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睿(韋叡)

韋睿

韋叡一般指本詞條

韋睿 (442年-520年9月20日),字懷文。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西漢丞相韋賢之後。

韋睿出身三輔大姓,早年任上庸太守。南齊末年,韋睿隨蕭衍起兵,“多建策,皆見用”。南梁建立後,拜廷尉,封都梁子。天監四年(505年),督軍北伐,攻小峴城。繼而進軍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軍,斬俘一萬餘人。天監五年(506年),與曹景宗率軍於鐘離之戰中大破北魏,因功進爵永昌侯。官至侍中、車騎將軍。普通元年(520年),韋睿去世,年七十九。獲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嚴”。

韋睿仁民愛物,“士卒營幕未立,終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一生廉潔,家無餘財。北魏人對其頗為畏懼,稱他為“韋虎”。元代史學家胡三省稱:“梁之將帥,韋睿一人而已。”明人楊慎亦稱其為“六朝人才”之冠。

概述內圖片來源:《古聖賢像傳略

基本介紹

  • 本名:韋睿
  • 別稱:韋懷文、韋虎、韋叡、永昌嚴侯
  • 字號:字懷文
  • 所處時代南北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京兆郡杜陵縣
  • 出生時間:442年
  • 去世時間:520年9月20日
  • 主要作品:《答釋法雲書難范縝神滅論》
  • 主要成就:攻克合肥,鐘離大捷
  • 官職侍中車騎將軍
  • 爵位:永昌侯
  • 追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諡號:嚴
人物生平,望族出身,輔佐蕭衍,攻克合肥,鐘離顯才,隱若敵國,名將暮年,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個人作品,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望族出身

韋睿的家族自西漢丞相韋賢之後,世代都是三輔地區(又稱三秦)的著名族姓。韋睿的祖父韋玄,為躲避作官隱居長安的南山(終南山),拒絕太尉劉裕的徵召;伯父韋祖征,在南朝劉宋末年曾任光祿勛;父親韋祖歸,官至寧遠將軍長史
韋睿自少侍奉繼母,以孝順而聞名。他的伯父韋祖征屢次外任郡太守,每次出行時,韋祖征總是攜韋睿赴任,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韋睿的妻兄王憕、姨弟杜惲在家鄉都很有名望,韋祖征曾就此問韋睿說:“你自己認為比王憕、杜惲二人如何?”韋睿謙遜不敢回答。韋祖征說:“你的文章或許稍差點兒,學識應該說超過他們。然而要說為國效力,成就功業,那誰也比不上你。”韋睿的表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請他一同前往。梁州地方富饒,去那裡作官的大多因為受賄栽跟頭,韋睿雖然年輕,卻以廉潔聞名。

