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奴隸貿易

非洲奴隸貿易

14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為了向美洲殖民地種植園和礦山提供勞動力,從黑非洲擄走大批黑人,將其遠程販運到美洲等地,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隸貿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洲奴隸貿易
  • 歷史背景:公元1世紀
  • 發展階段:15世紀中葉迄17世紀中葉等
  • 國家:西方殖民主義國家
概述,歷史背景,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第三階段,遭遇,規模,反抗,廢止,相關新聞,

概述

奴隸貿易
由於奴隸貿易主要是在大西洋東西兩岸進行,西方國家一般稱為“大西洋奴隸貿易”。奴隸貿易延續4個世紀之久,使億萬非洲人丟掉生命,給非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是非洲歷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時期。奴隸貿易為西歐資本家帶來了巨額利潤,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歷史背景

在非洲歷史上,奴隸買賣很早就出現。公元1世紀的《紅海回航記》一書就有關於來自非洲之角(今索馬里)的奴隸的記載。
7世紀末,阿拉伯人進入北非後,也曾把抓來的黑人販運到阿拉伯國家以及波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
在歐洲,14世紀已經有西班牙人販賣從北非帶來的黑奴,隨後葡萄牙人也開始了這項貿易。
15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一些大城市還有專門販賣黑人的奴隸市場。
15世紀中葉開始,非洲不斷遭到歐洲殖民者的掠奪,奴隸買賣只是一項附帶的貿易活動。
15世紀末C·哥倫布發現美洲後,奴隸貿易急劇發展起來,歐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陸上進行了有組織的大規模販賣黑人活動,給非洲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自15世紀中葉迄17世紀中葉。這一階段的貿易主要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壟斷。
15世紀中葉,葡萄牙航海家亨利鼓勵海員沿非洲西海岸由北往南航行,以探索通往東方的海路,並尋找黃金和香料產地。1
非洲黑奴被販賣上船,送往美洲大陸非洲黑奴被販賣上船,送往美洲大陸
1441年,葡萄牙人A·貢薩爾維斯率領一艘船沿非洲西海岸想南繞過布郎角上岸,從那裡帶走了10個黑人回到歐洲。從此,葡萄牙經常派出一些船隻去西非海岸進行擄掠。
1482年,他們在加納的埃爾米納城建立了最早的奴隸貿易據點,不久,又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島進行殖民開發,建立和擴展甘蔗種植園。當時他們擄走的黑人不多,大約在1000人左右。
進入16世紀,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島美洲大陸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西班牙在征服新大陸期間,殺害了大批印地安人,因此迫切需要廉價的勞動力來開發殖民地,於是公開鼓勵從非洲輸入奴隸。
1510年,最早的一批非洲黑人(約250人)被帶到西印度群島伊斯帕尼奧拉島。從此,販賣黑奴的規模就越來越大。
16世紀中葉,非洲西海岸每年輸出奴隸達1萬人。葡萄牙也像西班牙人一樣,不斷販運非洲黑奴到巴西。
16世紀是西班牙、葡萄牙在海上稱霸的時代,奴隸貿易為他們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因此歐洲其他國家也相競插手。英國、荷蘭和法國力圖打破西、葡的壟斷。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殲滅,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優勢一落千丈。荷蘭乘機取而代之。荷蘭從16世紀以來一直是葡萄牙與歐洲進行貿易的最大中間商,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16世紀末,荷蘭奪取了葡萄牙在非洲的重要貿易據點和軍事要地,緊接著,又成立了荷屬幾內亞公司、西印度公司東印度公司等,奪取了非洲西海岸的貿易壟斷權。
到17世紀中葉,荷蘭幾乎壟斷了海上的奴隸貿易。

第二階段

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下半葉,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高潮時期。此時奴隸貿易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賺錢最多的行業,奴隸成為黑非洲可供輸出的“單一作物”,奴隸貿易成為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唯一貿易活動。參加奴隸販運的國家,除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外,還有英國、法國、普魯士、丹麥、瑞典以及美國、巴西等。他們不僅在西非海岸,還在非洲內地和東非海岸大量獵捕黑奴。到18世紀80年代中葉,從非洲輸出的黑奴隸平均每年近10萬人。
歐洲殖民者把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貿易有機地串聯起來,成為當時盛行的三角貿易。三角貿易由三個航程組成:第一個航程為從歐洲國家的港口到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區。歐洲人以廉價的製成品如酒、軍火、棉織品以及各種裝飾品等換取奴隸,或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獲得奴隸;第二個航程是把奴隸從非洲運到美洲各地,同其交換礦產和農產品;最後一個航程是從美洲回到歐洲,把從美洲帶來的工業原料和種植園農產品在歐洲市場出售。
三角貿易的每個航程都可以使販奴商人獲得極大的利潤,而以第二段航程利潤最大。販奴商人出航一次,一般可以獲得100~300%的利潤,有的利潤甚至高達1000%。奴隸貿易的擴大導致販奴船的急劇增加,以英國的利物浦為例:1709年,這個城市只有一艘販奴船按三角貿易的航程駛向非洲,1730年販奴船增加到15艘,1771年增加到105艘,1792年已達132艘。18世紀,奴隸貿易每年給利物浦帶來約30萬英鎊的純收入。
英國其他沿海城市如倫敦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也都積極地投入這項貿易。1709~1787年,英國對外貿易的航行噸位增加了14倍,大多直接或間接與奴隸貿易有關。奴隸貿易對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起了難以估量的作用。
歐洲其他航運國家,從奴隸貿易中也同樣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以法國而言,1716~1787年間,對外貿易增長達10倍,其中奴隸貿易占相當比重。

