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礁慈濟宮

青礁慈濟宮

青礁慈濟宮,又稱東宮,位於廈門海滄鎮青礁村文圃山脈崎山(岐山)東南麓(古屬漳州海澄縣),四周地域遼闊,景色秀麗。該宮始建於南宋紹興21年(1151),為紀念保生大帝——吳夲,而建立此廟宇。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礁慈濟祖宮
  • 地理位置: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青礁村文圃山脈岐山東鳴嶺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05:30-19:30
  • 景點級別: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涼傘樹,“心”字石,丹井藥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福建省廈門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景點介紹,歷史沿革,大事年表,周邊景點,

景點介紹

漳州角美鎮青礁文圃山脈岐山東鳴嶺下,又稱慈濟東宮,供奉宋代民間神醫吳夲(979-1036年,音滔,從大從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吳夲深入閩南瘟疫流行地區,拯救萬民,採藥時不幸落崖謝世。當地人民於其故鄉白礁村,建“龍湫庵”,雕像祀奉。為白礁慈濟宮前身,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建廟,宋孝宗賜廟號曰“慈濟”;宋淳祐元年(1241年)改廟為宮,青礁慈濟宮因方位在白礁慈濟宮東,故名慈濟東宮,明成祖封吳夲為萬壽無極保生大帝,民間俗稱大道公
宮分五殿,飛檐交錯。主殿有12根蟠龍大石柱,上刻蟠龍騰雲、八仙遊山及山川禽獸等,其中一對石柱如花瓶狀,在福建的宮廟建築中難得一見。宮內的大幅青石浮雕上刻著龍虎和隋唐故事,另兩幅石屏上則雕繪哪吒鬧海的故事,樑上木刻有獅象龍鳳和奇花異卉,雕工精細,金碧輝煌。彩畫中有一幅鳳頭、龍尾、龜身、四腳的神物,很是怪異。畫著傳說故事的油彩畫和黑底描金畫雖歷經滄桑,色彩依然鮮明。殿頂鋪綠色琉璃瓦,四周環飾著彩陶綴成的各色人物和12條龍。
二層閣樓中的鐘鼓樓,藻井為木拱結構,層層疊疊,玲瓏輕巧。樓內大鐘鑄於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宮中還保存著康熙、嘉慶、鹹豐、光緒等朝代的重修碑記。
宮後的岐山,有涼傘樹、“心”字石、丹井藥泉等景致。“心”字石形似人心,“心”字中間一點卻放在底下。
青礁慈濟宮

歷史沿革

該宮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奉祀北宋著名的民間醫生吳夲(音tāo )。吳夲(979~1036),字華基,號雲沖,出身於白礁村的貧苦農民家庭,年輕時雲遊四方,拜師學醫並選定龍池岩作為其修道、煉丹、行醫之處。吳夲不僅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治病不分貴賤,不取報酬。宋明道二年(1033)漳州、泉州瘟疫流行,因吳夲義診施藥而得以存活者難以計數。民間還流傳吳夲治癒宋仁宗母后的乳癌,被封為“妙道真人”而揚名四海的事跡。景祐三年(1036)五月初二,吳夲在文圃山採藥不幸墜崖而死,時年58歲。
青礁慈濟宮青礁慈濟宮
吳夲逝世的第二年,即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白礁村父老鄉親為紀念這位救死扶傷的名醫,自發籌款在家鄉建“龍湫庵”,庵內雕塑吳真人形象,虔誠供奉。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頒詔動支銀庫、遣使監工,把龍湫庵改建為一座宮殿式的廟宇,賜名“慈濟廟”。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後因進香人數眾多,又在吳夲煉丹處另建青礁慈濟廟,由此形成東西兩廟。淳祐元年(1241),奉敕改廟為宮,白礁慈濟宮稱西宮,青礁慈濟宮,也則稱東宮,為彰示吳夲的德行,自宋代以來,歷朝皇帝先後予以追賜封號之殊榮,其中尤以北宋仁宗追封的“妙道真人”和明成祖追封的“保生大帝”最為著名,吳夲亦因此被民間稱為“吳真人”、“保生大帝”或“大道公”,成為備受後人敬仰的醫神和鄉土保護神。明末清初,白礁300多人隨著鄭成功收復台灣,對吳真人的信仰也隨之廣泛傳入台灣和東南亞地區。至今,僅台灣就有數以百計的吳真人宮廟,還成立了“台灣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這些經由大陸傳爐的宮廟都遙奉漳州的白礁慈濟宮和青礁慈濟宮和為祖廟,每年組織大規模進香團前來舉辦瞻仰法會。
現存青礁慈濟宮重建於清初,系重檐歇山頂磚石木結構三進建築,坐西朝東,建築面積1305平方米。中軸線自東向西逐漸增高,前殿重樓,由檐廊、門廳和鐘鼓樓組成;中殿為正殿,內供吳真人神像,殿前有拜亭。後殿重建於1989年,內供佛道諸神。三殿由兩側廊廡通連。宮內保存大量珍貴的石雕、木雕、彩繪藝術品,體現了閩南匠師精湛的工藝水平。
青礁慈濟宮還保存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慶十九年(1814)、鹹豐四年(1854)和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方重修碑記,是研究宮廟歷代沿革的重要文獻資料,而宮廟西北側山上的丹井、丹灶和石臼,則是吳夲當年採制藥草使用過的文物。
1989年至1991年,台灣的吳真人信徒捐資重修三殿。200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按歷史原狀修復魁星樓和武聖樓。青礁慈濟宮1988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與白礁慈濟宮共同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為“青、白礁慈濟宮”。
2001年,被廈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涉台文物古蹟。
保護範圍:由建築體向四面延長40米為界。

