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腫塊

頸部腫塊在臨床上較為常見。頸部腫塊組織來源複雜,生物學特性各異,治療方案不同。Skandalakis統計,在非甲狀腺腫塊中,頸部腫塊80%為腫瘤;在腫瘤中,惡性占80%;在惡性腫瘤中,轉移性者占80%;在轉移性惡性腫瘤中,原發灶80%位於鎖骨上。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科
  • 常見病因:先天性疾病,炎性腫塊,腫瘤
  • 常見症狀:紅腫熱痛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頸部腫塊按病因可分為先天性疾病、炎性腫塊、腫瘤三類。

臨床表現

頸部炎症腫塊病程多為7天,頸部腫瘤性腫塊病程多為7個月,頸部先天性畸形腫塊病程多為7年。
從年齡上來看,嬰幼兒患者多為先天性腫塊,如甲狀舌管囊腫、鰓裂囊腫、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為炎性淋巴結腫大;青壯年和中年患者應警惕惡性腫瘤;老年者多為轉移性惡性腫瘤。
從部位上來看,甲狀舌骨囊腫和甲狀腺腫物常位於頸部中線區域,鰓裂囊腫、涎腺腫物、頸部神經鞘瘤、頸動脈體瘤常位於頸側區域,淋巴管瘤、肺及消化道來源的轉移癌常位於頸後區域。
從腫瘤的性質來說,頸部惡性腫瘤一般較硬,活動度差。頸部轉移癌可出現多個腫塊,壓痛不十分明顯。頸部良性腫物一般質地中等,邊界清楚,活動度可。鰓裂囊腫、囊性水瘤、表皮樣囊腫為囊性腫物,但某些甲狀腺轉移癌也可表現為囊性。
頸部炎性腫塊有紅腫熱痛症狀,急性者有全身症狀,有發熱、乏力、食慾減退、白細胞總數升高。膿腫形成時,局部皮膚有明顯壓痛點及凹陷性水腫,淺在的膿腫可以查出明顯的波動感。
頸部先天性腫塊,包括甲狀舌骨囊腫、鰓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多位於頸前中線,多位於甲狀舌骨膜及甲狀軟骨;腫塊囊性,隨吞咽上下活動。鰓裂囊腫及瘺管多為單側,少數為雙側。部分患者在出生時即被發現,但大部分患者通常因囊腫增大或感染至青少年時才被發現。腫塊觸之較柔軟且有波動感,合併感染時形成膿腫,可自行破裂,成為引流性竇道。有鰓裂瘺管的病例其外口通常很小,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可從外口間歇性牛奶樣、黏液樣或膿樣物。鰓裂囊腫及瘺管的位置及走行依其來源不同的鰓裂或鰓囊而不同。頸部神經鞘瘤生長緩慢,病史較長。頸部神經鞘瘤常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呈分葉狀,觸之較韌、邊界清楚、表面光滑。腫塊可沿神經軸左右移動,但不能上下移動。頸動脈體瘤,早期可無任何症狀,隨著瘤體增大,可有脹痛感。腫塊多位於下頜角前下方,少數向咽側隆起。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較清楚,質地韌。腫物表面可觸及頸動脈搏動,聽診可問及血管雜音。當腫瘤侵犯或壓迫迷走神經時,可出現聲音嘶啞及進食嗆咳;累及交感神經,可致患側瞳孔縮小,瞼裂變小,患側面部出汗減少或無汗;若舌下神經受損,則出現患側舌肌萎縮,伸舌時舌偏向健側。頸部惡性腫塊,以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常見。頸部淋巴結頸部淋巴結轉移癌大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的成人。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頸部進行性增大的無痛性腫塊。發病初期多為單發,腫塊較小,質較硬,活動度較差,隨著病情的發展,腫塊數目增多且互相融合。腫塊與皮膚粘連、固定。腫塊較大壓迫器官、食管、神經時引起相應的症狀和體徵。部分鱗狀細胞癌、甲狀腺癌可因轉移腫塊中的組織壞死、液化而呈囊性變。部分病例可因腫塊侵犯皮膚而出現皮膚破潰、出血、繼發感染等表現。

