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耳(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革耳,中藥材名。本品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名:Panus rudis Fr.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子實體,除去雜質,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主瘡瘍腫痛或潰破;癩瘡;楊梅毒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革耳
  • 漢語名稱:Ge Er
  • 別名:木上森、八擔柴。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用法用量,

來源

本品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名:Panus rudis Fr.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子實體,除去雜質,曬乾。

性味歸經

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斂瘡。主瘡瘍腫痛或潰破;癩瘡;楊梅毒瘡。

形態特徵

子實體革質,菌蓋寬3-9cm。半球形,後扇形或扁漏斗形;蓋面乾,有密的絨毛或粗毛,淡肉堇色,後淡黃褐色或赭褐色;蓋緣初時內卷,後近平展,被密絨毛。菌肉較薄,初時柔軟,後變為革質,乾後呈木栓質,味稍苦。菌褶延生,密,幅窄,白色至微紅色,後淺黃褐色。菌柄偏中生,短,長1-3cm,粗0.2-0.8cm。圓柱形,與蓋面同色,有粗毛,強韌,革質,中實。囊狀體圓柱形至棒狀,(45-50)μm×(10-13)μ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無色,橢圓形,(6-8)μm×(3-4)μm。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肅、台灣、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楊、柳、樺等闊葉樹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樁上。

藥材性狀

性狀鑑別:菌蓋革質,中部下凹,或呈漏斗形,直徑2-9cm,菱色、茶色或銹褐色,表面有粗毛。菌肉較薄,革質或木栓質。菌褶稠密,窄,不等長,淺黃褐色。菌柄革質,偏生或近側生,長0.5-2cm,直徑0.2-1cm,色同菌蓋,表面有粗毛,內實。氣微,味微苦。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