輔佐蕭衍

永光元年(465年),袁抃擔任雍州刺史。袁抃在見到韋睿後,認為他不尋常,召他任州主簿一職。袁抃到州任後,與鄧琬起兵反對宋明帝,韋睿請求外出到義成郡任職,因此免於遭禍。後經屢次升遷,他歷任齊興郡太守、雍州別駕長水校尉、右軍將軍。南齊末年,朝廷多生變亂,想回故鄉,就請求外出補任上庸郡太守。
永元元年(499年)至永元二年(500年)間,太尉陳顯達、護軍將軍崔慧景相繼起兵反對東昏侯蕭寶卷的統治,屢屢以重兵逼近建康(今江蘇南京),建康城中人心惶恐,未有背向。雍州人士和韋睿商討前途,韋睿說:“陳顯達雖然是舊將,卻不是成氣候的人物;崔慧景很有經驗,但懦弱不能作戰。天下能成就大業的人,怕是出現在我們州里了。”於是派遣自己兩個兒子與時任雍州刺史的蕭衍即後來的梁武帝)聯絡。等蕭衍起兵,文告傳到,韋睿率領本郡人伐竹造筏,兼程趕來會合,共有兩千人、二百匹馬。蕭衍見到韋睿很高興,撫著几案說:“前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我的大事可成了。”西台軍(指南康王蕭寶融麾下的蕭衍等西軍)攻克郢、魯等地,平定加湖,韋睿於其中出過很多計策,都被蕭衍採納。
蕭衍親率主力從郢州出發時,考慮安排將領留守後方,卻難找到人選。他為難了很長時間,突然想起韋睿說:“丟棄好馬而不騎,還急急忙忙到哪兒去找呢。”當天即委任韋睿為江夏郡太守,管理郢州事務。當初,郢州城守衛抗拒蕭衍時,城中男女將近十萬,閉門固守一年,染瘟疫死的有十之七八。大家都把屍體堆在床下,活著的人就睡在上面,每間屋裡都堆滿了死屍。韋睿就任後,著手清理屍體、撫恤百姓,將這些事妥善安排,百姓靠他得以安居。
中興二年(502年)二月,蕭衍受封相國、梁公,開建霸府,韋睿被徵召入朝為大理寺卿。四月,蕭衍受禪即位,建立南梁政權。南梁建立後,韋睿被改授為廷尉,封爵都梁子。
天監二年(503年),改封永昌縣子,再改授豫州刺史,兼歷陽郡太守。

攻克合肥

天監三年(504年),北魏派兵來攻豫州,韋睿率州兵將其擊退。
天監四年(505年),蕭衍下詔北伐,派韋睿都督眾軍。韋睿派遣長史王超宗、梁郡太守馮道根攻北魏小峴城,但初戰失利,未能告捷。一次,韋睿領軍在魏軍城防柵欄外巡視,城中忽然出來數百人在門外布陣,韋睿要攻擊他們,諸將都說:“我們都是輕裝前來,請回去穿上盔甲再戰。”韋睿說:“魏軍城中有兩千多人,只要閉門堅守,就足以保住城池。現在無緣無故把人開出來,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果能擊敗他們,這城就不攻自破了。”大家還是猶豫不定,韋睿指著他的節杖說:“朝廷授給我這個東西,不是拿來作裝飾的,韋睿的法令,不可違犯。”於是揮兵出擊,魏軍戰敗,韋睿趁勢加緊攻城,第二天夜裡,小峴城就被攻克。他馬上向合肥進軍。
在此以前,右軍司馬胡景略進軍合肥,但久攻不下。韋睿到後,考察四周山川地勢,說:“我聽說‘汾水可以灌平陽’,就和這裡一樣。”他於是就在肥水上築堰。很快堰成水通,戰船相繼開到。魏軍開初分築東西兩個小城,夾合肥而立,韋睿先攻這二城。不久,北魏援軍楊靈胤率兵五萬殺到,眾人害怕抵擋不住,請韋睿奏請增兵。韋睿說:“賊兵已到城下,才又去求救兵,怎么來得及,何況我們求救,他們也會增兵,‘軍隊致勝在於齊心協力’,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於是迎擊楊靈胤所部,將其擊敗,軍心因此稍加安定。
當初,肥水堤堰築成後,韋睿派軍官王懷靜在岸邊築城守衛,魏軍攻陷此城,乘勝殺到韋睿堤下。軍監潘靈佑勸韋睿退回巢湖,諸將又請求退走保住三義。韋睿發怒說:“軍敗將死,有進無退。”於是命令取來他的傘扇旗幟等儀仗,立在大堤下面,表示決無退卻的打算。韋睿素來身體羸弱,每次作戰從未騎過馬,總是坐著小車督率軍隊。魏兵來破堤,韋睿親自率軍和他們爭奪,魏軍稍稍後撤,韋睿便在堤旁築壘守衛。他又建造了幾乎與合肥城牆一樣高的戰艦,四面進攻魏軍。合肥城破,韋睿俘虜魏軍萬餘人,所繳獲的戰利品,分毫不取,都賞賜給士兵們。
起初,胡景略和前軍趙祖悅一同參戰而關係惡劣,相互陷害。胡景略發怒,狠咬自己的牙齒,以至把牙咬壞血流滿嘴。韋睿認為將帥不和,將會招致禍患,親自斟酒勸解胡景略說:“希望兩位將軍不要再為個人爭鬥。”因此這次戰役能夠相安無事。
韋睿每天白天接應賓客和軍務,夜裡處理軍事文書,三更就起身點燈直到天亮,盡心安撫他的部眾,常常表現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夠,因此投軍的人爭相到他這兒來。他所到之處,營房都井井有條,館舍和防務工事也都標準規範。
合肥攻克後,蕭衍命眾軍進駐東陵。東陵離北魏的甓城僅有二十里之距。將要會戰之際,蕭衍下詔讓眾軍班師。韋睿考慮到南梁軍離魏軍太近,擔心被尾隨襲擊,於是令輜重都作前隊,自己坐小車殿後,魏人懾於他的威名,只是遠望著不敢逼近,軍隊得以完整無損地退回。從此就把豫州州治遷到合肥。

