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寰

顧寰(1503年-1581年12月29日),字君錫。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明朝將領、勛臣,太子太保顧溥之孫、太子太傅顧仕隆之子。

顧寰初為紅盔將軍侍衛,後為南京守備,審定獄案,平反甚多。嘉靖十七年(1538年),總督漕運,請減免受災處漕運,又建議漕政七事。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鎮守兩廣,與提督周延決策,令莫宏瀷襲任安南都統使,定安南內亂。後再鎮淮安,抵禦倭寇有功。入朝總督京營,加太子太保。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特起授為京營總督。明神宗嗣位,起掌左軍都督府事。萬曆七年(1579年)致仕,加少保

萬曆九年(1581年),顧寰去世,年七十九。獲贈太保,諡號“榮僖”。有《漕河總錄》二卷,今已佚。

基本介紹

  • 本名:顧寰
  • 別稱:顧君錫
  • 字號:字君錫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1503年
  • 去世時間:1581年12月29日
  • 主要作品:《漕河總錄》
  • 主要成就:歷仕三朝,忠勤頗著
  • 官職:掌左軍都督府事、少保太子太保
  • 爵位:鎮遠侯
  • 追贈太保
  • 諡號:榮僖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親屬成員,侯爵世系,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顧寰的家族原為長沙湘潭人,後在元朝時遷居揚州路江都縣(明朝時改屬南直隸揚州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他的祖父顧溥、父親顧仕隆,相繼襲封鎮遠侯爵位,均有賢名。
顧寰於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襲封父爵鎮遠侯,歲祿一千石。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顧寰被任命為五軍營右哨坐營官
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兼領紅盔將軍侍衛。
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月,世宗改命顧寰僉書左軍都督府事,十多日後,又充任鼓勇營坐營官。七月,改為中軍都督府僉書。
嘉靖十四年(1535年)九月,顧寰出任南京守備兼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
顧寰在南京時,奉詔審定監獄案犯,平反冤獄甚多。
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顧寰轉任漕運總兵官,出鎮淮安府
嘉靖十八年(1539年),慈孝獻皇后蔣氏的梓宮經水路被運往承天府(治今湖北鐘祥),漕運船隻為避梓宮南行,後又遇漲水阻擋,至十一月時竟有二千九百餘艘被凍阻。而當時長江南北頻生災害,顧寰請求停運受災地一年的漕運,改以折色交納,剩下的輸入太倉。一來免去船隻運輸,二來減輕受災地的負擔,使“兌運無虧,軍民兩便”。世宗允準,軍民都為之稱便。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九月,顧寰與漕運右副都御史張景華上奏陳述關於漕政的七事:
  • 有司交兌時不許擅自拘捕官軍,以耽誤糧運,應在運糧完畢後再知會漕司問理;
  • 運官運糧後,還有各衙門交磚席等事務,不能一併算為遲誤日期。以糧米入倉之日為查參違限的日期;
  • 審編旗甲時,應選用與丁力相應的人戶,呈報漕司。如果發生棄船、侵盜之類的事件,負責審編的官員亦應連坐
  • 輕齎銀待運至京師再賜給,遇到有用駁運,致使“船米賤折,臨倉掛欠”的情況,今後應該由把總勘實動用後呈報;
  • 各倉交糧應該以刮鐵收受。禁止“約軍斗人等”,不許高下其手以及額外聚斂,導致糧米虧損;
  • 原規定每倉上交六千領席,多遭囤積腐朽。今後只許用三千領,跟隨糧米交倉,其餘的折銀交庫;
  • 運官有不法行為,在運糧完畢後由漕司告理,不許擅自前往別處衙門挾私誣告。
這些建議都被世宗採納,並下詔施行。
同年十月,顧寰因為母親年邁多病,請求辭官歸養,世宗不允。