檢查

1.超聲檢查
因其簡便、無創,且可重複進行,故而成為頸部腫塊輔助檢查的首選方法。套用此項檢查可以了解腫塊的大小、部位、形態,其與周圍組織,特別是鄰近血管的關係;腫塊為實質性還是液性;有無結節,結節邊界是否規整等情況。然而超聲影像對腫瘤的診斷仍不夠理想,尤其是良、惡性的鑑別尚有困難。
2.X線拍片
頸、胸部的x線正側位平片檢查可以觀察頸部軟組織塊影,及其內有無鈣化影,如沙粒樣鈣化影較常見於甲狀腺乳頭狀癌;還可了解氣管有無受壓移位、狹窄、肺部有無原發灶或轉移灶等情況。
3.CT、MRI檢查
對頸部腫塊的定位和鑑別,不僅具有診斷意義,更具有指導手術的意義。可觀察組織器官的解剖結構和密度改變,在周圍組織與腫塊密度對比尚小時,還可通過注射造影劑行增強掃描,提高對腫瘤的解析度。對於判斷腫塊的良、惡性,以及了解腫塊與周圍組織、頸部大血管的關係上,有獨到的優越性。
4.核素掃描
可用於甲狀腺腫塊的鑑別。此外,對於頸前正中線腫塊,有排除異位甲狀腺的意義。
5.喉鏡和鼻咽鏡檢查
淋巴結轉移性惡性腫瘤中,原發灶多來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區域,套用喉鏡和鼻咽鏡(含纖維或電子鼻咽鏡、喉鏡)對上述部位進行全面細緻的檢查,對尋找原發灶有重要意義。發現可疑原發灶者,應行病理學活檢以明確診斷。
6.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目前用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穿刺後,針道種植性轉移的機會極少。可判斷頸部腫塊的組織來源和良、惡性,因其簡便、安全,以及陽性檢出率和診斷正確率高等優點,目前臨床被廣泛套用。
7.腫塊切除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
腫塊儘可能整塊切除活檢,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時,應妥善縫合被膜,防止腫瘤對創面的種植。

診斷

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診斷頸部腫塊。頸部腫塊的確診依賴病理組織學檢查。

治療

頸部腫塊組織來源複雜,生物學特性各異,治療方案不同。炎症性腫塊的治療方案為抗炎治療,處理原發病灶;有膿腫形成時,需穿刺及切開排膿。特異性炎症需針對病因治療,如頸部淋巴結結核應行抗結核治療。先天性頸部腫塊及頸部良性腫塊治療方案為手術切除。頸部腫塊為惡性腫瘤的,根據腫瘤的來源不同,治療方案不同。頸部惡性淋巴瘤的治療方案為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頸部淋巴結轉移癌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手術加放療、放療加化療等治療方案。具體需要何種治療方案應根據病理類型肌分化程度、淋巴結大小、數目、有無淋巴結包膜外侵犯、原發腫瘤的位置及原發灶的治療措施、患者的全身狀況等綜合考慮。除甲狀腺未分化癌以外,甲狀腺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對於手術不能切除的或遠處轉移的分化型癌甲狀腺癌,可採取I(碘)同位素治療。

預後

炎性頸部腫塊及先天性頸部腫塊可以治癒。甲狀腺乳頭狀癌的預後較好,手術治療10年生存率超過90%。頸部淋巴結轉移癌手術治療,5年生存率在30%~50%。頸部惡性淋巴瘤經過有計畫的綜合治療,療效有了顯著提高,早期霍傑金淋巴瘤放射治療後5年生存率已達90%,非霍傑金淋巴瘤50%以上可以長期緩解。

預防

發現頸部腫塊須及早就診,對頸部惡性腫瘤早發現,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