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螺春

青山碧螺春

青山碧螺春是南京高淳的地方名茶,產於風景秀麗的高淳東部青山丘嶺,這裡土地肥沃,風光旖旎,林壑優美。相傳清康熙皇帝到江南巡遊見此茶青翠似碧玉,形狀蜷曲如螺,採制於春天而賜“碧螺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山碧螺春
  • 屬於高淳地方名茶
  • 產於:高淳東部青山丘嶺
  • 地貌特色:風光旖旎,林壑優美
簡介,碧螺春的由來,

簡介

碧螺春由採摘茶樹嫩梢初展的一芽一葉製成,葉長長約一點五厘米,嫩葉背面密生茸毛,茸毛也叫白毫,白豪越多,說明茶葉越嫩,品質越好。碧螺春的品質特點是:色澤碧綠,外形緊細、蜷曲,白毫多;香氣濃郁,滋味醇和,飲時爽口,飲後有回甜的感覺;泡出茶來,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碧螺春茶葉含有咖啡鹼、茶鹼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有醒腦、健睥、清心、明目、潤喉之功效,喝了之後,能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
製作碧螺春是一項辛苦細緻的勞動,又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傳統手藝。一斤碧螺春乾茶,要採摘五萬五千至六萬的嫩芽,經過精揀、殺青、揉捻、搓團等工序,採摘需及時、精細,做工也十分講究。春天的清晨,在一個個茶園裡,採茶姑娘們神采飛揚,敏捷地從茶樹上精采細摘一片片嫩葉,情景動人;入夜,山村里萬家燈火,一片忙碌。焙茶手把揀好的鮮葉倒入滾燙的鍋里,叉開手指,不停的翻拌,看著葉芽深綠了,變軟了,就讓鍋里保持中等溫度,開始揉捻,使葉芽水分蒸發,條索緊縮,蜷曲成螺形,以後一邊降溫,一邊搓團,等到茶葉捏攏放開就能自行鬆散時,一鍋優質碧螺春就製成了。

碧螺春的由來

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
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 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據《蘇州府志》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產野茶几株,每歲土人持筐采歸,未見其異。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採茶者爭呼:嚇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又據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製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後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捲曲似螺,春時採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於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