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研究》包含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其結果與結論。本文主要是針對青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探討。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研究
  • 英文名稱:Correlation between core 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ability of adolescents
  • 常見發病部位:核心肌力
  • 常見病因:運動損傷,精力旺盛、反應靈敏、好動、心理處於發育成長期,因而他們對事物充滿好奇.
摘要,研究目的,關鍵字,英文摘要,前言,對象與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結果與分析,結論,

摘要

研究目的

探尋核心肌力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為平衡能力與核心肌力 的相關性研究提供理論依據。研究對象:隨機抽取河西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男女各25人,共50人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用,閉目單足站立方法測試靜態平衡能力,採用星型偏移方法測試動態平衡能力;採用一分鐘仰臥起坐、側橋和背橋的方法測試受試者的核心肌力。結果:青少年動態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相關性顯著,與背橋沒有相關性;但是靜態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沒有相關性。結論: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動態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顯著,而核心肌力與靜態平衡能力之間沒有相關性。

關鍵字

青少年;核心肌力;平衡能力;相關性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explore, core strength,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to balance and core strength research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 HeX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 and women of 25 peop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50. Methods: the single foot stand close method to measure the static balance ability, and by using the dynamic balance test star migration method ability; Using a minute of sit-ups, side and back the method of bridge bridge the core of test subjects muscle strength. Results:teenagers and the ability of dynamic balance the sit-ups, side bridge correlation significantlyand back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ridge; But static balance ability and sit-ups, side bridge, back bridge,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 Conclusion: the strength of teenagers muscleand dynamic balance of core ability to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cance, and core strength and static balanceof theability do not havecorrelation betweeneach other.
Keywords:Teenagers; Core Strength; Balance Ability; Correlation

前言

青少年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發育期,對危險的認識和應變能力較差,因此,運動損傷是造成青少年傷害的主要原因。此時青少年的體力迅速增長,精力旺盛、反應靈敏、好動、心理處於發育成長期,因而他們對事物充滿好奇,喜歡冒險刺激,自我保護意識不足,使其更容易在運動中受到傷害,這已成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
核心肌力作為一種新興的肌肉力量,是20世紀90年代初歐美學者提出來的新概念。核心肌力這一概念產生於歐美學者關於健身和康復的力量訓練研究中,後來逐步被擴展到競技體育領域。目前國內有關核心肌力的研究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研究水平還只停留在對國外相關資料文獻的翻譯理解階段,還沒有形成系統研究,尚缺乏對國外相關研究的擴展和實證研究。核心區域是指腰、骨盆、髖關節形成的一個整體,是人體的中間環節,具體是指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包括骨盆在內的區域,即包括了腰椎、骨盆和髖關節等骨骼以及它們周圍的韌帶和結締組織,也包括附著在這些骨骼上的肌肉。核心區域肌肉的力量簡稱核心肌力,核心肌力是一種以人體解剖部位為分類標準,與上下肢力量並列的,以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主要目的的核心區域肌肉產生的力量。核心肌肉在維持身體平衡過程中不僅能夠穩定脊柱和骨盆,而且還通過產生、轉換或控制力量為肢體多個部位和環節的不同肌肉協調控制身體平衡搭建平台。人體在調節身體平衡過程中,將參與完成調節活動的肢體連成一個“鏈”,參與動作完成的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則是鏈上的一個環節。人體軀幹部位的核心區域是鏈條的中間環節,人體核心部位強有力的肌群使其在維持機體平衡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平衡能力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人體神經系統控制下由肌肉骨骼來完成自我調控平衡的過程,是人體重要的生理機能,是維持人體姿勢的能力。維持平衡是人體的一項基本運動技能,人的坐、立、行等都以完整的平衡功能為基礎。平衡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靜態平衡是人體或人體某一部位處於某種穩定姿勢,例如坐或站等姿勢時保護穩定狀態的能力;動態平衡是人體在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自動的調整並維持姿勢的能力,平衡的這種分類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平衡功能對於維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姿勢、進行各種活動以及對外界干擾產生適宜的反應都起著重要作用。平衡能力通常能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平衡能力作為國民體質監測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已在醫療康復、體育訓練等領域展開研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近年來,關於健身和康復訓練領域的核心肌力研究正在興起,核心肌力在運動中作為支點傳遞力量、調整和控制人體平衡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對核心肌力方面的研究較薄弱,對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主要從核心肌力、平衡能力、實驗測試與評價方法、相關性、意義與作用幾方面家以闡述。探討其受試者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為運動訓練、運動損傷等相關理論提供參考依據。

