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繩金塔遠眺圖

題繩金塔遠眺圖

《題繩金塔遠眺圖》是清朝八大山人創作的五言詩,又名《山水軸》,是八大山人癲狂還俗後第二年,重遊南昌繩金塔、珠林庵時,觸景生情的有感之作。詩中流露了詩人經歷三十三年的清燈黃卷的僧人生活,以及內心辛酸苦澀的感受。詩說:“梅雨打繩金”,這是詩人特指的一個時間,在後面“梅子落珠林”的提示下,使人聯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題繩金塔遠眺圖
  • 創作年代:清朝
  • 文學體裁:五言詩
  • 作者:八大山人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題繩金塔遠眺圖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八大山人
【文學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題繩金塔遠眺圖
梅雨打繩金(1),梅子落珠林(2)。
珠林受辛酸,繩金歇征鞍。
萋萋望雲耔(3),誰家瓜田裡?
大禪一粒粟(4),可吸四海水(5)。

作品注釋

(1)梅雨:江南梅子黃熟時,常陰雨連綿,稱梅雨。繩金塔:舊名千佛院,南昌地區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在南昌進賢門外,唐天佑年間修建,因寺內有繩金塔故名。相傳有異僧掘地得鐵函金繩四匝,內有古劍三把和金瓶舍利三百。塔經歷年修繕,仍在。塔下建有一寺,名塔下寺,又名繩金塔寺,寺不存。此處的繩金塔詩人暗喻南昌城或者大明王朝。
(2)梅子:水果名,早春開花,未熟時為青色,成熟後則變黃。即黃梅。珠林:珠林庵,在南昌進賢門外。舊為觀音閣。陳洪緒有詩。1676年(康熙十五年)布政使劉楗改名“珠林庵”,有贈珠林庵體瑩詩。1679年(康熙十八年)布政使王新命添建羅漢殿。1750年(乾隆十五年)僧源椿重修。(見汪浩重修《南昌縣誌》卷五十八·古蹟中·四五二頁)。此處詩人將珠林暗喻佛門。
(3)萋萋:草盛貌。雲籽:即雲子。原為道家之神仙服食之物,後世多用於指飯為雲子。
(4)大禪:了明和尚(未知-1165)宋代僧。秀州(浙江嘉興)人,俗姓陸。身長八尺,腹大數圍,人稱大禪。世傳其為布袋和尚後身,晚歲頗有異行。人皆圖像供之,號大禪佛。(見《五燈會元》補遺了明傳、有才傳)。一粒粟:以顆粒如粟而比喻微小。
(5)四海:指世界,有俗語五湖四海之意。但“海”在釋家語當中,指佛陀開悟的廣大無邊之量度,故以海比喻。

作品簡析

這首詩又名《山水軸》,是八大山人癲狂還俗後第二年,重遊南昌繩金塔、珠林庵時,觸景生情的有感之作。詩中流露了詩人經歷三十三年的清燈黃卷的僧人生活,以及內心辛酸苦澀的感受。詩說:“梅雨打繩金”,這是詩人特指的一個時間,在後面“梅子落珠林”的提示下,使人聯想到:正是黃梅成熟的時節,偏偏來了一場梅雨,將已經成熟的黃梅打落在了珠林。透過詩人的身世,不難發現,這場將剛成熟的黃梅打落到“珠林”的梅雨,正是那些推翻大明王朝的鐵騎。詩人這裡的寓意非常明確,因為緊接著詩人就開始了解釋:“珠林受辛酸,繩金歇征鞍”,落在珠林的黃梅,受盡了辛酸,此一“辛酸”包含了雙層的意義,即是詩人明里說黃梅的酸,又是暗喻“落入竹林”內的黃梅的辛酸。當黃梅落入珠林受辛酸的時候,“繩金”便“歇征鞍”了。詩的下闕是詩人因游繩金塔、珠林庵後聯想到自己在佛門的感受。在疲憊無望的佛門征途,年復一年的修行和飯食,靠得並不知道是誰的施捨,雖然並不知道修行的結果到底會使落在誰的瓜田李下。但詩人還是希望能在這樣的田地里除草培土,結出瓜果。其實這是作者在對自己佛門幾十年生活無果的無奈感嘆。最後兩句,“大禪一粒粟,可吸四海水。”大禪雖然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和尚,但他足以解脫“四海”所有的煩惱。詩人運用禪家的典故和禪門的語言,對自己進行提示和安慰:放下無限煩惱布袋,用釋門容納世界萬物的胸懷,這樣也就沒有了那些無窮的煩惱。
此詩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還俗後不久,對自己還俗後的人生道路進行思辨過程的反應。至稍後幾年,詩人終於真正獲得解脫,那是在他“嘗持”《八大人覺經》,在思想和行動上發生巨大變化並以“八大山人”為名號之後的事情了。

作者簡介

八大山人(1626-1705),明末清初人,傑出畫家。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字雪個,又字個山、道朗、個山驢、朗月、刃庵、傳綮、破雲樵者、人屋、驢屋和因是僧號良月,一生所用名號多達五十五個,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八大山人”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嘗持《八大人覺經》,因號八大”;另一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者也”。 八大山人為清初“四大畫僧(朱耷、石濤石溪漸江)”之一,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以簡略見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