第三階段

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大西洋奴隸貿易逐步走向衰落。
18世紀末,歐洲廢奴運動蓬勃興起。英國於1807年通過了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其他國家也相繼宣布禁令,但追求爆利的欲望使奴隸貿易實際上並未終止,走私貿易隨之猖獗起來。
19世紀上半葉起,美國成為主要販賣黑奴的國家。在非洲東海岸,阿拉伯經營的奴隸貿易,這時也特別活躍。貿易中心主要在桑給巴爾奔巴島一帶。大批非洲黑人從那裡被販賣到紅海波斯灣沿海國家,並長途販運到西印度群島美洲大陸。與此同時,葡萄牙、荷蘭、法國和美國等過的奴隸販子,也到東海岸進行販賣非洲黑人的勾當。
19世紀50年代,黑非洲每年向古巴巴西等地輸出的奴隸達5萬以上。
19世紀下半葉,奴隸貿易基本被剎住了,但並沒有最後絕跡,零星的販賣活動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甚至20世紀初。

遭遇

歐洲殖民主義者一般是以歐洲的廉價工業品和火藥武器為誘餌,收買非洲的一些國王和酋長,並利用部落間的戰爭掠奪奴隸。有時也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直接捕捉奴隸。
被掠的奴隸,在販運到美洲以前,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從內地販運到沿海集中地;在集中地接受奴販挑選;轉運在販奴船上。
奴隸從內地送往沿海的集中地,一般都有一段長距離路程,奴隸販子為了防止奴隸逃跑,給奴隸帶上沉重的腳鐐,有時還有鐵鏈把奴隸雙雙拴在一起,也有的奴隸販子讓奴隸扛上幾十千克重的商品,如象牙、獸皮、高粱、蜂蜜之類,找不到合適的產品時甚至讓他們背上一塊大石頭或一袋沙土。
最後一個階段是裝載販奴船上。從尼日河三角洲一帶起程到西印度群島,順風時要七、八個星期。奴隸們擠在悶熱的船艙里,衛生條件極差,各種傳染病廣為傳播,一旦發現有病,立刻被扔下大海,因而死亡者很多。

規模

關於奴隸貿易運出和損失的非洲人的數量問題,專家們尚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由於奴隸貿易的時間延續很長,地域分布又很廣,加上缺乏文字記載和統計資料,給估計奴隸輸出的數字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在計算奴隸輸出的數字時,還應包括由於這項貿易而造成的人口損失在內,即在非洲獵捕奴隸和在大陸及海上運送途中奴隸的死亡數字,這就更缺乏具體的資料了。
世界各國許多歷史學家對非洲奴隸貿易,特別是大西洋奴隸貿易從非洲輸出黑奴的數量,根據各自的分析,作出了各種不同的估計。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黑人歷史學家W.E.B.杜波依斯的估計。
地理圖地理圖
杜波依斯在1915年出版的《黑人》一書中引用了鄧巴的估計數字。鄧巴認為,16~19世紀總共約有1500萬黑人被運往美洲。杜波依斯根據這個估計判斷,至少有1000萬黑人被運到美洲,同時認為,每運到美洲1個黑人,至少會有5個黑人死於捕捉和陸海運送途中。這樣,非洲喪失的黑人就要在6000萬人左右。再加上7~19世紀阿拉伯人的販奴人數,杜波依斯認為,奴隸貿易使黑非洲喪失了至少1億人。
有的學者對鄧巴估計數字的根據提出疑問。
1969年,美國的P.D.柯廷教授在對奴隸貿易分階段進行較細緻的研究之後,作出了新的估計。他認為從1451~1870年,從非洲經大西洋運到美洲等地登入的奴隸有956萬餘人,不包括獵捕奴隸時和沿途及海運過程中死亡的人數。有些學者認為這個數字偏低。
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海地召開了非洲奴隸貿易討論會,會上一些學者認為,10~19世紀,從黑非洲運往各地區的奴隸總數應在1500~3000萬人之間;另一些學者主張計算時要考慮到捕捉中

