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春陽

霍春陽

霍春陽。1946年出生於河北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196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至今。歷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美國內森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大中華學區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畫院院外畫師、天津青年美協顧問、榮獲天津高校名師稱號。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山西師範大學山西大學煙臺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擔任北京大學國學社專家顧問。天津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霍春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清苑縣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從事傳統繪畫教學及傳統文化傳播
  • 代表作品:“山花爛漫”
  • 相關人物黃建南
人物簡介,藝術貢獻,藝術風格,藝術追求,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霍春陽,1946年生於河北省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196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留校任教至今。
霍春陽先生70年代中期嶄露頭角,擅長寫意花鳥畫。80年代以後進入創作豐收期,並確立了在當代中國畫壇的地位,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大展並獲獎。
霍春陽先生創作的大量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釣魚台國賓館中央電視台等單位及國外博物館收藏,多次出國進行藝術交流,出版個人畫集多種。
霍春陽
霍春陽傾心元、明、清以來的文人畫傳統,經過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領悟及對自然之美的悉心體味,潛心追求虛靜空靈的藝術境界,以“淨化人的心靈”為創作宗旨,是我國傳統寫意花鳥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自1976年以巨幅作品《山花爛漫》名聞四方後,霍春陽一直執教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潛心花鳥畫,成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寫意花鳥大家之一。
霍春陽追求畫的意境,用簡約的形象表達出深沉、博大的意境。繪畫中的用筆能傳達情性,線條中輕重緩急的變化,更能呈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他的畫中能有超凡脫俗的意境,主要得益於自己繼承傳統和文化上的積澱。在霍春陽看來,傳統本身是一個博大的世界,經久彌遠,是精神世界永恆的自由王國。
對於霍春陽的成功探索,美術界一直評價頗高。當代著名的寫意人物畫家趙星說:“最簡單的一花一草在他的繪畫中,都以境界的營造融入了畫家已有的思想和情懷,這樣的‘因心造境’,顯示了畫家厚重豁達的性格內涵和人格修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著名畫家吳山明說,霍春陽深厚的傳統根基,才使他能夠由傳統而出新,形成有時代特徵的個人畫風。美術評論家薛永年更是讚嘆霍春陽“是在物慾膨脹、生態危機的異化威脅中重建著充滿自信的精神家園。”
“霍春陽個人畫展”舉辦期間,他應邀到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做了題為《中國畫筆墨的文化背景》學術講座。霍春陽說:“舉辦講座的目的,就是希望學子們能關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我的研究生必須熟讀《論語》。學生中有人問我,我在中國畫史上最崇尚的畫家是誰?我說,從當時在美院上學,到現在耳順之年,不同時期崇尚的畫家不一樣,最後還是落腳在宋元上,因為它最能體現傳統文化精神。中國畫的文脈不是來自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它來自國學,來自孔子、孟子、莊子……中國畫的根是傳統民族文化。”霍春陽在《雙清圖》題跋中寫道:“興來磨就三長墨,寫得芭蕉和梅花。骨格縱然清瘦甚,品高終不染塵埃。”人們都說畫如其人,也許,這正是霍春陽畫風和人格的最好寫照。
相關教學及學術機構
清華美院霍春陽傳統繪畫研究室
北京鳳凰嶺霍春陽工作室
北京榮寶齋霍春陽工作室
北京霍春陽畫苑

藝術貢獻

1946-1999
霍春陽
1946年 出生於河北省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
1965年 考入天津美術學院
1969年 畢業並留校任教。
1976年 與孫其峰先生合作中國畫《山花爛漫》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78年 在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作畫。1979年 為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作畫。