顧寰對漕政的整改,觸犯了一些人(漕蠹者)的利益。他們散布流言,使顧寰於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遭給事中王交彈劾為“索漕糧常例,怨言騰沸”、“貪污不職,受贓以萬計”。世宗一面命取顧寰回京聽勘,一面派巡按御史按驗,認為所劾不實,遂於次年九月下詔赦免顧寰。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五月,顧寰留京任右軍都督府僉書。閏九月,改任神機營坐營官。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十二月,顧寰第二次出任提督漕運總兵官,仍兼鎮守淮安。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七月,安南(今越南)事起,世宗令顧寰掛印兩廣總兵官。
莫朝皇帝莫福海去世時,其子莫宏瀷年幼,莫朝權臣阮敬與族人莫正中交兵,莫正中逃往欽州。當時朝臣中有人建議世宗乘隙攻取安南。顧寰在與提督兩廣軍務的侍郎周延商議後,請求朝廷令莫宏瀷襲任安南都統使,安南局勢遂定。
其後,顧寰又與提督軍務、侍郎應檟派兵征討桂林、平樂瑤、獞民叛亂,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月方成功,共擒斬叛軍四百八十四人,俘虜三百四十四人,繳獲牛馬、器械頗多。顧寰時已離任,仍獲朝廷賞賜。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月,顧寰第三次出任漕運總兵官。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三月至五月間,顧寰與漕運侍郎鄭曉有抵禦倭寇之功,二人均獲朝廷賞賜。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八月,庚戌之變爆發,京師震恐。世宗在韃靼俺答汗撤退後開始加強防禦措施,改十二團營三大營,合三大營為戎政府。十二月,顧寰入京,奉命總督京營戎政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正月,顧寰與工部尚書吳鵬奉詔閱視、修理在此前兵亂中被破壞的山陵、橋樑、牆垣諸工程。五月,顧寰認為:京營兵一遇歇操月份,便難以聚集。不如留五軍營兵四萬人,分為四班,每月留一班輪流駐京,以便在緊急時調用。世宗允準。
此前,兵科給事中游震得等建議根據大小衛所次序分配諸衛兵至京營,讓一衛專屬一營,便於管理。顧寰駁議認為:五軍每營都挑選銳卒為強、弱二等備兵,如果要按順序調整,一時難以改正。也不便於之後的秋防,將使將士無法適應,且士卒強弱混淆。世宗遂下詔恢復舊制。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六月,顧寰建議在京營備兵中選取二千人,補入總督標下軍中,共六千人,分為兩營,增設一員將領統率,便於輪操。世宗允準。八月,顧寰奏陳營務四事:
  • 在此年八月至十月間,將在外參與工程建設的京軍調回原營,加以整頓操練;
  • 外衛秋班的官軍,先期讓他們趕赴工程量較大的施工建設;
  • 京營備兵調回的馬匹,如果無用的轉兌給聽征官軍;
  • 京營官軍原有的老弱馬匹依例變賣,以節省草料。
世宗覽奏,仍同意施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三月,世宗因萬壽宮修成,加授顧寰為太子太保。五月間,兵部覆議顧寰及巡視京營、都給事中陳瓚對京營的九條建言:
  • 選正兵以肅營伍:鑒於營軍距離上次選汰已久,日漸冗濫,應定期挑選正兵,替換老弱不堪者,以整肅營伍;
  • 慎選官以聽補闕:根據資歷,依次在各營中擇取號頭、把總等官的人選,以杜絕攀附拉攏的陋習;
  • 順營衛以稽月糧:每營、每衛各置一簿籍,各營、衛據此支付糧餉,方便稽查;
  • 倡勇敢以振兵威:每營挑選“武藝精強者”為一等,在秋操時支糧六斗。以“武藝未閒而力可教習者”為二等,支糧三斗。以示激勸之意;
  • 馬政以完樁銀:倒損馬匹者,“第令追納樁銀”,停免“一切比較掛號,並年終參奏”,以示優恤之意;
  • 免拘系以士氣:官軍在營中有不當事,又被出派民差。如果有事牽連,在官不屬情況嚴重的,所司不得一概拘捕,耽誤差遣。
  • 飭營伍以便操練:按京營慣例,從通州新、舊二部游兵中選出三千人,設千總等官統領,仍聽佐擊將軍管束,其餘都歸屬兵營;
  • 查參以正事體:給事中管理巡捕,致使年終查參時只查京營而不及巡捕。應該恢復“巡視京營科道官負責參治京營、巡捕倒損馬匹”的舊制,將巡捕事交屬兵部主事,不必再派差遣。給事中參奏倒損馬匹,“並隸之於京營”。巡視科道官恢復舊規,以一年為期,不拘泥成規,只以才能為判定標準,又“敕書不必坐名”,以達到“重王言、省煩瀆”的效果。
世宗覽奏,命如眾人所議施行。又出外總督漕運。被召還朝廷後,遂告老請辭。
隆慶五年(1571年)二月,明穆宗特別起授顧寰為京營總督,不久後,他又上疏請辭。
明神宗嗣位,再次起復顧寰,令其掌左軍都督府事。
萬曆七年(1579年)六月,顧寰致仕,加官少保
萬曆九年(1581年)十二月甲午日(12月29日),顧寰逝世,享年七十九歲。神宗聞訊震悼輟朝一日,賜祭十六壇,追贈他為太保(一作太傅),諡號“榮僖”。

