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理論研究卷

音樂學理論研究卷

《音樂學理論研究卷》是2007年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立青

基本介紹

  • 書名:音樂學理論研究卷
  • 作者楊立青 主編,韓錘恩,蕭梅 編
  • ISBN:10位[7806923284]13位[9787806923283]
  • 定價:¥75.00元
  •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11-1
內容提要,目錄,

內容提要

本卷雖然冠名音樂學理論研究卷,但是談話的主題以及用意,無疑是中國音樂如何創新的問題。
早在20世紀20年代,西樂東漸,中國新興音樂事業發軔之初,上音創始人蔡元培先生就提出要引進西方的樂器、樂譜和音樂理論,與中國傳統音樂和傳統音樂理論相比較,取長補短,改進中國傳統音樂,為世界音樂事業的發展做貢獻。幾十年之後,沈洽認為只有從音樂所處文化的“內部”和“外部”兩個視角進行觀照,才有可能比較客觀地理解和認識對象,把握住對象的本質。居其宏認為,中西結合的表達方式,已經凝結為億萬民眾普遍而現實的審美意識,不會由於某些理論家們的呼籲而轉向傳統音樂原生態。然而,蕭梅站在音樂本體論的高度認為中國傳統音樂和歐洲古典音樂“單個音”的結構、功能、旋律、潤腔、調式感覺等存在絕對差異性。而湯亞汀則討論了租界文化對中國音樂現代化的影響和“示範”作用,並藉此反思中國音樂文化的得失及如何重構傳統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不久,針對音樂界出現了重主義輕體驗,重內容輕技術的苗頭,賀綠汀院長諄諄告誡音樂工作者要注意體驗生活,苦練技術,鼓勵創作一些為人民所喜愛的新歌劇。焦傑系統地討論了歌劇綜合美的問題。現任院長楊立青則十分重視技法創新,認為但凡合理的、為真實的表現所必需,並能豐富我們的表現手法的“創新”終將為歷史所接受,並成為新的“審美習慣”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些故弄玄虛,而並無藝術價值的“創新”,自然會被歷史所淘汰。林華認為,音樂諸表現手段象晶體一樣在多維方向上展開的數學關係排列組合,可以使抽象主義的音樂達到了極致境地。李小諾說,音樂結構的美,表現在經過作曲家有機組合所形成巧妙精緻的音響對人們音樂聽知覺產生的心理感應和認識,音響運動的平衡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人們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也是力的運動的普遍原理。博特樂圖通過對傳統音樂的研究提出“曲調框架”的概念,旨在通過歌、曲調框架、曲調三者關聯方式的觀察以及口頭表演中固定因素與即興成分之間互動方式的探討,揭示出口頭表演中的口頭技法和音樂建構手法。
楊燕迪認為,作為一種人文學科,音樂學科應該承擔其教育功能,在歷史意識的培養、文化意識的建立、純化和精煉聽眾的審美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楊燕宜通過考察德國藝術教育的實際,闡述了審美教育的意義。黃自先生認為音樂欣賞要同時調動知覺的、情感的、理智的三個因素。洛秦從音樂人類學的歷史視角將近兩百年的音樂文化看作是人類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回歸自我的過程。李曦微認為創新要建立在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紮實功底上,走個性化而不是大眾化的路子,不能忽視音樂的社會功能。趙曉生認為,20世紀音樂在“無中心”這一點上,業已走到極端,人類自我認識的深化,互相情感交流的擴展,了解的加深,將大大有助於使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和諧,更溫暖,在全局上回到某種中心感,形成“新浪漫主義”。王西麟批判了寫作說假話的作品的音樂家,號召音樂家應該保持自己最後清白的底線。
20世紀初,蕭友梅先生奠定了現代形態的中國音樂學學科體系,包括:和聲學、對位法、作曲學、音樂形態學、音響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組織學、音樂史學和音樂美學。20世紀以來,各種方法論紛至沓來。錢仁康先生強調了音樂藝術的獨特性,反對把造型藝術或語言藝術的規律,生搬硬套到音樂上來。陸華柏則說明了非標題性音樂的內容和思想感情不一定能用語言文字加以說明。葉純之先生認為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是一種比較巨觀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擴大眼界,打開思路。蔣一民介紹了維根斯坦、韋茨、馬格利斯、柯克、邁耶爾、理查茲、奧格登、麗薩等人的分析哲學,認為分析美學對音樂美學研究有促進作用。韓锺恩提出“意向存在的先驗實事”和“聲音經驗的先驗表述”兩個命題,對音樂形而上意義作了合式地探討,提出三個表述:聲音概念的歷史敘述;聲音歷史的經驗描述;聲音經驗的先驗表述。楊賽在中國音樂美學範疇研究論綱中,提出要重構中國音樂美學理論的言說系統,與西方音樂美學理論體系相參照。
文章千古事,這場進行了80年的校友聚談,卻沒有留下太多歲月的痕跡,二十世紀國樂思想走過了一段漫長的“U”字之路,以中西結合始,以中西參照終。中國在變,世界在變,音樂在變,大家的目標卻始終沒有改變:讓中國音樂走向世界,走向心靈深處,走到民眾的中間,走出民族的驕傲!共同的目標把這些不同的聲音聚集在一起。“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套用青主的話說,上音人都把音樂當成一種無窮無盡的藝術,耳朵聰敏起來,情感活潑起來,朝著更加美善的人生,朝著真理的本來面目,讓整個的精神生活,得到一個盡真、盡善、盡美的歸宿。

目錄

楊立青總序
韓锺恩
前言
蕭梅
凡例
蔡元培《音樂雜誌》發刊詞
蕭友梅音樂概說·總論
蕭友梅樂學研究法
青主什麼是音樂
青主論音樂的音樂
青主論詩藝和樂藝的獨立生命
賀綠汀論音樂的創作與批評
黃自音樂的欣賞
呂驥我對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理解
錢仁康音樂的內容和形式
葉純之“三論”對音樂研究的啟示
焦傑歌劇美初探
王西一從《雲南音詩》到《第三交響曲》——我的美學歷程:真善美和假惡醜
沈洽論“雙視角”研究法及其在民族音樂學中的實踐和意義
沈洽二十世紀國樂思想的“U”字之路
楊立青音樂創作美學思想“答卷”
林華藝術的抽象與抽象的藝術
居其宏在歷史與未來之間抉擇——“20世紀中國音樂發展道路之爭”論評
趙曉生新浪漫主義合力論
李曦微新音樂的思索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