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楊門女將》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小梅花團公演代表作之一。於2007年排練公演,一經問世,便在古城乃至全國颳起了一股梨園的青春旋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春版《楊門女將》
  • 總 導演:胡筱坪 (特邀)
  • 導  演:王 青 (特邀)
  • 音樂設計:徐志遠 (特邀)
青春版《楊門女將》,劇情梗概,一路風靡,幕後團隊,演員表,相關報導,名家評論,觀眾反響,精彩劇照,

青春版《楊門女將》

強大的陣容、靚麗的風采、扣人心弦的劇情、小演員們精湛的表演,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至今演出已逾百場。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兩岸三地。所到之處,無不轟動。

劇情梗概

《楊門女將》的古代傳奇在中國家喻戶曉,是宋代楊家將滿門忠烈、前仆後繼、忠心報國的感人故事之一。在楊家為楊宗保賀壽的喜宴上,噩耗傳來,宗保戰死沙場。為報國讎家恨,佘太君凜然掛帥,穆桂英繼承亡夫遺志,勇當先鋒。一門女將強忍悲痛,英姿勃發奔赴戰場。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佘太君率領的楊門女將,與穆桂英、楊文廣母子裡應外合,火燒敵營,一舉殲滅了西夏入侵之敵。這是一部凝聚著民族精神、洋溢著英雄氣概的戲劇。此次演出的青春版秦腔《楊門女將》,在原作基礎上做了重新梳理,去除了情節上的繁枝冗節,故事更加凝練、集中,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主題更加鮮明,並突出了群體力量的展示。在音樂和導演手法上也做了新的探索,力求貼近當代觀眾的欣賞品味,豐富了舞台的視聽感染力。

一路風靡

2008年7月,該劇被國家文化部選調進京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重大文化活動”演出;
2008年11月參加第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盛況空前;
2008年榮獲第五屆陝西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舞美設計獎”、“優秀表演獎”等多個獎項;
2009年4月榮獲第十九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集體獎;
2009年5月,《楊門女將》作為僅有的3台內地劇(節)目之一應邀參加第二十屆澳門國際藝術節演出,上座率之高創造了澳門藝術節之最;
2009年6月,參加國家文化部在山西太原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南北篇)優秀劇目展演;
2009年8月2日,應第三屆蘭州藝術節組委會邀請,青春版《楊門女將》在蘭州大劇院隆重上演;
2010年4月,參加台灣大甲鎮瀾宮媽祖國際藝術節,連演4場,場場爆滿;許多觀眾連看數場;最後一場演出,觀眾鼓掌達91次之多。
2010年9月,“高雅藝術進校園”大型活動之“秦腔進校園” 隆重啟動,青春版《楊門女將》再次風行古城各大高校,受到莘莘學子們的熱烈追捧。
2008年11月,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暨小梅花秦腔團培訓項目榮獲美國總統藝術人文委員會“站得更高”獎。

幕後團隊

出品人:陳 彥劇本改編:陳 彥
劇照1劇照1
總 導演:胡筱坪 (特邀)
導  演:王 青 (特邀)
音樂設計:徐志遠 (特邀)
唱腔設計:李書 薛天信 羅新昌
配 器:徐光明
舞美設計:秦文寶(特邀)
燈光設計:張學偉(特邀)馬蘭成
服裝設計:秦文寶(特邀) 戴 明
副 導演:王振鵬(特邀)
舞蹈設計:王宏(特邀)黃曉東(特邀)

演員表

佘太君:魏艷妮(飾)穆桂英:孫 艷(飾)
佘太君(魏艷妮 飾)佘太君(魏艷妮 飾)
楊文廣:宋娣娣(飾)
楊七娘:楊 靜(飾)
西夏王:李江偉(飾)
柴郡主:張曉蘭(飾)
採藥老人 :崔 江(飾)
張 彪:楊 運(飾)
楊八姐:李 迎(飾)
楊九妹:方海燕(飾)
楊大娘:弋長江(飾)
楊二娘:王 靜(飾)楊三娘:車紅娟(飾)
穆桂英 (孫艷飾)穆桂英 (孫艷飾)
楊四娘:魏 磊(飾)
楊五娘:潘文娟(飾)
楊八娘:於 苗(飾)
孟懷遠:劉 劍(飾)
焦廷貴:李 雲(飾)
宋仁宗:盧 濤(飾)
寇 準:許 鵬(飾)
王 輝:譚 敏(飾)
跳 蚤:郭小天(飾)
王 翔:邵 喆(飾)
魏 古:翟 博(飾)
楊 洪;惠小龍(飾)
宋兵 番兵 番將:本班演員(飾)

