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葉鐵欖

革葉鐵欖

革葉鐵欖(拉丁學名: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 (Hook. et Arn.) Aubr.),山欖科鐵欖屬喬木,有時達7米。嫩枝、幼葉被銹色絨毛,葉橢圓形至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花綠白色,具芳香,簇生葉腋或老枝上,與葉同時開放,花瓣近圓形,花葯卵形,果橢圓形,綠色,無毛,果皮薄;胚乳豐富。主要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南部、雲南東南部以及越南北部海拔500-1500米的石灰岩小山、灌叢及混交林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革葉鐵欖
  • 拉丁學名: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 (Hook. et Arn.) Aub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柿目
  • :山欖科
  • :鐵欖屬
  • :革葉鐵欖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變種,

形態特徵

喬木,稀灌木,高(2)4-8(15)米;嫩枝、幼葉被銹色絨毛,後變無毛。葉幼時很薄,老時革質,橢圓形至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7-10(17)厘米,寬(1.5)2.5-3.7(9.5)厘米, 先端銳尖或鈍,基部狹楔形,下延,上面深綠色,具光澤,下面淡綠色,中脈在表面稍凸起, 下面凸起,側脈12-17對,弧形,近邊緣互相網結,網脈明顯;葉柄長0.7-1.5 (2)厘米,無毛。
革葉鐵欖革葉鐵欖
花綠白色,芳香,單生或2-5朵簇生於葉腋,與葉同時開放或葉成熟後開放,花梗長4-10毫米,纖細,被淡黃色絨毛;花萼裂片5,卵形或披針形,淡綠色,長2-2.5(4)毫米, 寬1.5-2.5毫米,外面被淡黃色絨毛,內面無毛;花冠白綠色,長4-5毫米,裂片披針形或卵形,稀近圓形,冠管長約2-2.5毫米,基部加粗,長3-3.5毫米;花葯淡黃色,卵形,長1.5-2毫米,外向;退化雄蕊披針形或近三角形,長2.5-3毫米,近花瓣狀;子房卵形,長約2毫米,5室,下部被銹色硬毛,頂端逐漸狹長,為長2-4毫米、無毛的花柱。
花
果綠色,轉深紫色,橢圓形,長1-1.59(1.8)厘米,寬5-8毫米,無毛,果皮薄;種子1枚,橢圓形,兩側壓扁,疤痕基生或側基生,近圓形,子葉薄,胚乳豐富,胚根圓柱形。
果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1500米的石灰岩小山、灌叢及混交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貴州南部及雲南東南部;越南北部也產。

相關變種

鐵欖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 (Hemsl.) H. Chuang
鐵欖(原變種)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 (Hemsl.) H. Chuang var. pedunculatum
毛葉鐵欖(變種)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 (Hemsl.) H. Chuang var. pubifolium H. Chuang
滇鐵欖Sinosideroxylon yunnanense (C. Y. Wu) H. Chuan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