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囊狀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並非真性腫瘤,而是一種先天性良性錯構瘤。由於胚胎髮育過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與淋巴系統隔絕後,所發生的腫瘤樣畸形。約半數在出生時即已存在,90%以上在2歲以內發現。男女發生率大致相仿。囊狀淋巴管瘤好發於頸部,又稱囊狀水瘤。是臨床上最多見的,約占3/4,其餘見於腋部、縱隔、後腹膜和盆腔。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lymphangioma cysticum  of neck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嬰兒
  • 常見發病部位:頸側方、胸鎖乳突肌外側、鎖骨上方皮下組織內
  • 常見病因:胚胎髮育過程中,原始淋巴囊未與靜脈系統相連
  • 常見症狀:頸後三角區囊性腫塊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在胚胎期靜脈叢中的中胚層裂隙融合形成大的原始淋巴囊,引流進入中心靜脈系統,以後淋巴囊逐漸退化或發展成與靜脈平行的淋巴管系統。若原始淋巴囊未與靜脈系統相連能,就產生囊狀淋巴管瘤,如與淋巴管系統主幹不相通,可發生海綿狀淋巴管瘤,如少量淋巴囊在淋巴管系統形成時被分隔,則形成單純性淋巴管瘤。因頸靜脈囊淋巴形成最早。體積最大,所致頸部發生囊狀淋巴管瘤最常見。

臨床表現

1.頸後三角區囊性腫塊,具有向四擊(鎖骨上下、口底、氣管食管旁及縱隔)蔓延生長特點,界限常不清楚。多見於嬰幼兒。出生時即呈巨大,亦可逐漸長大。
2.囊瘤柔軟,一般無壓縮性,能透光。表麵皮膚正常,不粘連。
3.內容物淡黃透明或乳糜狀,偶帶血性。鏡下可見大量含有膽固醇結晶的淋巴細胞。
4.囊瘤較在累及口底、舌或咽部時,可有語言、呼吸或吞咽障礙。囊瘤位於鎖骨上時,可有臂叢受壓出現運動障礙或肌肉萎縮。有時氣管受壓移位。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應與甲狀腺舌管囊腫、鰓裂囊腫、皮樣囊腫、脂肪瘤相鑑別。

治療

1.期待自愈
對於較小局限的淋巴管瘤,不影響功能又無礙美觀者,可不予治療。因為部分淋巴管瘤有自然消退的趨勢。
2.注射療法
近年套用抗腫瘤藥物博萊黴素作局部注射療法,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完全消退和顯著縮小者可達70%。
3.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雖然仍為淋巴管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但目前不主張毫無指證地對任何類型的淋巴管瘤進行手術。頸部淋巴管瘤有向縱隔,胸腔擴張趨勢,有引起呼吸困難可能,影響進食,並經注射治療無效者,才是手術適應證。淋巴管瘤並發感染時不宜手術,須先行控制感染。囊內出血並非手術禁忌。
囊狀淋巴管瘤的實際病變範圍往往超出原先的估計,手術時常難以徹底切除,手術時要求仔細解剖頸部的重要神經、血管等結構。防止面神經麻痹和舌神經、喉返神經、膈神經損傷而引起呼吸困難和聲音嘶啞。對殘存的囊壁,可塗擦0.5%碘酊破壞內皮細胞以防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