1982年 參加在法國巴黎藝術沙龍舉辦的中國畫展。
1983年 在河北省保定、秦皇島,山東省青島先後舉辦個人畫展。
1984年 作品《林間》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與孫其峰先生在瀋陽舉辦二人聯展。
1985年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及天津書法家協會,參加由文化部及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以葉淺予先生為首的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香港舉辦當代中國畫展,並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1986年 任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赴美國達拉斯參加德克薩斯建州二百周年慶典,並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參加首屆全國花鳥展。
1987年 參加北京中國文化書院舉辦的進修班,聯合舉辦南北方九人畫展。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常務理事。晉升副教授。
1988年 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參加新文人畫展。
1989年 赴日本福岡,美國夏威夷進行文化交流。在中國文化書院進修畢業。
霍春陽作品霍春陽作品
1990年 參加東方美術交流學會五周年展覽。在北京為天安門城樓作畫《松梅香遠》。為天津機場作畫。
1991年 參加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花鳥畫邀請展。參加建黨七十周年天津展。參加中國對外展覽公司展覽。參加在香港舉辦的霍春陽、趙松濤孫克綱杜滋齡四人聯展。參加全國第七屆花鳥畫展。
1992年 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並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待遇。擔任天津市文聯“文藝新星”評審會委員。創作《秀色秋來重》參加首屆中國畫藝委會舉辦的中國畫展。
1993年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進修藝術理論。創作《浩然天地秋》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
1994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畢業。
1995年 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
1996年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_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畫家叢書》、《新文人畫家作品精選集.霍春陽專集》。 1997年 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中國畫壇百傑”。
1998年 為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接待廳作畫《清風高節》。
1999年 在天津舉辦“霍春陽畫展”。在煙臺市美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3
2013年送親筆匾額 及籌集資金六十餘萬建造了李莊高中的大門及廁所等、。
2000-2013
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國影視音像交流協會、影視傳播中心、北京諾基亞經濟文化發展公司聯合出版發行《中國畫名家技法》系列光碟。由中央美術學院出版名家、名教授經典教學系列片《寫意花鳥技法與創作》,光碟由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天津電視台拍攝播出大型系列書畫專題片《書畫英華·霍春陽的藝術境界》。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霍春陽畫集》。
2001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跨世紀傑出中國畫作品集·霍春陽畫集》。由中央電視台教育台拍攝《霍春陽花鳥畫》專題片。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名校名教授中國畫賞析·霍春陽專輯》。
2002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名家精品集·霍春陽專輯》。12月,入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50家提名展暨作品集。
霍春陽
2003年入選中國畫家提名展《作品文獻集·花鳥卷》。入選民族出版社出版《東方之韻》2003年中國畫成就展精品集。
2月,入選全國政協舉辦的天津十位畫家進京展及由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天津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畫集》。
3月,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國畫技法叢書”《梅》、《蘭》、《竹》、《菊》個人專輯。
