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語言交流

非語言交流

非言語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譯“非言語溝通”、“非言語交往”、“非言語通訊”。人際交往過程中,不使用語言而進行的信息傳遞過程。同言語交流相比,具有如下特點:(1)交流過程的連續性;(2)交流的多通道性;(3)較強的可靠性。基本形式有六種:(1)體語。即以身體動作等特徵表達出來的意義信息系統。如面部表情、手勢、姿勢、撫摸和擁抱等身體接觸的方式。它們可替代自然語言,輔佐深層次意義的表達,流露真實的感情。(2)目光接觸。可表露治療者對來訪者的理解、鼓勵和熱誠等含義。(3)人際距離。可了解人際關係的親密程度。(4)時間控制。選擇適宜的時間段和控制適當的時間長度進行會談,有助於促進治療關係的穩定和有效。(5)實物與環境。人們用以表現自己的專業屬性和性格特徵,了解他人的無聲語言。(6)類語言。一般包括聲音要素和功能性發音。前者如音質、音量、音調、節奏等輔助性語言,後者則指無固定詞義的發音,如哭、笑、嘆息、呻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語言交流
  • 外文名: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別名:非言語溝通,非言語交往等
定義,非語言交流的特點,非語言交流的基本形式,非語言交流的相關研究,非語言交流對醫療患者的心理影響,在面試中的非語言交流,教孩子非語言交流,

定義

非語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也可以譯為“非言語溝通”、“非言語交往”、“非言語通訊”,指人際交往過程中,不適用語言而進行的信息傳遞過程。

非語言交流的特點

同言語交流相比,非語言交流具有如下特點:
1)交流過程的連續性;
2)交流的多通道性;
3)較強的可靠性。

非語言交流的基本形式

非語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有6種:
1)體語。即以身體動作等特徵表達出來的意義信息系統。比如面部表情、手勢、姿勢、撫摸和擁抱等身體接觸的方式。它們可以代替自然語言,輔佐深層次意義的表達,流露真是的感情。
2)目光接觸。可以表露對對方的理解、鼓勵和熱誠等含義。
3)人際距離。可以了解人際關係的親密程度。
4)時間控制。選擇適宜的時間段和控制適當的時間長度進行會談,有助於促進治療關係的穩定和有效。
5)實物與環境。人們用以表現自己的專業屬性和性格特徵,了解他人的無聲語言。
6)類語言。一般包括聲音要素和功能性發音。前者如音質、音量、音調、節奏等輔助性語言,後者則指無固定詞義的發音,如哭,笑,嘆息,呻吟等。它們能夠彌補語言表達感情的不足,增加了語言的特殊意義。

非語言交流的相關研究

梅爾貝因等人1971年研究顯示,當言語及身體辭彙表達的信息不一致時,影響力最大的是面部表情,其次是聲音的音調,最後才是語言本身。若面部表情與言語行為不協調時,則起主導作用的是面部表情。他的研究結果反映了非語言行為在整個信息交流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伊根1986年認為,一個有效的治療者應該學會“傾聽”和理解軀體行為、面部表情、聲音特點、自發的生理反應、個人的生理特點、個人的總體印象等非言語行為。
非言語交流使得人際交流更加豐富流暢,能強化交往過程中的情感信息,使語言具有特殊的意義。但是其前提是交往雙方必須具有對非言語交往形式的共同理解。

