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

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

《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內容簡介:艽野東南素有“民族搖籃”之稱。在北緯25°~38°、東經90°~104°的廣袤區域,由東至西,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獨龍江和雅魯藏布江,史前時代的漢羌之爭,造成部分羌人融為漢族,部分羌人西遷。西遷的羌人一部分沿著江河古道北上甘青,另一部分南下川滇,到達今川、滇、藏交界區,更有一些部落進入了東南亞。他們南北行走的整套路線分布的區域到公元前4世紀業已形成民族走廊。

基本介紹

  • 書名: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
  •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2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山大學出版社
  • 作者:葉遠飄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60469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東部的喪葬制度研究》編輯推薦:青藏高原古稱“艽野”,“喜馬拉雅”與“橫斷”兩條山脈在東南交匯,形成北半球地表褶皺最明顯而緊密的區域——縱橫千里,層巒疊嶂,忽而峽谷幽深、激流洶湧,忽而懸崖突兀、雪峰傲立。雄奇的景觀掩飾著嚴酷的自然。適宜耕種的土地集中在河谷,陡峭的高坡土層稀疏、岩石裸露、雜草叢生,經常發生土石流。山川、植被、動物、村莊依季節交替呈現出各種姿態:旱季,塵土飛揚、風霜嚴寒、萬物蕭條;雨季,四野青翠、鳥語花香、人畜徜徉於雲端。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艽野東面的民族學奇觀
第二節喪葬習俗與人類學
第三節喪葬文化模式的建構
第一章“中間場”:流動的歷史
第一節地理、生態與文明
第二節歷史、民族與人文
第三節金沙江峽谷的喪葬文化叢
第二章文化底層之死:從永生到復活
第一節史前喪葬文化:從人鬼同居到人鬼分離
第二節薩滿時代的喪葬文化:生命永生
第三節苯教時代的喪葬文化:生命復活
第三章天葬文化模式:瀰漫著等級色彩的輪迴
第一節青海巴塘鄉:一個高原牧業區
第二節白“含括”黑:天葬文化興起
第三節社會結構與葬式的等級表達
第四節由死向生:重生的等級觀
第四章複合葬文化模式:拒斥三惡趣的重生
第一節川藏三岩:一個半牧半農區
第二節苯佛信仰與葬式分類
第三節葬禮與葬式:紅黑兼容與紅黑之爭
第四節死而不死:隨心所欲地再生
第五章土火二次葬文化模式:在孝道中實現轉世
第一節雲南羊拉鄉:一個河谷農業區
第二節黃“含括”儒:土火二次葬文化興起
第三節死亡人群、原因與葬式分類
第四節從死到生:在孝道中實現轉世
第六章魂歸故里:實現永生的手段
第一節比較: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展示
第二節區分: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的時空演變
第三節詮釋:金沙江峽谷喪葬文化模式的差異
第七章死亡、個體意識與社會結構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