5月,由中國畫道雜誌社出版《感應生命的經緯·霍春陽花鳥畫作品》。
8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時代名家一一靜虛通大道·霍春陽專刊》。 9月,入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花鳥畫壇名家作品集》。
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第一輯刊載“藝通於道、萬象在旁”,霍春陽教授訪談錄。入選長城出版社《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創辦10周年優秀作品邀請展作品集》。
2004年當選天津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入選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藝術年鑑》。由天津美院組織到日本及韓國啟明大學等地訪問。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霍春陽著《榮寶齋國畫技法叢書寫意畫范·牡丹》。
1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研習範本《梅、蘭、竹、菊畫譜》。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中國當代國畫藝術叢刊刊載——中國的藝術精神霍春陽。就任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
霍春陽
5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器叢書》霍春陽繪畫作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個案研究·霍春陽寫意花鳥》。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書畫藝術家·霍春陽作品》。
6月,人選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水墨心象——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作品集》。
9月,由山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霍春陽編著《河北老年大學統編教材——寫意花鳥畫基礎。
11月,獲“黃賓虹獎”並人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黃賓虹獎獲獎畫家作品集》。
2005年出版中國郵政明信片《當代書畫名家霍春陽專輯》。《國畫家》增刊《賢林問道——霍春陽》。 《翰墨名家》刊載二十一世紀最具實力藝術家系列專訪——霍春陽集。 由天津電視台拍攝並播出《文苑點擊》——霍春陽評說張其翼梁崎的藝術成就。 由天津電視台拍攝並播出《中國畫教學系列片》16部。 由山東電視台拍攝並播出霍春陽專題片——《道心禪意》。 入選由山東電視台公共頻道、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聯合攝製,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五規劃》重點選題——當代中國書畫家精品圖庫。 人選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筆墨在當代——2005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
1月,人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名家小品集》第三集。
2月,《中國典藏》雜誌社出版《藝海精英霍春陽》。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到印度採風。3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第六集大家、藝術、人生——霍春陽專輯。
霍春陽
4月,《中國書道》雜誌社出版《水墨平台》——霍春陽專輯。
5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藏畫——中國當代花鳥畫經典名家專輯·霍春陽卷》。《書與畫》刊載“寫意花鳥畫家霍春陽”。
6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名畫典藏》霍春陽專輯。獲中國《美術》編輯部頒發的中國畫終身成就獎。
7月,《水墨前沿》刊載。“淡遠沖和、妙造天籟”——當代畫壇中堅霍春陽。
8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當代最具升值潛力的畫家·霍春陽專輯》。《美術報》畫家周刊刊載“獨步畫壇”——霍春陽繪畫思想述略。
9月,由中國畫廊聯盟出版《巨匠之門》——霍春陽研究。作為世界華人著名美術家代表參加“環球和平之旅走近聯合國”六十周年慶典活動。
10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中國畫名家四條屏畫選》。由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拍攝並播出霍春陽專題。
11月,《世界華人精英》刊載霍春陽撰文《感應生命的經緯》及畫作。
12月,入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當代畫史——名家經典作品集》花鳥卷。《中國藝術市場》第六期“前沿人物”介紹霍春陽專題。《收藏》雜誌刊載——經典名家霍春陽及其畫作。就任美協天津分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2006年1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二十三家霍春陽專集》。由中國書畫雜誌社出版《書畫人物霍春陽》。由中華博覽雜誌社出版《藝術人生霍春陽》。