非語言交流對醫療患者的心理影響

1.儀表和軀體的外觀當兩個人見面時,一個人的外表是首先被對方所關注的事情,據報導,84%的人對另一個人的第一印象是基於他的外表。儀表、衣著、服飾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通過它人們可以表現自己、了解別人。如護士端莊穩重的儀容、和藹可親的態度、高雅大方訓練有素的舉止,不僅構成護士的外表美,而且可在一定的程度上給患者留下很好的印象,產生良好的溝通效果。
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溝通交流中最豐富的源泉,其他的身體語言可能無法與之相比。面部表情是一種共同的語言,精神病學家發現,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人們的臉部表情所表達的感受和態度是相似的。一個人面部表情如何,自己很難知道,而且控制面部表情有時也非常困難,護士應該意識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並且儘可能去控制那些容易引起誤解或影響護患關係的表情,如不喜歡、厭惡、敵意等,因患者時常會仔細觀察護士的面部表情,並且將它與自己的需要或焦慮相聯繫。護士也可以從患者的面部表情了解到患者的狀況,如患者擔憂時可能會出現皺眉,患者恐懼時臉上可能會顯得很焦慮、恐慌,疼痛患者會出現非常痛苦的面部表情等。護理人員掌握這些知識,有利於把握患者病情的波動情況,同時也有利於在與患者交往中運用和調控自己的面部表情。
3.目光的接觸(眼神的交流)它是面部表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光的接觸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號,表示尊重並願意傾聽對方的講述,此外還可以通過目光的接觸來判斷患者的需求指數,交談中運用目光接觸技巧時,護理人員要注意視線的方向和注視時間的長短。一般目光大體在對方的嘴、頭頂和臉頰的兩側這個範圍活動為好,給對方一種很恰當地、很有禮貌地看著他面部的感覺,並且表情要輕鬆自然。其次是眼神,恰當地運用眼神,能調節護患雙方的心理距離,如在巡視病房時,儘管不可能每個床位都走到,但以眼神環顧每個患者,能使之感到自己沒有被冷落,當患者向你訴說時,不應左顧右盼,而應凝神聆聽,患者才能意識到自己被重視、被尊重。
4.觸摸(專業性皮膚接觸)觸摸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可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方式,觸摸可以表達關心、體貼、理解、安慰和支持。在專業範圍內,審慎地、有選擇地使用觸摸對溝通交流有促進作用。如當患者焦慮害怕時,護士可以緊緊地握住患者的手,這樣可以傳遞一種信息,即護士能夠理解患者的處境和心理,並且希望去幫助他。如護士抱起一個正在大聲哭鬧的患兒,並用手輕輕地拍他,會使患兒有一種安全感,同時也能傳遞一種愛的情感。如當患者痛苦呻吟時,護士主動靠近患者站立,且微微欠身與其對話,適當撫摸其軀體或為其擦去淚水,會給患者以體恤、安慰的感覺。
綜上所述,非語言交流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非常重要,護士察覺和理解患者非語言暗示的能力,往往和語言的察覺與理解同樣寶貴,有時甚至更為寶貴。護士藉助患者的體語了解其心理需求及病情變化,同時能夠穩定患者情緒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促進護患交流,有利於治療護理。

在面試中的非語言交流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個人給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決於用辭,38%取決於音質,55%取決於非語言交流。非語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面試中,恰當使用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將為你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握手
這是你與面試官的初次見面。如果他/她伸出手,卻握到一隻軟弱無力、濕乎乎的手,這肯定不是好的開端。握手應該堅實有力,但不要太使勁,而且手應當是乾燥、溫暖的。如果你剛剛趕到面試現場,用涼水沖沖手,使自己保持冷靜。如果手心發涼,就用熱水捂一下。
坐姿
“站如松,坐如鐘”,面試時也應該如此。要表現出精力和熱忱,鬆懈的姿勢會讓人感到你疲憊不堪或漫不經心。面試前可照照鏡子,或拍段錄像審視一下自己。
眼神
面試時應看著面試官,但不要瞪視,因為這樣顯得太有進攻性。不要不停地環視房間,會顯得缺乏自信或對所談話題缺乏興趣。
手勢
說話時做些手勢是很自然的,可手勢太多也會分散人的注意力。避免說話時摸你的嘴。平時打電話時,可以在鏡子前看看自己,因為你在面試中很可能使用同樣的手勢。
儀態
沒什麼比撫弄頭髮、按筆帽、腳拍地,或不由自主地觸摸身體某部分更糟糕了。準備好你的發言,面試時鎮定自若地說出來。

教孩子非語言交流

心理學家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內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38%的內容由聲調錶達,只有7%的內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
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注意養成這方面的習慣,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非語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問題:
談話的方式和語調
談話的方式和語調與其他人不同步,對方會認為他說話的樣子很怪。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與對方離得太近、太遠或者不恰當地拍打對方的身體,都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
體態和姿勢
體態是孩子們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內容,太隨便或太懶散的姿勢,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興趣,儘管孩子並不會真的這樣想。
目光接觸
雙方談話過程中,注視對方面部的時間占整個談話時間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會被視為不禮貌。
聲 音
無論是語言(語調、聲音高低和強弱)還是非語言(嘆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聲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類的小習慣,也可能會招來其他人的反感。
物質因素
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穿著對他人有可能產生的影響,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幾個有效的小遊戲:
4~6歲:猜測情感
把某一句話說5遍,用錄音機錄下來,每遍語氣都不同,表達5種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達歡喜、疑問、氣憤、憎恨、恐懼5種情感,孩子猜對1種得10分,然後讓孩子說一句話,努力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6歲以上:情感字謎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員參加,先準備好20張卡片,每張寫上一種情感,例如:快樂、傷心、害怕。擔心、恐懼、瘋狂等。由年齡最小的開始,任取一張卡片,然後在3分鐘內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說話,其他人猜測,猜中者保留卡片,並由他繼續進行下一輪。遊戲結束後,卡片最多者就是贏家。
7~12歲:“哨音”遊戲
從電視上錄下一個適合於孩子年齡觀看的電視劇,然後,把聲音關掉,只讓孩子看畫面,要求他們描述劇中人物的情感。當孩子說對演員的某個表情、體態或姿勢所體現的情感,就記1分。然後,加上聲音重新播放這一鏡頭,來檢查孩子的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