鐘離顯才

天監五年(506年),北魏中山王元英進攻北徐州,把北徐州刺史昌義之圍困在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魏軍號稱百萬,駐紮迤邐四十多座城池。蕭衍派征北將軍曹景宗督軍二十萬抗擊。曹景宗駐軍先屯駐道人洲(今安徽鳳陽東北淮河中),卻不聽蕭衍之名,為爭功而擅自出擊,死傷頗多。蕭衍即刻下詔,讓韋睿入朝覲見,賜他龍環御刀,說:“諸將有不聽命令的就斬了他。”
韋睿自合肥直接過陰陵大澤,碰上山澗峽谷,一概馬上架橋渡過。眾人都怕魏軍勢盛,多勸韋睿慢點兒前進,韋睿說:“鐘離現在已經危急得挖洞居住,背著門板去打水了。駕著車急忙趕去,還怕來不及,何況緩進呢!”十天內就趕到前線,與曹景宗合軍進屯邵陽洲位於道人洲西)。當初,蕭衍告誡景宗說:“韋睿是你家鄉中的人望,你要好好尊重他。”曹景宗見到韋睿很恭敬。蕭衍聽到後說:“二將和睦,軍隊一定打勝仗。”
韋睿在景宗營前二十里處,連夜挖掘長壕,紮上鹿角,把河洲截斷形成城防,快天亮時營寨就築起了。元英大驚,用棍子敲著地說:“怎么能夠如此神速!”曹景宗怕鐘離城中因危急而恐懼,便招募軍士帶敕令入城,讓他們固守城防。軍士們從河底潛水,才到達東城。城裡守衛一天比一天艱苦,這時才知道有了援兵,於是人人勇氣百倍。魏將楊大眼率萬餘騎兵來戰,所向披靡。韋睿把車輛串起來連結成陣,楊大眼會合騎兵將之包圍。韋睿指揮強弩二千一齊發射,洞穿魏軍鎧甲,殺傷很多,並一箭貫穿楊大眼右臂,迫使其撤離。次日清晨,元英親自率兵來戰,韋睿坐白木小車,手執白角如意指揮軍隊,一日接戰幾次,元英頗為畏懼其頑強。魏軍夜裡又來攻城,箭如雨下。韋睿的兒子韋黯請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應。軍中驚亂,韋睿在城上厲聲呵斥才安定下來。
魏人先前在邵陽洲兩岸造了兩座橋,樹立圍柵數百步,截斷淮河通道。韋睿打造大艦,命梁郡太守馮道根、廬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釗等為水軍。碰上淮水暴漲,韋睿立刻派他們出戰,一時戰艦齊發,全都逼近魏軍營壘。梁軍又用小船載草,灌上火油,放船來燒魏軍橋樑。風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柵,砍斷橋樑,水流又急,轉眼之間,橋柵全被破壞。道根等人都親身搏鬥廝殺,軍士們奮勇作戰,喊聲震天動地,無人不是以一當百。魏軍大敗,元英脫身逃走。魏軍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幾萬,被殺的也有這么多,其餘脫甲叩頭求為俘虜的也有五萬人(《南史·韋睿傳》作數十萬)。韋睿派人通知昌義之,昌義之悲喜交加,顧不上回答,只是一個勁兒地喊:“又活了!又活了!”蕭衍派中書郎周舍到淮河邊勞軍。韋睿把繳獲的物資堆積在軍門,周舍觀看後,對韋睿說:“將軍繳獲的真和熊耳山一樣高了啊!”韋睿因功晉爵為侯。