大事年表

年號
大事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
吳夲字華基,號雲沖。出生於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今漳州台商投資區白礁村)。
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
吳夲因上龍池岩採藥,不幸墜崖重傷,於是日羽化,卒年58歲。鄉親父老偶其像於龍湫庵奉祀紀念。此為白礁慈濟祖宮前身
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
顯宦吏部尚書顏師魯奏請為吳夲立廟。顏發獻地建廟,供奉保生第三大帝,稱東廟。
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
顏唐臣外孫--新科進士楊志為東廟撰立碑記。
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
宋理宗詔改慈濟廟為慈濟宮
元大德年間(1297-1307年)
鄉貢進士顏貴來重修青礁慈濟宮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由顏氏裔孫顏仲、顏英勸緣重建,並得到印尼華僑捐助。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
顏氏裔孫勸募重修
清鹹豐四年(1854年)
顏可大主持重修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大規模重修,捐款總額銀27109元,捐助者涉及海內外同祀廟宇及信眾。
1966年-1975年
部分建築被毀,宮殿充種蘑菇,荒廢破落。
1980年5月
廈門市文物管委會普查東宮,發現《吧國緣主碑記》等重要遺存。
1985年8月
青礁慈濟東宮理事會成立。
1988年9月10日
青礁慈濟宮被廈門市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
台灣台中市元保宮管委會捐款人民幣130餘萬元,重建青礁慈濟宮後殿及主殿,至1991年竣工。
1989年4月
台灣祖國和平促進會副會長郭俊次等前來東宮參訪
1991年3月20日
青礁慈濟宮被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11月
東宮董事會5人應邀組團赴台訪問,參加在高雄舉行的聯誼大會,兼程參訪台灣30多座同祀廟宇。
1996年6月11日
舉辦紀念吳真人羽化960周年暨文藝筆會
1996年11月20日
國務院將白、青礁慈濟宮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11月
東宮董事會及顧問4人應邀赴台參加保生大帝廟宇聯誼
2000年
復建文武廟前殿
2001年11月
青礁慈濟宮被廈門市評為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蹟
2003-2004年
海滄區政府投入1700餘萬元,對東宮環境進行大規模改造
2006年4月18日-4月23日
舉辦首屆海滄保生慈濟文化節
2010年4月25日至5月6日,青礁組織了119人赴台灣進行為期十二天的“庚寅年保生大帝神像赴台灣巡遊暨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活動。

周邊景點

海滄灣公園,海滄大橋,海滄湖、廈門天竺山森林公園、廈門火燒嶼、龍池岩龍佳溫泉山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