個人作品

顧寰著有《漕河總錄》二卷,又有奏議數十篇,分別為他在漕運總督、兩廣總兵、京營提督任上的建言,語言“明贍淹該”。這些作品至今大多已經散佚。

人物評價

趙貞吉:寰惟知退讓自守,以保勛名,以避嫌忌耳。然而營兵則日弱矣。往歲戒嚴,官軍俱列營於城內,其怯弱可知。皆由輕變祖宗之法,遂致將強而如(仇)鸞,則有不軌之虞;將弱而如寰,則有不振之弊。(《論營制疏》
明神宗禮部駁議:英國(張溶)、鎮遠同時物故,而鎮遠侯一生苦節,乃與索賂三千者同謚耶?(《鎮遠侯榮僖公顧寰》
張惟賢等:寰歷事三朝,忠勤頗著。(《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張廷玉:自溥至寰三世,皆寬和廉靖,內行飭謹,曉文藝。(明史

軼事典故

顧寰的祖父顧溥支庶襲爵,任官三十年,為人清慎守法,言行無玷,他的清廉影響到了後世子孫,明人謝廷諒據此稱“顧氏之子孫賢者,多厲布衣之節,有繇然矣”,後又感嘆說“(顧氏)世世不乏令人矣”、“鎮遠侯之門德家聲,何其敦樸也”。
自顧溥至顧仕隆、顧寰,顧氏三世都寬和謙遜,內行飭謹,且通曉文學經術。顧寰與父親顧仕隆均擔任過漕運總督一職,父子二人都勤於漕務。祖孫、父子三世之間,“世篤忠貞,弼諧六聖,無失德、無間言,皆有功烈知名當世,庶幾哉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之林矣”。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六世祖
明初名將,官至後軍都督府右都督等,封鎮遠侯。死後追封夏國公,諡號“武毅”。
五世祖
顧統
官至普定衛指揮使靖難之役中為建文帝所殺。追贈太子太保、鎮遠侯。
高祖父
襲封鎮遠侯,官至南京守備。死後追贈太子太保。
曾祖父
顧玘
未仕官及襲爵,於四十二歲時去世。
祖父
襲封鎮遠侯,官至三千營十二團營提督,掌前軍都督府事。死後諡號“襄恪”。
祖母
韓氏
濬陽衛指揮使韓勇之女,封太夫人
父親
襲封鎮遠侯,官至太子太傅、掌中軍都督府,兼督三千營。死後諡號“榮靖”。
平輩
弟弟
顧宇
追封鎮遠侯。
表格參考資料:

侯爵世系

顧溥的鎮遠侯爵位,自其高祖父顧成受封以來,共歷八世九代,至明亡而絕。
第一代顧成建文四年(1402年)封鎮遠侯。永樂十二年(1414年)去世,追封夏國公,諡號“武毅”。
第二代顧興祖,顧成之孫,永樂十三年(1415年)襲爵。天順七年(1463年)去世。
第三代:顧淳,顧興祖之孫,天順八年(1464年)襲爵。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
第四代顧溥,顧淳從弟,成化九年(1473年)襲爵。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
第五代顧仕隆,弘治十七年(1504年)襲爵。嘉靖七年(1528年)去世,諡號“榮靖”。
第六代:顧寰,嘉靖七年(1528年)襲爵。萬曆九年(1581年)去世,諡號“榮僖”。
第七代:顧承光,顧寰從子,萬曆十年(1582年)襲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去世。
第八代:顧大理,萬曆(1572年-1620年)年間襲爵。
第九代:顧肇跡,天啟(1621年-1627年)年間襲爵,崇禎十七年(1644年)遇害。
侯爵世系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國朝獻徵錄·卷七·鎮遠侯榮僖公顧寰》
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傳第三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