隱若敵國

天監七年(508年),韋睿改任左衛將軍,不久任安西將軍長史、南郡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太守之秩本為二千石,加中二千石是尊寵)。這時趕上司州刺史馬仙琕從北邊回師,被魏人追擊,三關人心惶恐。朝廷下詔命韋睿率領眾軍增援。韋睿到安陸,把城牆增高到兩丈多,又開掘大溝,建起高高的敵樓。眾人都笑他膽小,韋睿說:“不對,作將軍應該有膽小的時候。”此時,元英又追擊馬仙琕,企圖一雪鐘離之戰大敗的恥辱,聽說韋睿到了才退兵,蕭衍也下詔罷兵。
天監八年(509年),韋睿被改授為遷信武將軍、江州刺史。次年,韋睿被徵召入朝,任員外散騎常侍、右衛將軍。累官左衛將軍、太子詹事,不久後又加通直散騎常侍

名將暮年

天監十三年(514年),韋睿出任丹陽尹,其後因公事被免職。次年,改任雍州刺史。起初,韋睿在家鄉起兵,有個叫陰雙光的客人哭著勸阻他。等到韋睿衣錦還鄉作雍州刺史時,陰雙光在路邊迎接。韋睿笑著對他說:“要是聽了你的話,我恐怕要在路上要飯了。”仍賞給他十頭耕牛。韋睿對舊友從不吝惜,士大夫七十歲以上的,多授予假板縣令之職,家鄉人對他十分感懷。
天監十五年(516年),韋睿上表請求辭官,朝廷下詔不準以示優待。又徵召他入京封為護軍。賜給鼓吹一部,在殿省值班。韋睿在朝中待人恭謹,從未和別人怒目對視過,蕭衍也很尊敬他。
韋睿生性慈愛,撫養兄長的遺孤比自己的兒子還盡心,歷次做官所得的賞賜,都分送給親朋故友,家無餘財。後來作護軍,在家閒居無事,仰慕漢代石建陸賈的為人,於是把他們的像畫在牆上供自己觀賞。當時雖已年老,有空閒了還教兒孫們讀書。他的第三子韋棱尤其通曉經史,當世人都稱讚其博聞。韋睿經常坐著讓韋棱講說書中內容,韋睿有時對書中的發現與解說,韋棱也趕不上。
蕭衍當時醉心於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這種風習。韋睿自以為信守恬淡寡慾,又位居大臣,不願與世人隨波逐流,行事全與平時相同。
普通元年(520年),韋睿被改授為侍中、車騎將軍。還未正式拜官,他便於八月二十三日(9月20日)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九歲。遺言薄葬,以時服裝殮。蕭衍當天親臨弔唁,哭得很悲痛,追贈他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嚴”。

人物評價

總評

韋睿常有稀世的風度,待人以仁愛恩惠為本,到哪兒任職必定有政績。帶兵仁愛,士兵的營帳沒搭好,他就不去睡覺,井灶沒有挖成,他也不肯自己先吃飯。穿戴像個儒生,即使是臨陣交鋒,也經常穿寬鬆的官服乘車而行,手執竹如意來指揮進退。《南史》稱其“與裴邃俱為梁世名將,餘人莫及”。

