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毛鼠

青毛鼠又名大山鼠、青鼠。屬大型鼠類,大小與白腹巨鼠相似,但體背毛色呈青褐色,前足背面灰。對香菇、玉米、山芋及水稻等危害很大,是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傳染源之一。國內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福建省等長江以南多個省份的山林地帶。

該物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毛鼠
  • 又名:大山鼠、青鼠
  • 科目:大型鼠類
  • 國內分布地區安徽省南部、福建省
別名,外形特徵,毛色,頭骨,牙齒,種群分布,生活習性,棲居地,數量,食性,繁殖,地理分布,保護級別,

別名

大山鼠(安徽黃山芙蓉居),青鼠(安徽寧國市甲路)。
青毛鼠

外形特徵

為鼠科中較大的一種鼠類,體較細長,尾長約為體長105—115 %,後足長一般大於50毫米,耳大而薄,向前拉可以遮住眼部。
青毛鼠指名亞種學名Berylmys bowersi),Anderson於1879年命名。
外形:為鼠科中較大的一種鼠類,體較細長,尾長約為體長105—115 %,後足長一般大於50毫米,耳大而薄,向前拉可以遮住眼部。毛色:體背毛青褐色,由二種毛所組成,一種是青灰色的絨毛,另一種是上l/2為青褐色、下l/2為灰白色的硬刺毛所組成,愈靠近背部中央,硬刺毛愈多,兩側硬刺毛較少,故背部中央顯青褐色,兩側呈青灰色。腹毛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背腹毛色在體側有明顯的分界線。尾青褐色,上下毛色基本一致。部分標本尾末端白色。前足背面灰白色,後足背面暗棕褐色。頭骨:頭骨較細長,腦顱較低平,門齒孔較短,後端達不到臼齒前緣之水平線。眶上嵴不如白腹巨鼠發達,顳嵴不太明顯。聽泡較大,其長度接近枕鼻長15 %。鼻骨前端突出門齒外,其後端與前頜骨後端平齊。牙齒:上頜第一臼齒最大,第三臼齒最小,約等於第一臼齒的一半。第一臼齒第1橫嵴前外齒突發育不全,內側齒突較發達並向後延伸,中間齒突較大。第2橫嵴的3個齒突都較發達,內側齒突亦向下延伸,第3橫嵴內外齒突皆消失,中央齒突特別發達。第二臼齒第1橫突退化,僅餘內側一個齒突,第2橫嵴齒突發育正常,第3橫嵴內外齒突均消失,中央齒嵴特別發達。第三臼齒第1橫嵴退化,僅餘1內齒突,第2、3橫嵴連線成環狀。
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西藏貴州安徽雲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

毛色

白色,體側毛有許多青白色帶有光澤的斑塊與白腹巨鼠有明顯區別。體背毛青褐色,由二種毛所組成,一種是青灰色的絨毛,另一種是上l/2為青褐色、下l/2為灰白色的硬刺毛所組成,愈靠近背部中央,硬刺毛愈多,兩側硬刺毛較少,故背部中央顯青褐色,兩側呈青灰色。腹毛及四肢內側均為白色,背腹毛色在體側有明顯的分界線。尾青褐色,上下毛色基本一致。部分標本尾末端白色。前足背面灰白色,後足背面暗棕褐色。

頭骨

頭骨較細長,腦顱較低平,門齒孔較短,後端達不到臼齒前緣之水平線。眶上嵴不如白腹巨鼠發達,顳嵴不太明顯。聽泡較大,其長度接近枕鼻長15 %。鼻骨前端突出門齒外,其後端與前頜骨後端平齊。

牙齒

上頜第一臼齒最大,第三臼齒最小,約等於第一臼齒的一半。第一臼齒第1橫嵴前外齒突發育不全,內側齒突較發達並向後延伸,中間齒突較大。第2橫嵴的3個齒突都較發達,內側齒突亦向下延伸,第3橫嵴內外齒突皆消失,中央齒突特別發達。第二臼齒第1橫突退化,僅餘內側一個齒突,第2橫嵴齒突發育正常,第3橫嵴內外齒突均消失,中央齒嵴特別發達。第三臼齒第l橫嵴退化,僅餘1內齒突,第2、3橫嵴連線成環狀。

