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生

靳文生,齋號“片羽齋”,1940年生於天津,60年畢業於天津醫學院,原任塘沽區傳染病院結核副主任,現為中國根藝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根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民協根石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靳文生
  • 別名:片羽齋
  • 出生地:天津
  • 出生日期:1940年
人物簡介,人物詳述,著作,自述及主要作品,

人物簡介

靳文生
愛根若痴,嗜石成癖,酷愛書畫收藏,多次舉辦個人“根石藝術展”和參加全國根藝大展,並多次獲大獎。

人物詳述

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並頒發證書。
1997年專著《根藝》一書,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並發行。
2000年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2001年10月在首屆中華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和第三屆國際民博會中,作品《醒獅》、《籬笆女人狗》分獲優秀獎和創作獎。
2006年10月在中華(天津)民間藝術博覽會精品展中,作品《親情》、《無奈》、《永恆》、《天成》均獲金獎。
2008年12月在天津博物館:天津民眾文化優秀成果展中,
靳文生
“根雕十八羅漢”獲最佳作品獎。
2009年8月在天津市委宣傳部與天津文聯等單位主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天津市美術、書法、攝影、民間藝術系列展——天津市根石精品展”中榮獲金獎。
業績入選《中國根藝美術家辭典》、《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辭典》、《中外名人辭典》等十餘部辭書。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畫報、香港大公報、天津日報、今晚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天津電視台、塘沽電視台錄製《靳文生和他的根雕藝術》、《民間工藝美術家靳文生》專題片並播放。多件作品被國內外人士收藏。

著作

書名:根藝
靳文生
ISBN:7530506358
作者:靳文生 著
出版社:天津 :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年份:1997
頁數和開本: 46頁 ; 26cm
叢編項: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技法叢書
題名:
主題:根雕(0) > 技法(美術)(8)
中圖分類號:雕塑

自述及主要作品

根藝是利用各種樹木的根或竹藤等植物作原料,經構思加工而成的藝術品,屬民間工藝範疇
著名書畫家范曾讀靳文生作品題詞著名書畫家范曾讀靳文生作品題詞
羅丹說:“世界並不缺乏美,而缺少的是發現。”根藝是發現的藝術,它重發現,巧天成,三分人工,七分天然,貴在似與不似之間,只有熱愛生活,深入大自然,去尋找就一定有收穫。
古人提倡:“文以載道。”一篇好的文章應給人以啟迪和教意。根藝作品應形神兼備,突出天趣,尤對神韻,意趣和載道的提煉,給人以啟發和遐想的空間,本人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嘗試。
一、光輝歷程三部曲: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風雲突變近百年
1、《醒獅》:中華民族經浴血奮戰,終得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猶醒獅屹立世界東方。“醒獅”喻意—中華民族的醒悟、崛起和發展。
第五屆中國根藝大展獲獎作品《醒獅》第五屆中國根藝大展獲獎作品《醒獅》
2、《蒼穹三傑》:站起來的中華民族像雄鷹一樣翱翔環宇,一往無前,它以博大的胸懷高瞻遠矚,改革開放,蓬勃發展,舉世矚目。
3、《和諧》:自然和諧,鳥語花香,社會和諧,國富民強,中華民族提倡和諧發展的理念,成為當前世界最強音。
二、永恆系列:大千世界浩繁繽紛,永恆規律,牢記遵循。
根雕作品《蒼穹三傑》根雕作品《蒼穹三傑》
1、《生》:蒼茫浩宇,混沌初開,“生”是希望,是期盼。
2、《尅》:世上萬物相生相尅,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
3、《斗》:弱肉強食,生物進化,優者勝,劣者汏。
4、《情》:親情友情愛情,“情”字最難說清,剪不斷理還亂。
5、《愛》:古今中外,唯愛久頌,愛恨聚散,千古笑談。
6、《永恆》:世界有愛才精彩,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三、故事系列:
1、《較量》:笨龜敢於兔較量,強弱面前不彷徨,驕兔敗北成笑柄,奮力奪魁永頌揚。
靳文生
2、《女媧補天》:上界禍水瀉下蒼,生靈塗炭遭災殃,女媧鍊石補天窿,世界舞動歌太平。
3、《三個和尚》:禮佛誦經度蒼生,無緣此處不相逢,僧多何故甘泉少,齊心協力事乃成。
4、《八戒搶親》:天蓬元帥落凡塵,高莊逢艷現原身,悟空救女戲八戒,三藏收徒取真經。
5、《參禪悟道》:坐禪道台練真功,心有靈犀一點通,悟徹天機成正果,營救下蒼渡眾生。
6、《等待》:靚女倚石望天邊,兩廂情願一線牽,等盼意中人相會,但願千里共嬋娟。 7、《舞韻》:巧奪天工自然成,反彈琵琶久留名,此時無弦聲陣陣,唐韻縈繞長安城。
靳文生
8、《樓台會》: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載戀自來,樓台一別難相見,香魂幽怨化彩蝶。
9、《籬笆女人狗》:漫長人生路坎坷,悲歡離合苦樂多,情絲萬縷剪不斷,閱盡滄桑歲蹉跎。
四、環保主題
近來,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許多人也搞起了根雕,由於原料難尋,人們便亂砍
環保廢料作品《敦煌遺韻》環保廢料作品《敦煌遺韻》
亂伐,破壞生態。靳老恰恰注意到這些,所以
漸漸地把目光轉向到路邊廢棄的植物殘骸以及
木器廠房的廢料上,其取材的幾乎都是工藝師
傅們棄如敝帚的樹皮、樹癤、樹根。正是這些
等待進火爐的“爛柴”,經其慧眼妙手,頃刻
即化為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敦煌遺韻》、
《拜月》、《蒼穹三傑》等,便是他這幾年
“變廢為寶”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