歷代評價

韋祖征:汝文章或小減,學識當過之;然而乾國家,成功業,皆莫汝逮也。(梁書》引
蕭衍:①他日見君之面,今日見君之心,吾事就矣。(《梁書》引)②君此獲復與熊耳山等矣。(《梁書》引
元英:①蕭臨川雖騃,其下有良將韋、裴之屬,未可輕也。宜且觀形勢,勿與交鋒。(資治通鑑》引)②是何神也!(南史》引
魏軍歌謠:不畏蕭娘與呂姥,但懼合肥有韋虎。(《資治通鑑》引
姚察:韋睿起上庸以附義,其地比(柳)惔則薄,及合肥、邵陽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梁書》
李延壽:韋、裴少年勵操,俱以學尚自立;晚節驅馳,各著功於戎馬。觀睿制勝之道,謂為魁梧之傑,然而形甚羸瘠,身不跨鞍,板輿指麾,隱如敵國,其器分有在,隆名豈虛得乎?邃自效邊疆,盛績克舉,其志不遂,良可悲夫!二門子弟,各著名節,與梁終始,克荷隆構。“將門有將”,斯言豈曰妄乎?(南史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注孫子序》
張預:孫子曰:“兵之情主速。”叡軍旬日而至邵陽。又曰:“神乎神乎,至於無聲。”叡比曉立營而元英大驚。又曰:“不若則能避之。”叡謂為將當有怯時。又曰:“視卒如愛子。”叡營幕未立,不肯就舍是也。(十七史百將傳
司馬光:其臨陳也勇,其執事也敬,其律己也廉,其與人也惠,其居官也明。(《平書》引
胡三省:①此確斗也。兩軍營壘相逼,旦暮接戰,勇而無剛者不能支久,韋睿於此,是難能也。比年襄陽之守,使諸將連營而前,如韋睿之略,城猶可全,不至誤國矣。嗚呼,痛哉!(《資治通鑑》注)②史言韋睿於事佛之朝,矯之以正,幾於以道事君者。(《資治通鑑》注)③梁之將帥,韋睿一人而已。(《資治通鑑》注
楊慎:六朝人才,韋叡為冠……功成身退,明哲保身,齊梁之世,乃有若人耶?是時武帝銳意釋氏,天下從風而靡,叡獨不與,誠豪傑之士哉!(《平書》引
陳子龍:自漢以後,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鵰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黃道周:韋睿忠良,自結於粱。奉命伐魏,即擁油幢。眾請緩戰,睿怒不揚。既而城拔,方識其強。再攻淝水,魏救忽猖。請兵不及,即以寡當。力戰不卻,守死不慌。築壘自固,起艦以張。戰勝俘獲,多不可量。淝水既定,威名愈揚。元英攻徐,眾將戰傷。召睿急救,飛橋以行。兵不旬日,即至邵陽。元英驚異,我兵更剛。非水灌敵,即火燒強。大小百戰,英方敗亡。功成進爵,儒將名香。(廣名將傳
王夫之曹景宗,驍將也,韋叡執白角如意、乘板輿以麾軍,夫二將之不相若,固宜其相輕矣。武帝豫敕景宗曰:“韋叡,卿之鄉望,宜善敬之。”得將將之術矣。敕叡以容景宗易,敕景宗以下叡難。然而非然也,叡能知景宗之鷙,而景宗不能知叡之弘,景宗之氣斂,而何患叡之不善處景宗邪?且其詔之曰一韋叡,卿之鄉望”,動之以情,折之以禮,而未嘗有所抑揚焉。叡以景宗之下己,而讓使先己告捷,景宗乃以叡之不伐,而變盧雉以自抑。如其不然,叡愈下而景宗愈亢,叡抑豈能終為人屈乎?武帝曰:“二將和,師必濟。”自信其御之之道得也。鐘離之勝,功侔淝水,豈徒二將之能哉。(讀通鑑論
朱軾: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至考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韋叡以羸瘠之軀,指麾板輿之上,出奇制勝,威震敵國。綸巾緩帶之風流,豈復遠哉?夫上有好,下必有甚,習俗移人,賢者不免。方梁武佞佛,舉國若狂。明經如徐勉,而言孔釋之同行;身如江革,而受菩薩之戒。獨叡毅然不少回惑,可謂篤信好學矣。其遇敵不懼,有功不伐,皆定力使然,非能強而致也。(《史傳三編》