種群分布

本種為東洋界種,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山地林區。已知國內有二個亞種,一個指名亞種R.b.bowersi Anderson,1879,其主要特徵為體背毛色較深,呈暗灰褐色,鼻骨後端在前頜骨後端之前,主要分布於雲南貴州廣西。另一種為福建亞種R.b.1atouchei Thomas,1897,其主要特徵為毛色淺淡,背毛呈青褐色,鼻骨後端與前頜骨後端平齊,分布於福建、浙江廣東四川等地。安徽省標本與福建亞種相一致,但J.R.Ellerman認為福建亞種應歸併入指名亞種。青毛鼠學名Berylmys bowersi)為鼠科巨鼠屬的動物,分布於中國印度、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泰國越南。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西藏貴州安徽雲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湖南等地,多見於森林、田野。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戶撒。

生活習性

棲居地

在安徽省主要棲居於長江以南有林山地。夏秋季青毛鼠主要棲居於較深的密林中或山間溪流兩岸岩石下。入冬後青毛鼠多居于山腳下,少數進入人房。在黃山芙蓉居和松谷庵,冬季民眾用木閘經常可壓到一定數量的青毛鼠。青毛鼠洞穴多在深山密林中或溪流兩岸的岩石縫隙中。我們曾在寧國縣甲路鄉挖掘一個青毛鼠洞穴(因在洞口布放鼠鋏,捕青毛鼠一隻),洞口直徑為7.8厘米,洞外有光滑的跑道和挖洞時盜出的土堆。土堆直徑為53厘米,挖開洞道20厘米後,洞道逐漸向下深入。垂直深度達1.20米時,尚未見到窩,洞內有叉道數條,挖了3.5米,因樹根和巨石無法挖開,故挖掘未能進行到底。

數量

青毛鼠屬大型鼠類,在安徽省鼠類組成中數量較少。從我們捕到青毛鼠地點看,如寧國縣甲路鄉,我們共捕鼠104隻,青毛鼠占7隻,占野外鼠種總數的6.73 %。宣城縣山地調查,青毛鼠占野外鼠種總數的1.43 %,黃山芙蓉居青毛鼠占鼠種的3.39 %。從鼠種組成比看,基本上屬於少數種。但在不同季節、不同生境,青毛鼠數量組成比有很大差別。據寧國縣甲路鄉民眾反映,每年在香菇種植季節,青毛鼠從山上下來啃吃菇芽。民眾用石板每晚能壓到數十隻青毛鼠。黃山芙蓉居民眾反映,冬季在室內,青毛鼠和白腹巨鼠有時成為室內主要兩種鼠種。

食性

據寧國市甲甲路鄉民眾反應,青毛鼠喜吃香菇,每年在香菇種植季節,大批青毛鼠從山上下來盜食香菇,一晚可以捕捉一糞筐。解剖7隻青毛鼠鼠胃,主要為澱粉類食物及竹筍,也可見有綠色的嫩芽和苔蘚。7個鼠胃中有2個鼠胃中有鼠毛。據黃山芙蓉居民眾反映,青毛鼠和白腹巨鼠冬季進入室內後,因捕食其它鼠類,而使家鼠數量大大下降。

繁殖

3月份和l0月份共捕到5隻成年雌鼠,解剖未見有孕鼠,有一隻雌鼠有子宮瘢6個。根據詹紹琛(1981)報導,在福建10一11月份懷孕率為15.51%,胎仔數範圍為2—8隻,平均為4.22隻。繁殖:3月份和lo月份共捕到5隻成年雌鼠,解剖未見有孕鼠,有一隻雌鼠有子宮瘢6個。根據詹紹琛(1981)報導,在福建10一11月份懷孕率為15.51%,胎仔數範圍為2—8隻,平均為4.22隻。

地理分布本種為東洋界種,國外見於印度支那、馬來半島及緬甸等地,國內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安徽省見於長江以南山地林區,其垂直分布在黃山僅見於700米以下山地,其分布高度達松谷庵一帶,至皮蓬及北海等地未再見有青毛鼠分布。從標本採集地點看,標本採集最多的地帶為寧國縣甲路鄉常綠闊葉林內,海拔高度大約為300—400米。

地理分布

本種為東洋界種,國外見於印度支那馬來半島緬甸等地,國內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安徽省見於長江以南山地林區,其垂直分布在黃山僅見於700米以下山地,其分布高度達松谷庵一帶,至皮蓬北海等地未再見有青毛鼠分布。從標本採集地點看,標本採集最多的地帶為寧國縣甲路鄉常綠闊葉林內,海拔高度大約為300—400米。
標本採集於黃山芙蓉居、寧國縣甲路鄉、宣城縣溪口鄉。標本見於太平市耿城鄉、華山東至縣績溪縣等地。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