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

實驗對象為隨機抽取河西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共50人(男、女各25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身體健康,無脊柱和肌肉疾病等症狀,並能獨立完成各項測試。
1.1.1測試肌群選取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Mean±SD) N=50人 男:n=25人 女:n=25人
性 別
人 數
年齡/years
身高/cm
體重/kg
25
20.3±0.9
179.2±4.8
69.9±5.2
25
20.0±0.9
165.6±4.4
57.8±2.6
1.1.2測試儀器
秒表、墊子、尺子、握力計、粉筆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過程中,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通過CKNI渠道查閱了國內有關運動訓練學、生理學、生物力學等研究方面的論文、著作等資料,並對所獲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
1.2.2實驗法
1.2.2.1一般身體形態指標測試:
身高:cm 體重:kg 年齡:years
1.2.2.2核心肌力測試:
採用仰臥起坐、側橋和背橋測試指標反映受試者的核心肌力;本實驗中的核心肌力採用下列3種測試,測試方法與步驟按下列次序進行,每種測試之間休息3min。
①仰臥起坐測試:令受試者全身仰臥於墊子上,兩腿稍分開,雙腿彎曲屈膝成90度左右,兩手交叉貼於腦後,起坐時以兩肘觸及或超過兩膝為完成一次,仰臥時兩肩胛必須觸墊。測試人員發出“開始”口令的同時計表,記錄1min內完成的次數。
注意事項:必須肘部撐墊,腳儘量不能離開墊子,自己獨立完成;到1min時,受試者雖已坐起,但兩肘未觸及或超過兩膝時不計數;測試過程中,要給受試者報數。
②側橋測試:受試者身體側臥在墊子上,靠近墊子的手臂彎曲與墊子接觸支撐起身體,手心向下,另一隻手臂向頭方向伸直,髖部向上抬起,離開地面,腳背外側支撐,踝、膝、腰椎至頸椎形成一條直線。每位受試者進行左右兩側的測試(每次測試休息3min),用秒表記錄該姿態持續的時間,取最佳值。
③背橋:受試者身體仰臥在墊子上,雙肩和腳後跟著地,雙臂伸開放於體側形成一條直線,手心朝下,雙膝屈曲,頂髖,膝、髖、腰椎至頸椎位於同一條直線上。
1.2.2.3動靜態平衡能力的測試:測試方法按以下順序與步驟進行,每種測試之間間隔3min。
①閉目單足站立測試:受試者雙手叉腰、閉眼,用習慣腳單腳站立,另一條腿屈膝,使腳離開地面並貼靠在站立腿的膝部。從腳離地面開始計時,至離地腳落地或站立腳移動時停表,計算單腳閉目站立的時間。記錄以秒為單位。注意事項:受試者離地腳可以離開站立腿,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受試者不能睜開眼睛。(每位受試者進行2組測試,取最佳值)
②星形偏移平衡測試(SEBT):令受試者在5個方向上(註:有專家和學者已經證明3個點的平衡能力可以代替8個點的平衡能力,而且2點、3點、4點是最理想的測試點,此外,5個點的測試沒有順序性,因此,本文運用的是五點測試法更具有代表性)進行各點練習2次,然後休息2min。開始測試,兩腿均以受試者的正前方1點為起點,右腿支撐時以順時針方向進行測試(1點→5點)。令受試者單腿站立於8點星形的中央,用非支撐腿向分別間隔45度的5個方向儘可能的遠伸(如圖1所示);在各方向上用腳能夠到最遠的部分輕觸一下,用伸出的遠度作為評價穩定能力的指標;用粉筆標記受試者每一次達到的最遠刻度,測試2組,取最佳成績。意義:星形偏移平衡測試主要反映人體的動態平衡能力,在不違反測試規則和不考慮身高和腿長的情況下,受試者腳尖在不同方向上伸出的越遠,則說明該受試者動態平衡能力越好。
要求:以下情況數據無效,應予以重測:任何情況下受試者的伸遠腿參與了支撐;任何情況下身體重心失去平衡;站立腿從圓心上移開,偏離重心。
1點
8點
2點
3點
7點
6點
4點
5點
圖1 星形偏移動態平衡圖(以右腳為例)
1.2.3數理統計法
實驗數據採用EXCEL和SPSS19.0統計軟體包根據研究目的和需要進行相關分析處理。採用相關係數(Pearson)分析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之間的相關性,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所有統計學分析均採用SPSS19.0統計軟體包,顯著性水平:P<0.05表示為相關性顯著,而P<0.01表示為相關性非常顯著。

