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突發性環境風險

非突發性環境風險

非突發性環境風險(N-SER),是相對於突發性環境風險所定義的概念。它有別於機率小、瞬發的、後果顯見事故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風險。通常指在常態條件下,區域控制的大氣、水體、聲學等環境質量功能區分類,因環境影響要素值的正態波動及其耦合因子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潛在性破壞風險,往往表現為後果不易顯見的陣發性或延續性環境質量受損。

正常環境下的這一“亞健康”現象,稱之為非突發性環境風險。當環境裕量值越小,風險度則越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突發性環境風險
  • 外文名:Non-Sudden Environmental Risk
  • 別稱:非突風險論
  • 表達式:N-SER
  • 提出者:賀錫泉
  • 提出時間:1988-08-30
  • 套用學科:環境科學
  • 適用領域範圍:環境,生態,空間技術等
  • 關聯名:環境風險評價
  • 關聯外文名: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N-SER問世,研究必要性,

N-SER問世

環境科學者賀錫泉,自1986年在國內倡導“試議環境影響風險評價”後,又於1990年在《中國環境科學》發表“非突發性環境風險研究”,套用機率論和穩定性理論的創建性研究,通過構建環境風險偏微分方程,引入Lagrange乘子將狀態函式與約束條件相藕聯,並按Taylor級數展開(在出事點)等一系列步程疊代求解,給出了相對正常環境狀態下的潛在破壞風險,和臨界條件下各影響要素值大小的計算方法及示例。
這一開創性探索結果,揭示了一個尚未被人們認識而實際存在的環境“亞健康”問題,即非突發性環境風險。

研究必要性

國際間通行的環境風險評價,是針對突發性事故(或事件)對環境(或健康)造成的危害作的評估。而非突發性環境風險問題,由於它的不顯現性,一度成為人們的關注盲點。
這一類環境“亞健康”風險,雖不及突發性環境問題那樣顯現和嚴重,但它隨時都有可能潛在性發生和在人們的不警覺中暗存,也是不可小視之。提出和防範這樣的風險,對於人們更好地認識環境和保護環境(比如敏感區的劃定和保護、水域取水口位置設計等)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有必要深入研究和重視。
另外,非突發性環境風險的存在,也提示人們:對於某些高精尖科研活動,比如以實驗生物(生命)的育存為例,由於環境各要素值是一隨機變數,如果未考慮這一問題所設計的環境條件,無論多精良,都有可能存在某種不確定性風險,事先應有縝密計算和運作。
附:發表者“非突發性環境風險研究”(《中國環境科學》1990年第10卷3期)論文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