2006年1月8日——2006年1月24日,由天津美院組織到日本訪問。
2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中國畫家出訪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由中央電視台拍攝並播出“霍春陽的花鳥畫”。
4月,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霍春陽畫集》並在津舉辦贈書儀式。
2008年7月,《當代美苑》雜誌刊載,當代逸品——霍春陽的花鳥藝術及畫作。
2009年4月17日,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霍春陽傳統繪畫工作室成立,霍春陽先生來北京講學拉開序幕。
2010年9月15日,在北京成立霍陽春傳統藝術研究
2012年5月,在呼和浩特蒙寶齋舉辦【靜虛】霍春陽、霍岩作品展覽。
10月,由助教劉貞麟帶隊,有清華美院高研班的同學一起赴額濟納採風,看胡楊林,收穫頗豐。
2012年12月1日,在霍春陽研究會舉辦【問道】霍春陽學術觀摩展覽,中央2套、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對此作 了大篇幅報導。
2012年12月8日,在上海朵雲軒舉辦個人展覽。
2013年3月6日,清華美院霍春陽傳統繪畫高研班第十期開學。累計學生兩百餘人。“霍家班”在全國名聲日隆。
2013年5月5日,北京鳳凰嶺美術館“著手成春”霍春陽作品展覽。

藝術風格

1、不求繁蕪
在當代花鳥畫領域,天津美院國畫系主任霍春陽以其簡淡沖和、虛靜空靈的畫風贏得普遍讚譽。他的作品多取材於傳統的蘭、竹、梅、荷等題材,這些題材並不新,而且歷代都不乏精品,在此基礎上畫出時代特徵與畫家自己的個性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霍春陽作品霍春陽作品
霍春陽在他30多年的創作實踐中,固守“以淡寓濃,以簡寓繁,以疏寓茂,以輕寓重”的創作理念,結合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參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畫風,為畫界所賞。他的作品不求繁蕪,不重尺幅,寥寥數筆,一桿勁竹、幾株蘭草便躍然紙上,給人一派幽遠沉靜、古雅端莊之美。美術評論家梅墨生在評價他的畫時說:“相對於如今那些滿紙莫名其妙的滿塞的‘黑畫’,張揚的縱橫塗抹的‘大’作,我品嘗到了一種平淡幽遠的意境寄託。”  1969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的霍春陽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便嶄露頭角,為畫界所重視。上世紀80年代以後,他的創作進入成熟期,並確立了在當代中國畫壇的地位。此次入選“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天津作品展”,霍春陽精心創作了十幾幅作品。京津兩地的評論家觀後普遍反映,畫家在固守傳統文化精神的同時,不斷開掘自身的藝術深度,已經在原有畫風的基礎上,更加成熟了。
2、簡淡沖和
霍春陽作品所形成的簡淡沖和、虛靜空靈之美,來自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和對自然之美的悉心體味。他告訴記者,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畫的傳統哲學思想也非常豐富,這些都是當代畫家汲取不盡的營養。作畫不單是為了再現自然的原生態,而是要從道德、哲學的高度去關照自然,要帶給觀者更深層次的藝術啟迪。“藝術是淨化人心靈的東西”,畫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斷提高外,還要注重自身藝術品格的修養,潛心充實自己的思想,不被外物所左右,使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這樣才能畫出更高的境界。
霍春陽所追求的,正是中國畫傳統哲學思想中的精華所在。他在不斷的玩味、揣摩中終於用自己的作品對這種思想做了最好的註解。
“在前人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霍春陽說。
面對傳統,霍春陽虔誠地吸納。面對自然,霍春陽又能以當代人的感受去悉心體味,這是他的作品既有傳統,又富當代意味的重要原因。他吸納傳統,最終表達的還是當代人的審美趣味。“每個畫家對待自然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和前人相比,我的情感自然具有當代性。”和別人相比,他似乎不夠關心那些宏大的、刺激的場景,他關心的是自然細微之處的美,向隅的梅花、池塘一角的殘荷,這些清幽的景色讓他衝動,讓他的作品具有了自己的情味。
3、平淡境界
國畫藝術大師霍春陽做客中國網·濱海高新訪談時表示“平淡是一個大的境界”。平淡是很難的,平淡是一個大的境界,也是人生的精神追求。從這一點上講,能夠使精神平淡下來,那是經過整個的生命體驗,那是人淡如菊。為什麼要崇尚君子,崇尚菊花,菊花是善於處後、處下的,這是一種境界。善於處後就是說,沒有一種平淡的心,他不會善於處後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就是,能夠處後、處下的人,才能夠沉靜下來,能夠靜下來,才能夠淡下來。如果能使人的心情淡下來,他就不會有任何愁的事情,更不會有任何的怨恨,這樣來講,在人的精神生活裡面是一種精神歸宿了。

藝術追求

