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寺(四川省冕寧縣靈山寺)

靈山寺(四川省冕寧縣靈山寺)

冕寧靈山寺冕寧縣城8公里,,是涼山州重點整合的彝海—靈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靈山寺是涼山州境內最為有名的一座寺廟,和赫赫有名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同屬冕寧縣,位於該縣縣城20公里之外的東部小相嶺西麓深山老林之中,因背後緊靠著的那坐高聳的大山叫靈山,所以叫靈山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山寺
  • 地區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
  • 得名:大山叫靈山
  • 保護面積:40平方公里
簡介,景觀,

簡介

冕寧靈山寺冕寧縣城8公里,是涼山州重點整合的彝海—靈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靈山寺是涼山州境內最為有名的一座寺廟,和赫赫有名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同屬冕寧縣,位於該縣縣城20公里之外的東部小相嶺西麓深山老林之中,因背後緊靠著的那坐高聳的大山叫靈山,所以叫靈山寺。
靈山寺
冕寧靈山以靈山寺為中心,規劃保護面積40平方公里。靈山寺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冕寧縣如今規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體建築大雄寶殿,寬敞宏大,結構莊嚴,前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兩邊是十八羅漢,後殿供奉靈山寺開山祖師梧真和尚楊學信木刻偶像。面對大佛是坐著的韋陀護法神像。據說,天下的韋陀都是站立姿勢,唯有靈山寺的韋陀是坐像,因為靈山寺本來清淨,不勞韋陀虎視眈眈地站著護法。寺廟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門,以正殿天井為中心,兩側有眾多的房舍堂廊,前後左右縱橫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一片古建築群。山門外邊有6棵蒼勁挺拔的參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樹齡至少在兩百年以上,它是靈山寺最主要的標誌。
在靈山寺的背後,是一座美麗的自然公園。那裡生長著古老的參天大樹。還有一個在當地很有名的地方,不過還不為外人所知———連三海。在一座山上,靜靜的淌著三條湖。據說山上還長有靈芝,並有細細的泉流,還有前人留下的石洞。在湖中還有據說會爬樹“魚”,湖海比較深,當地對湖還沒有做過考察,僅是從當地一些年邁者那裡得知。

景觀

關於靈山寺的歷史,在志書和碑石上已早有記載。楊祖師俗名楊學信,法號悟真,佛號普渡,湖南省常德府龍陽縣人。清乾隆四十七年,遊歷來到冕寧,聽說燈台山是燃燈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觀,直至峰頂,果然勝跡猶存,故址顯在”。楊祖師便在青龍潭就水結茅而居,一面繼續修行,一面籌建寺院,當時門下有冕寧弟子約百人。靈山寺大約在乾隆五十九年建成。知縣辛大成為寺院題名“西靈”,民間則稱“靈山寺”。楊祖師在冕寧22年,靈山寺建成後在寺內修行9年。於清嘉慶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經七日後,其弟子啟龕視之,但見滿面紅光,宛然如生,即將肉身移置佛堂,長期供奉,其肉身則完全乾固,不再腐朽。在靈山寺右1公里的岩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頂面平整,傳說那就是楊祖師“坐化圓寂”的禪石。
山門大殿山門大殿
昌海和尚靈塔 位於靈山寺大殿後數十米的坡林地內,靈塔用青石板鑲嵌而成,高2米多。建於清鹹豐丙辰年(1856年)。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達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處 在靈山寺大雄寶殿之西,過青龍河溝,在林木雜生的山坡上,有寺廟遺址,遺址後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傳說此處是與楊祖師同來靈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廟處。在此可俯瞰靈山寺建築群。
香火鼎盛香火鼎盛
火炭堡藏文石刻 位於蘇州壩西北端寧源鄉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約1米,長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傳佛教格魯派教義,標題為“六字真言”,左刻獻寶祈福人像。估計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 位於城廂鎮大埡口村。碑體為花崗石,高約1米,寬0.4米,厚0.15米。略風化,文字圖象清晰可辯。石碑上部可捲雲紋,下部為一雄獅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轉寫梵文體),書寫古樸工整,其中第一行為藏區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語”。
墨玉海 即黑海。位於靈山河正溝源頭,海拔約3500米,形似葫蘆。海的南北山峰終年積雪,絕壁之上有稀疏的雲杉和叢生的杜鵑,東面山坡緩緩延伸,嶲山山脊銀色板塊冰川延伸進林中;西邊出水處,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鵑,有嶙峋的山石點綴其間。海水遠觀為黑色,近觀則清澈見底,潔淨無塵。
金海 又名紅海。海區為紅色火成岩,遠觀海水成紅色,固有此名。位於靈山主峰東麓,靈山河南支澗水溝的源頭。海拔約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兩個海子相連而成,每個海子面積約百餘畝。環湖雪峰聳立,狀如城碟,淡雲飄過,上下金黃,天水一色。
連三海連三海
連三海 位於靈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嶺西側。是三個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紀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構成的三處冰川湖泊群,每個海子均由獨立山峰所包圍。連三海子三個湖泊形態各異,湖水清澈,天光雲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將湖面一分為二,景象頗似太極圖,尤為奇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