相關報導

……
陝西戲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團成立於2008年9月,是中國目前最年輕的戲曲團隊,現有120餘人,演員平均年齡不足20歲,大多來自於貧困的農村地區,但已學藝6年。“孩子們是2002年走進這個大家庭的,來時平均年齡才十一二歲,都是一些毛嘟嘟的娃兒,眉眼尚未長開,對這裡的一切都感到神秘著,怯生著。”說起這撥兒孩子們,院長陳彥記憶猶新,“6年來,他們吃了太多的苦,與同齡人相比,他們的童年和少年揮灑了更多的汗水和淚水。人常說,學藝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這話很到位,尤其是學民族戲曲的孩子,因為小小地就離開了父母,少了無法替代的父愛母愛,往往讓人感到一種生命的無助和孤單。他們出的力最大,學的時間最長,付出的心靈痛苦最多,但獲得的回報,有時不及其他藝術門類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為民族藝術獻身的孩子,是值得我們十分敬重和珍惜的。”
6年間,這些孩子們遠離了父母的呵護,放棄了童年的快樂,自強不息,刻苦學習,奠定了紮實的藝術功底,相繼排演了《楊門女將》等4部大戲和50多個折子戲。排演《楊門女將》時,“因為裡面有很多武打動作,而一些高難度的技巧只有通過反覆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為此我的膝蓋、胳膊經常磨出泡、流出血,有時候累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特別是穿上服裝練習時,紮上十來斤重的靠,勒上頭後疼得一直抽筋,實在都不想練下去了,但為了心中的夢想,我還是支撐著咬咬牙堅持了下來。”扮相俊俏、能文能武的小演員孫艷為了飾演穆桂英,吃盡了苦頭。而一直想演小旦的魏艷妮,想都沒想過竟然要讓自己扮演佘太君,為此她還大哭了一場。經過訓練班吳主任苦口婆心地開導後,她才明白,作為一名演員,要愛心目中的藝術,而不能只愛藝術中的自己……
除了孩子們精彩的表演,舞美大膽運用現代光電技術,逼真地再現了劇情,比如第二場祝壽,楊六郎為國盡忠的噩耗突如其來,燈光音樂突然由光明熱烈轉為陰森悲哀,大大的紅色“壽”字被黑色的“奠”字所取代,營造出大喜大悲的藝術氛圍,給人以強有力的視覺衝擊,再加上楊家眾女將頃刻間白衣素裹,舞台上一片清素,很有點兒現代歌舞劇的味道。“我們就是想讓秦腔好看,打造一部像電影一樣漂亮的秦腔戲。”這齣戲的導演、來自上海京劇院的王青說。說它創新還在於,這部戲的編劇陳彥還別出心裁地在戲中增加了一場“狼舞”,並在舞台表演中大量增加了集體舞蹈等一些原本不屬於戲曲的娛樂性元素,突破了秦腔在人們腦海中的傳統表演模式,此舉被稱為神來之筆,令整個戲劇充滿動感和青春氣息。
而小演員們的每一次群體亮相更是能激起台下強烈的反應。在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魏艷妮、孫艷、宋娣娣、楊靜、張曉蘭、李江偉、崔江、楊運8位小演員也成為戲迷們追捧的偶像。在上海演出前,索要簽名的400多人排成了一條曲折蜿蜒的長龍。在那裡,孩子們成了真正的明星,個個光彩照人,極其認真地為大家簽名。得到演員親筆簽名的聽眾,轉身又排上了另一個隊,去爭相購買演出門票……
至此,該劇目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譽,至今演出逾百場,已多次獲得大獎。以致曾有專家評價,青春版的《楊門女將》滿台生輝,雄渾悲壯,完全可以作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鎮院之寶”。
——摘自《山西晚報》記者 張紅霞

名家評論

“秦腔生力軍的異軍突起,令人看到了秦腔的未來和希望。秦腔的新紀元已經開始了。”
——賈平凹
“秦腔有了接班人!”
——趙季平
“看過好幾個劇種的《楊門女將》,唯有這次最為激動,年輕人真可愛!”
——一位上海觀眾
青春版的《楊門女將》滿台生輝,雄渾悲壯,完全可以作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鎮院之寶”。 ——沈鴻鑫(上海藝術研究所教授)

觀眾反響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精彩劇照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青春版《楊門女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