,時年十三歲的顧溥襲封鎮遠侯爵。因他出身以支庶,故在襲封后被削減爵祿至八百石(顧淳時食祿一千石)。憲宗因顧溥年少,故允許他“朔望朝”(每月初一、十五上朝)即可。不久後,顧溥進入國子監學習,得以涉獵經史,通曉兵法,“習楷法”。

參預朝禮

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顧溥與諸勛戚任正使,持節冊封諸宗室子弟。次年四月,顧溥再次奉詔持節冊封宗室子弟。
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一月,顧溥奉命掌五軍營右掖軍。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閏四月,憲宗賜贈顧溥的父母及妻子誥命。八月,顧溥又與諸勛臣持節冊封宗室子弟。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六月,顧溥在成化一朝最後一次持節冊封諸宗室子弟。
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孝宗行耤田禮,顧溥陪行。同月,受命與群臣分祀諸陵、王、神等,並奉詔將孝宗登基的訊息告訴岷王朱膺鉟。此年中,孝宗任命顧溥為果勇營坐營管操。

總鎮湖廣

弘治二年(1489年),顧溥掛平蠻將軍印,充任總兵官,奉命鎮守湖廣。
顧溥到任後,下令簡汰府中官屬,薦拔才俊數百人,罷黜了數百名不稱職的官員。諸衛所每年按例贈給湖廣總兵府柴薪及“軍從錢”,顧溥一律拒收。
桑植安撫司土官為人殘虐,被苗人群起推翻。顧溥領兵鎮壓,擒獲其首領。有人婉言勸顧溥全殲亂黨,他說:“苗人是為貪官所激,並非叛亂。”於是僅將其首領按法處置,全活五百餘人。
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貴州都勻(今貴州都勻長官司苗人乜富架、長腳等起兵叛亂(都勻苗族起義平都勻苗民起事),乜富架自稱都順王,阻塞雲南、四川之間的交通。孝宗命顧溥充任行軍總兵官,率軍八萬討伐。
自弘治五年(1492年)至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顧溥分兵五路進發,而兵備副使吳倬等遣人詐降乜富架,誘其中伏被擒。明軍趁勝深入敵營,擒獲長腳父子,平都勻苗亂。此役,明軍共破一百一十餘苗寨,斬俘一萬餘人。
戰後,顧溥招還流民五千餘戶,並修復爛土長官司,創設都勻府,下轄二州、一縣。事後,顧溥仍回鎮湖廣。因功被加授為太子太保,增爵祿二百石。孝宗特賜誥命,加贈顧溥祖上三代考妣及妻子。
據《明孝宗實錄》記載,顧溥在平苗之役中雖有功勞,但軍紀不嚴,多有官軍將良民當作叛賊殺害的冤案。
弘治七年(1494年)六月,顧溥因病請求辭官,孝宗不允。
弘治十年(1497年)五月,顧溥再次請求辭官,孝宗優詔撫慰,仍不允。七月,兵科給事中楊瑛等彈劾京營提督、遂安伯陳韶及成山伯王鏞不稱職,因而舉薦顧溥在內的四人接替其職。孝宗從兵部覆奏,先“查缺起用”羽林衛指揮同知許寧。九月,顧溥借天變,請求朝廷重新勘定諸王府的田地、湖地,防止其侵占官民湖田,又反映了吉王等府大興土木,耗資巨大,歷時數年而仍未成的情況,請求停緩諸王府中一些不急的工程,並使其自行出資解決,以稍緩民力,減輕官府財政負擔。

入督京營

弘治十三年(1500年)二月,顧溥第三次上疏,請求辭官養病,孝宗仍不允。四月,蒙古騎兵南下,京師戒嚴,兵部奏請甄選京營諸將。五月,孝宗召見閣臣商議此事,並以顧溥為廷薦人選,閣臣李東陽贊同此議。孝宗遂選用顧溥提督十二團營三千營,掌前軍都督府事,以整頓京營軍務。顧溥離鎮湖廣之日,文武官員及軍士、百姓都留戀不捨。
顧溥上任後,愈加持重守法,曾檢視京營內外,挑選軍士、督工修繕禁門城牆及社稷壇。後因母親韓太夫人逝世而請求告假歸葬,孝宗優詔撫慰,不允告假,命其弟錦衣衛千戶顧淵代行。

英年病逝

弘治十六年(1503年),顧溥背部生,孝宗命御醫診視、宦官探望。六月十四日,顧溥病逝,享年四十三歲。孝宗聞訊震悼,輟朝一日,按例賜祭葬諡號“襄恪”(明《諡法》稱:甲冑有勞曰襄,敬共官次曰恪)。顧溥的部曲聽聞他逝世的訊息,無不哀慟。次年,歸葬於揚州城南菰蘺灣的顧成墓畔。

