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風格

法國的藝術家根據1896年開幕的一個新畫廊,把這一風格稱作“新風格”(Art Nouveau),英國人稱之為“現代風格”(Modern style),義大利人稱之為“自由風格”(Stilo Liberty)。現在,德語地區的人們習慣把這種與傳統藝術格格不入的風格稱為“青年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年藝術風格
  • 外文名:Jugendstil
  • 興起時間:1891年至1905年
  • 起源地:歐洲
  • 代表人物:奧托·艾克曼、約瑟夫·塞特勒
由來,基本概述,發展,特色,重要人物,

由來

青年藝術風格興起的時代為1891年至1905年。這是一場全歐範圍內的新興風格。
德國,慕尼黑的年輕藝術家們根據一本“青年雜誌”的名稱,把這種新風格定名為
“青年風(Jugendstil)”,奧地利的藝術家們為了表示與老派藝術風格的決裂,把自己的藝術團體命名為“分離派”(Secession),法國的藝術家根據1896年開幕的一個新畫廊,把這一風格稱作“新風格”(Art Nouveau),英國人稱之為“現代風格”(Modern style),義大利人稱之為“自由風格”(Stilo Liberty)。德語地區的人們習慣把這種與傳統藝術格格不入的風格稱為“青年風格”。

基本概述

青年風格(Jugendstil),為西元一八九五至一九一○年間,流行於歐洲的建築藝術格式,因慕尼黑「青年雜誌」而得名。其基本意義在於反對普魯士建國時期的學院派精神,打破因襲傳統的格式。最初提倡者為德國人葉克曼(O. Eckmann),他模仿草木、花卉、藤蔓之形狀,憑主觀印象,抽象地描繪自然飄逸的細長線條,成為平面圖形,流行於德國建築、美術、手工藝,及室內裝璜方面,尤其書冊裝飾圖案更能表現此種藝術風格,和英國新拉斐爾派(Praeraffaeliten)之流行方式很相近。
十九世紀末,日本繪畫藝術已隨著漆器、版畫等手工藝品流傳至歐洲,就花草飾紋之形狀與主題看,青年風格確實受到日本花繪畫圖案及中國花草畫的影響,其色調亦頗相似。然青年風格特彆強調飄逸柔軟之長線條,象徵著透過草木與自然界的連繫,追求生命的真諦,近似「釋迦拈花」之意,這點與青年運動(Jugendbewegung)想擺脫文明傳統,嚮往自然追求新生命之用意相同。
青年風格雖只盛行一、二十年,但已左右當時建築、雕塑界的創作方向,名建築藝術家如:維德(H. Van de Velde)、霍夫曼(J. Hoffmann)、黎門斯米得(R. Riemerschmid)、保羅(B. Paul)此種藝術亦影響當時之文學,產生德國文學的青年風格,與新浪漫派文學同樣主張透過文藝的象徵和升華作用,表達理想化的人生,此類作家如里爾克(Rilke)、霍夫曼斯塔爾(Hofmannsthal)、喬治(George)、都森德(Dauthendey)等
1880年到1910年:工藝美術運動1880年代:新藝術運動時期,主要在1892年1902年達到頂峰(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時),大約1907年以後就開始被忽視。 下列流派也被歸類在在新藝術運動當中: 新藝術在德國被稱作“青年風格”[JUGENDSTIL], 在英國被稱作“現代風格”[MODERN STYLE], 在義大利被稱作“自由風格”[STILE LIBERTY]。
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德國青年運動 義大利自由風格 1925年到1930年代:裝飾藝術運動時期 在美國發展的比較久,一直到1960年代達到巔峰,代表為好萊塢風格(en:Hollywood Style)

發展

青年風格可分成兩種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出1900年以前,源自英國新藝術和日本套用美術、版畫,主要以花卉作圖案;另一較晚、較抽象的階段則受到比利時籍建築師暨設計家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帶有維也納風格的作品之影響。參閱新藝術(Art Nouveau)條。
青年風格Jugendstil

特色

新藝術運動,這場運動始於慕尼黑,很快傳到柏林赫德國西南部城市達姆施塔特。因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和歐洲其他國家新藝術運動影響,它一方面強調裝飾,推崇新藝術運動自然主義曲線圖形,另一方面受到德國傳統木刻版畫和中世紀字型的影響,具有相對簡潔的、線條硬朗的獨特風貌。

重要人物

奧托·艾克曼約瑟夫·塞特勒漢斯·克里斯蒂安森,以及現代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彼得·貝倫斯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