王士俊:齊梁迄陳,刺史皆掌軍事,如崔慧景、蔡道恭、曹景宗、韋叡、馬仙琕之屬,皆著有戰功。(河南通志
杜綱:①若馮道根之進止有節,任城太妃之登城捍禦,韋睿之用兵變化,皆一時傑出之人也。(南朝秘史)②況敵將中山王英、楊大眼,皆稱萬人敵,非(曹)景宗、韋睿智勇兼備,而又和哀協力,其勢莫能支矣。(《南朝秘史》
秦篤輝:楊升庵於南朝人物,首推韋叡;予於北朝,首推高允。叡猶一時之傑,允則千古之英也。(讀史剩言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樂毅、羊祜、諸葛亮、謝安、韋睿、岳飛等,儒將也。(儲將才論
蔡東藩:①梁室諸將,莫如韋睿,次為裴邃。當時欲出師北伐,何不用睿為帥,邃為將,專閫得人,奏功自易事耳。不此之審,乃獨用一無才無勇之臨川王宏,宏雖介弟,未足統軍,不戰而逃,原意中事。假令當日無韋、裴二將,為敵所忌,魏中山王英等,直迫洛口,吾恐宏且南走之不暇,而全軍且盡覆沒矣!(南北史演義)②梁有一韋睿而不能重用,何怪其屢出無功乎!(《南北史演義》
毛澤東嗜讀《南史·韋睿傳》,批註處竟有二十五次之多,他在批閱時對韋睿稱讚有加,如“仁者必有勇”,“曹景宗不如韋睿遠矣”,並且詳細地勾出韋睿的優秀之處,如“躬自調查研究”、“機不可失”、“決心”、“以眾擊少”、“以少擊眾”、“敢以數萬敵百萬,有劉秀、周瑜之風”、“善守”、“不貪財”等等,並寫道:“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韋睿知進退、明事理,不喜爭強好勝,時人特別因此而稱讚他。鐘離之戰結束後,昌義之很感激韋睿,請曹景宗一起和韋睿聚會,並出錢二十萬讓大家賭著玩。曹景宗擲子得“雉”贏采,韋睿慢擲也得一個“盧”的贏采,可他立即取一子翻過來,這叫違反規則,於是變成了“塞”這個輸采。這次打勝仗以後,曹景宗與各將帥爭先入朝報捷,只有韋睿跟在後面。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
先祖
西漢宣帝時丞相,封扶陽侯,死後諡號“節”。
祖父
韋玄
避居南山,拒絕出仕。
父親
韋祖歸
劉宋時官至寧遠將軍長史
平輩
兄長
韋纂
南齊時曾任司徒記室、特進。
韋闡
官至通直郎
子輩
長子
襲封永昌縣侯,官至北徐州刺史。死後諡號“宜”。
次子
三子
官至光祿卿
幼子
官至輕車將軍、都督城西面諸軍事等,“侯景之亂”時病逝台城,獲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
孫輩
孫子
韋放之子,官至散騎常侍,“侯景之亂”時戰死,後贈護軍將軍,諡號“忠貞”。
韋助
韋放之子,與韋粲一同戰死。後贈中書郎
韋警
韋放之子,與韋粲一同戰死。後贈中書郎。
韋構
韋放之子,與韋粲一同戰死。後贈中書郎。
韋正之子,陳朝時官至散騎常侍、太子右衛率
韋昂
韋正之子,與韋粲一同戰死。後贈員外散騎常侍
韋正之子,隋朝初年官至光州刺史。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梁書·卷十二·列傳第六》
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八》
《史傳三編·卷四十六·名臣續傳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