主要成就

政治

顧溥在湖廣時,簡汰冗員,拔擢賢才,並拒收非法之財。弘治十年(1497年),他借天變,奏請重勘諸王府的田、湖地,遏制其侵占官民湖田的做法;又請諸王自行出資修宅,以減緩民力。
顧溥平貴州都勻(今貴州都勻長官司苗亂後,招撫流民五千戶,以恢復當地生產;奏請恢復爛土長官司;又改置都勻為府,轄下二州一縣,使朝廷得以直接管轄此地。這些舉措,在短時間內穩定了貴州的局勢。

軍事

顧溥鎮守湖廣期間,先平桑植苗亂,全活五百餘人;又於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至弘治七年(1494年)間率軍八萬,討平乜富架、長腳等苗民起事,斬俘一萬餘人,使滇蜀之間的道路重新暢通。
顧溥總督十二團營三千營期間,持重守法,使軍政一新。

人物評價

朱祐樘:卿老成練達,正茲委任。(《明憲宗實錄》引
李東陽:①溥在湖廣誠佳,又新有貴州功,無以易此。(《鎮遠侯謚襄恪顧溥神道碑》引)②侯純雅,簡言笑,厚倫重義。居官蒞下,寬嚴相濟……囊無餘貲。(《鎮遠侯謚襄恪顧溥神道碑》引)③予以成國朱公輔之故,與有姻連,知侯清慎有猷略,足稱賢將。(《贈太子太保鎮遠侯顧公合塟墓志銘》引
張廷玉:①溥清慎守法,卒之日,囊無餘資……。(明史)②自溥至寰三世,皆寬和廉靖,內行飭謹,曉文藝。(明史
謝廷諒:襄恪公初游太學,韜精翰墨。(《鎮遠侯榮靖公顧仕隆

軼事典故

顧氏家風

顧溥以支庶襲爵,任官三十年,言行無玷,盡忠職守。在京營時,與同僚、保國公朱暉不和,遂奏疏請辭。他為人清慎守法,家境困窘,以至於死後竟要由英國公張懋等人贈給布帛,才能使他入殮。
顧溥家風良好,自他至顧仕隆顧寰,顧氏三世都寬和謙遜,內行飭謹,且通曉文學經術。三世之間,“世篤忠貞,弼諧六聖,無失德、無間言,皆有功烈知名當世,庶幾哉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之林矣”。
顧溥的清廉也影響到了後世子孫,明人謝廷諒據此稱“顧氏之子孫賢者,多厲布衣之節,有繇然矣”,後又感嘆說“自襄恪(顧溥)之嗣侯,而侯(顧仕隆)家世世不乏令人矣”、“鎮遠侯之門德家聲,何其敦樸也”。

勇於從善

顧溥喜愛牡丹花。鎮守湖廣時,每天都讓軍士取水澆灌。一天,有一位僧人偶見此事,遂問顧溥:“這水是從哪得到的,那地方離這有多遠。”顧溥聞言,明白僧人是在婉言諷諫,當下便致謝說:“如果不是您的話,我如何知曉這個過失。”他就是如此的勇於從善。當時的勛臣之中,無人不稱讚顧溥的賢德。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高祖父
明初名將,官至後軍都督府右都督等,封鎮遠侯。死後追封夏國公,諡號“武毅”。
曾祖父
顧統
官至普定衛指揮使靖難之役中為建文帝所殺。追贈太子太保、鎮遠侯。
祖父
襲封鎮遠侯,官至南京守備。死後追贈太子太保。
祖母
王氏
嫡妻,封太夫人
魯氏
顧玘生母,封太夫人。
父親
顧玘
未仕官及襲爵,於四十二歲時去世。
母親
韓氏
濬陽衛指揮使韓勇之女,封太夫人。
——
妻子
徐氏
平輩
弟弟
顧淵
一作顧洲,曾任錦衣衛千戶
子輩
兒子
襲封鎮遠侯,官至太子太傅、掌中軍都督府,兼督三千營。死後諡號“榮靖”。
孫輩
孫子
顧寰
襲封鎮遠侯,官至少保,總督京營。死後諡號“榮僖”。
表格參考資料:

侯爵世系

顧溥的鎮遠侯爵位,自其高祖父顧成受封以來,共歷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絕。
第一代:顧成,建文四年(1402年)封鎮遠侯。永樂十二年(1414年)去世,追封夏國公,諡號“武毅”。
第二代顧興祖,顧成之孫,永樂十三年(1415年)襲爵。天順七年(1463年)去世。
第三代:顧淳,顧興祖之孫,天順八年(1464年)襲爵。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
第四代:顧溥,顧淳從弟,成化九年(1473年)襲爵。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
第五代顧仕隆,弘治十七年(1504年)襲爵。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諡號“榮靖”。
第六代顧寰,嘉靖七年(1528年)襲爵。萬曆九年(1581年)去世,諡號“榮僖”。
第七代:顧承光,顧寰從子,萬曆十年(1582年)襲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去世。
第八代:顧大理,萬曆(1572年-1620年)年間襲爵。
第九代:顧肇跡,天啟(1621年-1627年)年間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遇害。
鎮遠侯世系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國朝獻徵錄·卷七·鎮遠侯謚襄恪顧溥神道碑》
明史·卷一百六·表第七》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