考察霍春陽先生的繪畫藝術,我們不得不先從傳統文人畫的發展及其特徵入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霍春陽先生曾被列入新文人畫代表畫家的行列,但並沒有得到畫家本人的認可。因為,在當時的新文人畫的思潮中,其藝術主張存在著很多值得商榷的問題。可以說,新文人畫的論點是難以成立的。霍先生曾說:“文人畫哪還有新舊之分?如果視舊為沒有生命的死的東西,那我們至今還學什麼元四家、四王、四僧呢?!”他主張只有老老實實地畫傳統,才能從學古人中著己之地。縱觀霍春陽先生的作品,早期用筆以書趣風神勝,中期似以飄逸恣肆勝,而後期則已愈發趨向理法和意境,雖大有隨心所欲不逾矩之意,但始終與傳統文人畫一脈相承。其間流露的並不是老的舊的東西,相反,一股時代氣息夾帶著濃濃的書卷氣撲面而來,這些無不顯現著畫家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哲學、筆墨和情感內涵的深深了悟。
1、彼此不覺之謂神
“文人畫”作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在宋以後幾乎占據了畫壇的主導地位。在其後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他的哲學內涵,也因為承認了“道”的客觀存在及其規律性,承認了“心”的物質因素和其可調節性,承認了“性”與“天”的統一性以及在文化上體現的完美性而日趨豐富。明董其昌說:“畫之道所謂宇宙大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說明繪畫一旦掌握了天地大理,便掌握了創作的自由!於是“應目會心”和“澄懷觀道”成為了繪畫創作的重要方法論;清代的石濤也將“一畫”作為“萬象”的最根本的法則,主倡對萬事萬物“深入其理,曲盡其態”,以求達到“畫可從心”的自由創作境界。所以從哲學的角度,中國文人畫的最根本的內涵是以莊子的“自由”思想和由此而展開的審美關係。霍春陽先生對此三昧獨有體悟,他說:“中國畫講究通過物態形象、筆墨境界表達主體對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人生之道的認知和體驗。”他認為,自由的創作源於“心”中要有一個“境界”,即一個人的精神所達到的萬物歸以的“無我”之境。這種境界是永恆的,是老子的“得道”,是莊子的“心齋”、“坐忘”。觀霍春陽先生的作品,於許多微妙處洋溢著他的“心齋”,這種空虛的心境,穿行在他的筆下苦心經營的百卉靈禽間。正所謂“虛室生白”,“唯道集虛”,只有“虛”,才能實現對“道”的觀照,才能“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而聽之以氣”。霍先生的“聽之以氣”,即以氣運化畫面的構圖,以及枝葉的穿插向背,從而獲得老莊的自由境界。所以他的畫尚簡以求不俗,“畫以簡貴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渣,獨存孤迥。”孤迥為何?又是“心齋”也。他以“抱一而為天下式”的心態應對目中之物,心中之物。他的“觀”很特別:“觀自然之道無所觀,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無所見,故能照自然之性。”“觀”的一切準則都是為了通過最自然的方式達到最必然結果,“無我”之境,或稱為“神”。對於“神”,古往今來皆用於品評,而霍老師卻用於經營。他說:“彼此不覺之謂神。”“覺”,大概可以解釋為察覺、覺悟,是用心感悟的意思。但是,用心感悟之心是變化無窮的,對畫面對象要做到“彼此不覺”,這是一種何等的秩序啊,這可能就是霍春陽先生追求的“道”吧。
霍春陽作品霍春陽作品
2、瘦勁方通神
在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畫家和代表作品都出自文人畫家之手,而非純粹的職業畫家。其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文人創造和掌握了文化,它使得繪畫的高度能與文化發展的高度相併行。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媒體——書法。文化的表達方式和傳承方式都離不開文字,漢文字和文化含量幾乎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法藝術,更使得漢文字成為具有無限抽象又具有無限內涵的形式載體。文人掌握了漢字,便使得漢字與文化、漢字與書法、書法與線、線與用筆、用筆與繪畫形成了藝術與文化的完美結合。於是乎,繪畫藝術在世界上文人的手中變成了不可逾越的創作高峰。線,也就成為文人畫家宣洩情感,塑造形象,舞文弄墨的主旋律。
霍春陽作品霍春陽作品
霍先生的繪畫相當程度地承繼了“線語言”的造型原則和表達方式,緊緊抓住“筆墨”這一語言體系,從文化的角度,深入到筆墨的內部,用筆墨傳達畫家本人對宇宙、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認識。霍春陽先生在總結用筆時說:“繪畫中的骨法用筆關乎畫家的表達能力,也能傳達情性。線條中的輕重緩急的變化,更能呈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所以他在用筆的變化時,更著重於畫面上的物象與線的關係。他畫蘭花,常常與石頭合在一起,用石頭磊落、蒼勁、靈透的特徵襯托出蘭花的纖弱、舒展和搖曳,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蘭花的性格;他畫蘭花,方圓左右,縱橫上下,雖寥寥幾筆,但陰陽剛柔俱應,尤其在蘭葉的穿插上,用筆若斷若連,意到筆不到,似緩似急,有種舉重若輕的感覺。於線條的輕重變化中,傳達著他的思想和學養。
在霍春陽先生的筆墨語言中,筆和墨是交相回響的。他似不贊成“大潑彩”和“大潑墨”,認為筆墨是不應該分家的。霍先生之用筆,於素尺方寸間蘊達著力度,這樣墨不離筆,看得出是為畫者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功力所控制的,正所謂“瘦勁方通神”,有力度方可筆下出神而達韻。