結果與分析

核心肌力與動靜態平衡能力的相關性分析
對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進行相關係數(Pearson)分析,以下結果顯示: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係數為:P<O.05,說明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顯著;P<O.01,說明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非常顯著。
動靜態平衡能力的相關性
表2 靜態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的相關係數表
仰臥起坐
側橋
背橋
靜態平衡能力
(閉目單足站立)
相關係數
-0.009
-0.057
0.020
P值
0.954
0.698
0.893
註:P*<O.05相關性顯著;P**<O.01相關性非常顯著;P>O.05沒有相關性
由表可知:青少年的靜態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都沒有相關性,即:青少年的靜態平衡能力與核心肌力沒有相關性。
表3 動態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背橋的相關係數表
仰臥起坐
側橋
背橋
1點
相關係數
0.107
0.403**
0.175
P值
0.469
0.005
0.234
2點
相關係數
0.309*
0.351*
-0.064
P值
0.032
0.014
0.665
3點
相關係數
0.339*
0.309*
-0.367
P值
0.018
0.033
0.166
4點
相關係數
0.035
0.063
-0.365
P值
0.811
0.669
0.168
5點
相關係數
-0.010
0.056
-0.066
P值
0.945
0.704
0.654
註:P*<O.05相關性顯著;P**<O.01相關性非常顯著;P>O.05沒有相關性
由表可知:青少年動態平衡能力中1點與側橋相關性非常顯著,而2點、3點與側橋相關性顯著,4點、5點與側橋沒有相關性;2點、3點與仰臥起坐相關性顯著,而1點、4點、5點與仰臥起坐沒有相關性。
核心肌力與平衡能力的相關性
核心區域肌肉的力量簡稱核心肌力,核心肌力不僅對人體的核心穩定性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競技體育運動中它能夠主動發力,也是人體運動的一個重要“發力源”。而仰臥起坐、側橋和背橋三個指標分別從不同部位反映核心肌肉的力量,其中仰臥起坐指標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內斜肌、腹直肌和腹橫肌等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背橋指標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背闊肌、下後鋸肌、豎脊肌、臀大肌和臀中肌等肌肉的力量;側橋指標是反映核心肌肉中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腰方肌、腹橫肌、背闊肌等肌肉的力量。維持平衡是人體的一項重要生理機能,一般認為維持人體平衡的機制有三個重要環節:感覺的輸入、中樞整合與運動控制。平衡能力包括坐位、立位和移動平衡三個方面,即靜態的穩定性和動態的協調性,同時還包括在三種狀態下的抗干擾能力。本實驗採用動態和靜態平衡能力相結合指標來反映受試者的平衡能力,閉目單足站立主要檢測人體的靜態平衡能力,而星形偏移測試主要反映受試者在運動過程中的動態平衡能力。
本研究中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動態平衡能力之間相關性顯著,其中動態平衡能力與仰臥起坐、側橋的相關性顯著;而靜態平衡能力與核心肌力之間沒有相關性;這可能是與選擇的測試方法有關,說明這種測試方法對應的肌肉群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募集的運動單位是不同的,神經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從而產生的效果也不能反映核心肌力與靜態平衡之間的關係。在本實驗之前,本實驗組也做了靜態平衡方法之間的相關研究,得知各種靜態平衡的測試方法之間沒有內在的關聯。從某角度而言,對人體穩定性的評價,尤其是單姿勢控制,動態平衡測試更優於靜態平衡測試。肖春梅等認為靜態平衡測試偏重於前庭功能,而對於動態、視覺和軀體感覺的功能反映很少。星形偏移測試的優勢在於能更大程度的體現機體對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相關研究表明,人體軀幹部位的肌肉在維持機體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人體穩定性的發揮就是通過神經系統控制核心區域的肌群間的協同作用,使核心肌群在整個運動環節中能夠最大限度穩定脊柱和骨盆,並通過產生、轉換或控制力量將力量傳遞至肢體末梢環節來實現的。在運動過程中核心肌群可以像束腰一樣穩定脊柱並保證力量的有效傳導,一個動作的完成通常是一個動力鏈的過程。在腰椎的穩定性中,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它們作為腰部結構的組成部分,與腰椎形成完整的整體,互相協調,共同保持腰椎的穩定性,以利於腰椎在各方向上的平衡。由於目前對於核心區域的肌肉構成還有一定的爭議,本實驗中所選取的三種力量測試是否能很有效地反映人體的核心肌力,還需要進一步論證研究。同時,本次實驗採用隨機抽樣,且樣本含量較小,實驗結果還難以準確代表青少年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青少年核心肌力與動態平衡能力的相關性顯著;而與靜態平衡能力之間沒有相關性,這可能是與選擇的測試方法有關,說明這種測試方法對應的肌肉群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募集的運動單位是不同的,神經控制肌肉的部位也是不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