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圮

頹圮

頹圮,漢語辭彙。

拼音:tuí pǐ

倒塌,墮落,敗壞的意思。

出處有宋朝郭彖的《睽車志》卷一,《明史·畢懋康傳》、唐朝 羅隱的《讒書·梅先生碑》和現代詩人戴望舒的《雨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頹圮
  • 拼音:tuí pǐ
  • 注音:ㄊㄨㄟˊ ㄆㄧˇ
  • 出處:宋 郭彖 《睽車志》
  • 解釋:倒塌、墜落、敗壞
名稱,拼音,基本解釋,出處與詳解,

名稱

頹圮

拼音

tuí pǐ

基本解釋

◎ 頹圮 tuípǐ
(1) [collapse]∶倒塌
古剎頹圮
(2) [degenerate]∶墮落;敗壞

出處與詳解

1、坍塌。
①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暮抵一古廢蘭若,相與投宿,墻屋頹圮,寂無人聲。”
②《明史·畢懋康傳》:“二閘創自 永樂 初,日久頹圮,急宜修復。”
③1986年《睢陽袁氏(袁可立)家譜》:“自癸卯霖潦之後,城垣頹圮,城樓雉堞崩剝殆盡。”
阿英 《津平日記選》:“屋似前 民國 所建,已頹圮。”
戴望舒雨巷》:“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牆,走盡這雨巷。”
⑥金元好問《續夷堅志·胡公去狐》:“時室空已久,頹圮殊甚,即令完葺之。”
2、敗壞。
①唐 羅隱 《讒書·梅先生碑》:“ 漢成帝 時,綱紐頹圮,先生以書諫天子者再三。”
②宋 梅堯臣 《吊李膺辭》:“痛 漢 綱之頹圮兮,又何毀乎賢哲。”
③宋 朱熹 《山北紀行》詩:“百世踵謬訛,彝倫日頹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