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針

頭皮針法又稱頭針法,是通過刺激頭部髮際區域的特定部位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頭皮針法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臨床上推廣則在70年代以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頭皮針
  • 又稱:頭針法
  • 感覺區:自運動區後移工.5厘米的平行線
  • 暈聽區:共長4厘米
運動區,感覺區,暈聽區,進針法,運針法,出針法,

百科名片

【概述】
通過大量病人的治療,證明頭皮針法不僅方法簡便安全,而且對腦部引起的多種疾病有獨特的效果。和體針取穴不同,頭皮計穴位有著六大不同的體系,且各有特點。主要的為頭皮針穴名標準化方案、焦順發頭皮針穴名體系和方雲鵬頭皮針穴名體系三家。其中頭皮針穴名標準化方案為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標準,但對初學者來說,掌握上有一定難度。
常用頭皮針刺激部點陣圖常用頭皮針刺激部點陣圖
而實際;臨床上,以山西焦順發所提出的頭皮針穴位影響較大,且取穴方法簡便,特別適合於初學者,故本節僅介紹焦順發頭皮針穴名體系,頭皮針穴名標準化方案則作為課外部分附於本節之後,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現將主要頭皮針穴介紹如下:
在取穴之前,首先要明確前後正中線和眉枕線的部位。
前後正中線:眉間和枕外粗隆頂點下緣連線。
眉枕線:眉中點上緣和枕外粗隆頂點的頭側面連線。

運動區

上點在前後正中線的中點向後移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和鬢角髮際前緣相交區(若鬢角不明顯者,可從顴弓中點向上引一垂直線,將此線與眉枕線交點前0.5厘米處作為點),上下兩點的連線即為運動區。
主治:運動區上1/5,治療對側下肢癱瘓;運動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癱瘓;運動區下2/5,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癱、運動性失語、流涎。

感覺區

自運動區後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
主治:感覺區上1/5,治療對側腰腿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中2/5,治療對側上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感覺區下2/5,治療對側面部麻木、疼痛,偏頭痛
舞蹈震顫控制區
自運動區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本區。
主治:舞蹈病、震顫麻痹。

暈聽區

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及向後各引2厘米的水平線,共長4厘米,即為本區。
主治:眩暈、耳鳴、聽力減退。
足運感區
在前後正中線的中點旁開左右各1厘米,分別向後引平行於中線的3厘米長的直線。共兩條。
主治:對側下肢疼痛、麻木、癱瘓
視區
從旁開前後正中線1厘米的平行線與枕外粗隆水平線的交點開始,向上引4厘米的垂直線,即是該區。
主治:皮層性視力障礙,白內障。
平衡區
沿枕外粗隆水平線,旁開前後正中線3.5厘米,向下引垂直線4厘米,即為本區。
主治:小腦損害引起的平衡障礙。
上面7個頭皮針刺激區在臨床上最為常用,另外尚有血管舒縮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運用區、胃區、胸腔區和生殖區等7個區,因不太常用,故略而不論。
【器具藥物】
頭皮針一般選用 28~30號1.5~2寸長的不鏽鋼毫針,初學者進針有困難可選用1寸針。小兒則用0.5~l寸針。
【操作方法】
正確取定頭皮針刺激部位對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初學者套用捲尺精確測定,並用龍膽紫藥水作好標記。然後囑病人取正坐位,分開局部頭髮(男性病人如有可能應理成光頭),進行徹底消毒。

進針法

在進針時要避開發囊、瘢痕及局部感染處,以免引起疼痛。初學者可用指切進針法,即以左手拇指的指甲掐切頭穴,右手持針,針尖緊靠指甲緣,迅速刺入皮下。進針方向與頭皮成15~30度角。熟練後,可用快速進針法以減輕疼痛,方法為:
用右手拇、食(示)指尖捏住針體下端(距針尖2厘米處),針尖對準進針點,手指尖距頭皮5~10厘米序腕背屈後,再突然手腕掌屈,藉助這一力量使針尖衝進皮下或肌層。
進針後,右手拇、食(示)指尖捏住針柄下半部,中指緊貼針體末端,沿皮將針體快速推至帽狀腱膜下層。當針到達帽狀腱膜下層後,指下會感到阻力減小,然後將針沿頭皮針穴線推進0.5~1.5寸,再進行運針。注意:頭皮針進針要掌握好角度,角度過小,針易進人肌層;角度過大,則容易刺人骨膜,都會引起疼痛。為了減輕進針時的疼痛,可囑病人憋氣,深吸氣一口,暫停呼吸。

運針法

頭皮針運針只捻轉不提插。為使針的深度固定不變及捻轉方便起見,一般以拇指掌側面和食(示)指撓側面夾持針柄,以食(示)指的掌指關節快速連續屈伸,使針身左右旋轉,每分鐘要求捻轉200次左右。這一速度對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雙手同步捻轉,因此要下苦功鍛鍊一段時間。每次持續捻轉衛~2分鐘,頭皮針留針15~30分鐘,在此期間還需間隔5~10分鐘運針1次。
如手捻確實有困難,也可以電針代替,頻率宜在200~300次/分以上,刺激強度以病人的反應來決定,一般以病人可耐受力度,波型可選擇連續波。
另有兩種手法,讀者也可酌情選用。一為抽提法,針體進人帽狀腱膜下層後,針體平臥,用右手拇、食(示)指緊捏針柄,左手按壓進針點處以固定頭皮,用暴發力將針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後再緩慢地向內退回原處。這種緊提慢插的方法,相當於瀉法。
一為進插法,持針手法與上相同,用暴發力將針迅速向內進插3次,再退回原處,這種緊插慢提的方法,相當於補法。注意:上述提插範圍不宜超過0.l寸,動作要求迅速。

出針法

頭皮計的出針比較簡單,只需緩慢退針到皮下,然後迅速拔出。因為頭皮血管比較豐富,取針後應立即用消毒乾棉球按壓,以防出血。
頭皮針法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以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日。
【適應病症】
頭皮計法主要用於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對中風(腦出血或腦梗塞)引起的偏癱,其總有效率可達到90%以上。對腦外傷後遺症小兒腦性癱瘓、小兒腦發育不全、震顫麻痹、舞蹈病、耳鳴及各類急慢性疼痛等,都有一定效果。近年來還用於老年性痴呆症和小兒智力障礙等。
【注意事項】
頭皮針的刺激強度較大,應注意防止暈針。
在頭皮針治療中常易發生滯針,即針刺人頭皮後,行針困難,難以捻轉進退。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囑病人身心放鬆,並在針體周圍輕柔按摩,然後順進針方向緩緩退出。
因腦出血引起的中風病人,在急性期有昏迷、發熱或者血壓忽高忽低不穩定者,不可用頭皮針,須待症情穩定後才能治療。對急性發熱,高熱,心力衰竭者也要慎用頭皮針。
頭皮血管豐富,出針時易出血或引起皮下血腫,可用乾棉球輕揉,促使其消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