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使用除語言符號以外的各種符號系統,包括形體語言、副語言、空間利用以及溝通環境等。在溝通中,信息的內容部分往往通過語言來表達,而非語言則作為提供解釋內容的框架,來表達信息的相關部分。因此非語言溝通常被錯誤地認為是輔助性或支持性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語言溝通
  • 外文名: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功能:傳遞信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
基本信息,功能,和語言溝通的區別,分類,1.標誌語言,2.動作語言,3.物體語言,主要特點,1.無意識性,2.情境性,3.可信性,4.個性化,

基本信息

“非語言交流是不用言辭表達的、為社會所共知的人的屬性或行動,這些屬性和行動由發出者有目的地發出,由接收者有意識地接受並可能進行反饋。”(伯貢與賽因,1978)
“非語言交際指在一定環境中語言因素以外的,對輸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價值的那些因素。這些因素既可以人為生成,也可以由環境造成”(薩摩瓦,1981)。

功能

非言語溝通的功能作用就是傳遞信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歸納起來是:
1、使用非言語溝通符號來重複言語所表達的意思或來加深印象的作用;具體如人們使用自己的言語溝通時,附帶有相應的表情和其他非言語符號。
2、替代語言,有時候某一方即使沒有說話,也可以從其非言語符號上比如面部表情上看出他的意思,這時候,非言語符號起到代替言語符號表達意思的作用。
3、非言語符號作為言語溝通的輔助工具,又作為“伴隨語言”,使語言表達的更準確、有力、生動、具體。
4、調整和控制語言,藉助非言語符號來表示交流溝通中不同階段的意向,傳遞自己的意向變化的信息。
5、表達超語言意義,在許多場合非語言要比語言更具有雄辯力。高興的時候開懷大笑,悲傷的時候失聲痛哭,當認同對方時深深的點頭,都要比語言溝通更能表達當事人的心情。

和語言溝通的區別

非語言溝通和語言溝通相互加強,但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語言溝通
在詞語發出時開始,它利用聲音一個渠道傳遞信息,它能對詞語進行控制,是結構化的,並且是被正式教授的。
非語言溝通
是連續的,通過聲音、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渠道傳遞信息,絕大數是習慣性的和無意識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無結構的,並且是通過模仿學到的。

分類

1.標誌語言

如聾啞人的手語、旗語,交通警的指揮手勢,裁判的手勢,以及人們慣用的一些表意手勢,如“OK”和勝利的“V”等。如基督教的十字,伊斯蘭教的新月,美元的$符號以及許多現代企業的標識。

2.動作語言

例如,飯桌上的吃相能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一位顧客在排隊,他不停地把口袋裡的硬幣弄得叮噹響,這清楚地表明他很著急。在櫃檯前,拿起又放下,顯示出她拿不定注意。

3.物體語言

總把辦公物品擺放很整齊的人,能看出他是個乾淨利落,講效率的人;穿衣追求質地,不跟時尚跑,這樣的人一定有品味有檔次。

主要特點

1.無意識性

例如,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站在一起時,保持的距離比與自己喜歡的人要遠些;有心事,不自覺地就給人憂心忡忡的感覺。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沒有人可以隱藏秘密,假如他的嘴唇不說話,則他會用指尖說話。一個人的非言語行為更多的是一種對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基本都是無意識的反應。

2.情境性

與語言溝通一樣,非語言溝通也展開於特定的語境中,情境左右著非語言符號的含義。相同的非語言符號,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意義。同樣是拍桌子,可能是“拍案而起”,表示怒不可遏;也可能是“拍案叫絕”,表示讚賞至極。

3.可信性

當某人說他毫不畏懼的時候,他的手卻在發抖,那么我們更相信他是在害怕。英國心理學家阿蓋依爾等人的研究,當語言信號與非語言信號所代表的意義不一樣時,人們相信的是非語言所代表的意義。
由於語言信息受理性意識的控制,容易作假,人體語言則不同,人體語言大都發自內心深處,極難壓抑和掩蓋。

4.個性化

一個人的肢體語言,同說話人的性格、氣質是緊密相關的,爽朗敏捷的人同內向穩重的人的手勢和表情肯定是有明顯差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肢體語言,它體現了個性特徵,人們時常從一個人的形體表現來解讀他的個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