反抗

非洲奴隸貿易從開始便受到非洲人民的反抗。
15世紀中葉,當葡萄牙人在西非海岸開始販賣黑奴的時候,居住在維德角幾內亞附近島嶼上的比薩吉奇人就用毒箭射擊他們,並燒毀葡萄牙商隊的住所。卡謝島和比扎戈斯島也發生過類似的反抗活動。
隨著奴隸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非洲人的反抗也更加激烈。
16世紀初,剛果國王阿方索一世曾寫信給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譴責葡萄牙從事黑奴販賣活動。剛果郡國恩辛加女王與其父曾設法阻止葡萄牙人在當地販賣奴隸。剛果、安哥拉地區還出現了人民民眾組織的武裝團體,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雅加人的反抗。他們經常對一些從事販奴活動的村莊發動突然襲擊,摧毀那些效忠歐洲人的王國和酋長國,把被俘的奴隸釋放出來,吸收他們加入自己的團體。
奴隸在海上反抗最激烈。在非洲至美洲的販奴船上,為掙脫非人的遭遇,奴隸不斷暴動。他們寧死不肯當奴隸,在赤手空拳、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往往選擇了跳海自殺的道路,或展開絕食鬥爭,如1807年美國查爾斯頓港就有兩船奴隸絕食而死。
奴隸被販運到美洲後,從事最繁重的勞動,在社會上處於最低下的地位。為了生存,黑奴不斷進行反抗,採取逃跑、怠工、破壞和舉行暴動等形式進行反抗(見拉丁美洲黑奴制)。黑奴的反抗是廢除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廢止

17、18世紀,奴隸貿易即受到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家J.洛克孟德斯鳩伏爾泰等人的譴責,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團體也紛紛批判其反宗教的野蠻性質。
18世紀下半葉,在北美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反對奴隸貿易同廢除奴隸制的呼籲匯合在一起,形成波瀾壯闊的廢奴運動。參加這個運動的人,有從人道主義出發的,但也有從經濟角度出發的。後者認為種植園奴隸頻繁暴動和過高死亡率,給社會經濟帶來的損失太大。
在英國,由於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和國內經濟的變化,如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新工業制度的形成等,使英國感到與其從非洲輸出奴隸,不如把非洲變成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更為有利。這樣,曾在販賣奴隸中充當最重要角色之一的英國,一變而成為最早也是最積極地開展反對奴隸貿易運動的國家。英國參加這個運動的著名人物有G.V.夏普、W.威爾伯福斯、H.克拉克森等。
1807年,英國通過了禁止在非洲或從非洲到任何其他地方的運輸過程中,以任何方式買賣奴隸的法案。
美國於1808年、瑞典1813年、荷蘭1814年、法國1818年、巴西1825年都制訂了類似的法令。葡萄牙在1815年、西班牙在1817年也分別頒布了一些法律,規定販奴船只能在赤道以南的海上活動。
為了有效地制止奴隸貿易,英國還派遣海軍在海上巡邏,查禁販奴。19世紀30年代開始,英國又分別同歐洲主要的販奴國家,如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簽署協定,規定對有載運奴隸嫌疑的船隻可以攔截檢查,以懲罰從事奴隸貿易的商人。
1862年,美國同意簽署這項協定。
19世紀80年代,美洲輸入奴隸最多的古巴、巴西也宣布了禁止奴隸貿易和解放奴隸的法令。
在1885年柏林會議(1884~1885)和1890年布魯塞爾國際會議上,西方國家又通過了反對奴隸貿易的總決議,這樣,長達 4個世紀、使非洲遭受無法估量損失的世界性奴隸貿易才逐步地被廢止。

相關新聞

布希將參觀非洲奴隸交易島 不會對奴隸制度說抱歉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總統布希正準備對非洲進行“旋風式”的訪問。
8日他將參觀塞內加爾的一個小島——格里島。該島在歷史上曾向美國販運了幾百萬黑人奴隸。
在美國國內,許多非洲裔美國人要求布希賠償奴隸制度對非洲造成的損失。也有人要求布希對美國歷史上這一可恥的一頁進行公開道歉。但布希會和他的前任柯林頓總統一樣不會對美國歷史上的奴隸制度道歉。柯林頓於1998年訪問了格里島。
布希的國家安全顧問賴斯上周在談到布希的非洲五國之行時說,布希將會談到奴隸制度對非洲和美國意味著什麼,但他不會說“抱歉”。
格里島距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約四公里。塞內加爾曾經是法國在西非的殖民地。也是販運非洲黑人奴隸的中心。在三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大約有1千2百萬的非洲黑人穿越大西洋,被販賣到美國的奴隸市場。
格里島上現保存著當年關押奴隸的地牢,展示出奴隸們當年是如何被捆綁和關押的。格里島上奴隸紀念館館長約瑟夫說:這些奴隸從他們的家鄉被綁到這裡,然後通過臭名昭著的“不歸之門”被運到外國。約有五分之一的黑奴死在海上。他們語言不通,在美國市場上被賣掉。在奴隸主的皮鞭下賣命到死。
“不歸之門”是格里島上許多奴隸關押點之一。該島曾被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先後占領。而格里島只是非洲西海岸上許許多多個奴隸販運點之一。格里島地處非洲大陸的最西端,因其便利的交通位置而成為最有名的奴隸販運點。
奴隸制度在非洲自古代起就已存在。在戰場上抓獲的奴隸經常賣給阿拉伯人。但只有在歐洲人到來後,販賣奴隸才全面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