而於用“墨”,霍春陽先生說,墨法就是水法。要憑感覺,靠經驗。他提出了用墨要有體積和厚度的概念。他在用墨的時候,不是常人用的平塗和拉的方法,他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揉墨法”。他所說的“墨要有體積和厚度的概念”,就是在“揉墨”中體現的。通過“揉”,在毛筆與宣紙層層疊加中,墨的層次和變化盡顯其中。當年黃賓虹前輩總結的用墨七法,把積墨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使得其作品墨華飛動,渾厚華滋,在厚厚的積墨里呈出了“亮墨”。霍春陽先生的揉墨畫法也是自有心得,把用線疊加變為以墨反覆與紙揉磨。他畫的梅乾,就是通過渴筆和渴墨,把行筆的力度和速度控制得恰到好處。把用筆與用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墨代色,正是“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對墨的把握,使得霍春陽先生的作品單純、簡約,達到了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這樣“意足不求顏色似”,亦是畫者本色也。在霍先生的畫中,我們找不到古人摒棄的那些浮、軟,沒有骨氣、沒有神韻的“浮筆漲黑”。每一點墨到紙上都似是遊動的、透氣的,乾而不燥,濕而不浮,輕鬆但不輕飄,靈動而暗沉內力,筆輕意重,有光彩,有活力。
3、無異言而生清淨心
“情感”是文人畫的本質特徵之一。文人畫作為載體,歷來都承載了文人志士的自我心性和社會情感。他們常以筆代言,抒發胸懷,籍此作為言情達性的工具。正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稱《詩經》、《周易》、《離騷》以及自己的作品為“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文同曾向蘇軾表露:“吾乃學道未至,意有所不適,而無以遣之,故一發於墨竹。”而蘇軾畫古木竹石,只為一抒“胸中盤郁”之氣。八大山人自題其畫曰“墨點無多淚點多”,想其筆端,涕淚濡紙,他的寂寞無可奈何之境可堪一斑。大多數文人這種“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心態其原因多發乎“情性”二字,這種情懷在文人畫中經過近千年的錘鍊,已經成為他們表達思想,訴說情懷的必由之路。於是更多的藝術家在對現實的無奈之餘把精神轉向了山林,轉向了禪佛,轉向了超然於世,出現了大批的山人和居士,他們把追求絕對的精神寄託變成了他們畢生的生活理想和奮鬥目標從而偏離了現實。
霍春陽作品霍春陽作品
但“情感”並非超驗的概念,作為人們對現實的一種評價性的反映,它在不同的畫家身上體現的卻也不同。在霍春陽先生的畫中,我們很少看見那種憤世嫉俗的冷漠和天老地荒的蕭條。他的情懷正如他的名字:“春陽”,一如春天裡的朝陽般溫暖平和。他的情,是“靜”不是“憤”,是“境”而非“荒”。他說:“藝術首先要淨化自己”、“去掉一切私心雜念和浮躁氣”、“只有保持了純正純潔、質樸的心態,才會排除世俗的污染,只留清氣滿乾坤”。他一直追求“無異言而生清淨心”。只有不求異言,才能清淨下來,才能進入一種“去留無意,寵辱不驚”的境界。在歷代文人的心目中,荷花是高潔的象徵。其“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美好形象,賦予了畫家取之不盡的靈感。霍先生筆下的荷花,雖多秋荷,但少有殘敗之象,正是“秋荷獨後時,搖落見風姿”。他畫蓮蓬,題道:“蓮籽得時依舊長,文禽無事等閒來。”一派悠哉游哉澹澹的景象躍然筆端。他在創作中踐行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人格的修煉和鍛造健康的心態成為他藝術實踐的重要過程。記得霍先生在他的《雙清圖》題跋中寫道:“興來磨就三長墨,寫得芭蕉和梅花。骨格縱然清瘦甚,品高終不染塵埃。”表現出了一個文人不入俗流、我之為我的品格。
在當代,似乎更多的畫家僅僅是講情感而已,卻少有大情感者,這不僅是缺乏傳統文化底蘊的表現,也是在把藝術創造與人生修養的結合上缺乏認識的表現。從霍春陽先生的“寫意”中可以看出,在他的畫面上融進了他對《周易》的理解,不僅有寫,還有“經營”。眾所周知,《周易》表現的是宇宙萬物的秩序,是本質性的規律。霍先生將創作情感引入到萬物的秩序中,就是將小我融進大我,又以大我體現自我,從情意“悟處”著手,去營造屬於他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領地。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內斂的情性落在創作上,就表現為主觀融合客觀,以情感再創意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最簡單的一花一草在他的繪畫中,都以境界的營造融入了畫家己有的思想和情懷,這樣的“因心造境”,顯示了畫家厚重豁達的性格內涵和人格修養。
中國人的思維特徵是整體性的思維,即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大千世界中的一切生命,然後再在“圓”的體系中巨觀地把握最本質的東西。霍春陽先生的成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天分,勤奮,認識力、經驗、環境等等,雖不可或缺,然更多的還是有賴於他對中國傳統真正內涵的理解和認識,他深悟所謂“珍珠雖小,鑒包六合;鏡子再大,所照必偏”的道理,以為惟有圓,才能通,惟有通,才能天人合一,才能創作出自己達情順性的作品,使自己的藝術有源有流。創作如此,做人亦如此,這也許就是霍春陽先生一生崇尚的藝術狀態和生活準則吧。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