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工程師手冊(供配電)

電氣工程師手冊(供配電)

《電氣工程師手冊(供配電)》是2014年4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貴恆、常思浩、賀明智。

基本介紹

  • 書名:電氣工程師手冊(供配電)
  • 作者:楊貴恆、常思浩、賀明智
  • ISBN:9787122191489
  • 頁數:913頁
  • 定價:198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電氣工程師(供配電)應掌握的工程管理、電氣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業務知識,並參照全國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管理委員會頒布的《註冊電氣工程師(供配電)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大綱》編寫而成,內容涵蓋了註冊電氣工程師(供配電專業)執業資格考試專業考試要求的全部內容。全書共分為15章,內容包括:安全,環境保護與節能,負荷分級及計算,110kV及以下供配電系統,1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所址選擇及電氣設備布置,短路電流計算,11OkV及以下電氣設備選擇,35kV及以下導體、電纜與架空電路的設計,1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控制、測量、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變配電所操作電源,防雷與過電壓保護,接地,照明,電氣傳動以及建築智慧型化。
本書是電氣工程技術人員常備的工具書,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資料,對參加(供配電)註冊電氣工程師的考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安全
1·1工程建設標準電氣專業強制性條文
1·1·1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1·1·2重點掌握的設計規範條款
1·2電流對人體的效應
1·2·1常用術語
1·2·2人體的阻抗
1·2·315~100Hz範圍內正弦交流電流的效應
1·2·4直流電流的效應
1·3安全電壓及電擊防護
1·3·1常用術語
1·3·2安全電壓選擇的有關規定
1·3·3電擊防護的基本原則
1·3·4電擊防護的措施
1·3·5典型電擊防護措施的結構
1·3·6電氣裝置內的電氣設備及其防護措施的配合
1·4低壓系統接地故障的保護設計與等電位連線
1·4·1低壓系統接地故障保護的一般規定
1·4·2各種接地系統的故障保護
1·4·3等電位連線的種類
1·4·4等電位連線的套用
1·5危險環境電力裝置的特殊設計
1·5·1爆炸性氣體環境的電氣裝置設計要求
1·5·2爆炸性粉塵環境的設計要求
1·5·3火災危險環境的設計要求
1·5·4活動受限制的可導電場所的設計要求
1·5·5數據處理設備用電氣裝置的設計要求
1·6電氣設備防誤操作的要求及措施
1·6·1電氣設備防誤裝置的要求
1·6·2電氣設備防誤裝置的功能
1·6·3設計、製造及選用電氣設備防誤裝置的原則
1·7電氣工程設計的防火要求及措施
1·7·1變電站內建(構)築物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及耐火等級
1·7·2變電站內各個建(構)築物及設備的防火淨距
1·7·3一般防火要求
1·8電氣設施抗震設計和措施
1·8·1電氣設施抗震設計的一般規定
1·8·2電氣設施的抗震設計方法
1·8·3電氣設施布置
1·8·4電氣設施安裝設計的抗震要求
第2章環境保護與節能
2·1電氣設備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2·1·1電磁污染對環境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2·1·2環境質量標準和排放標準
2·1·3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2·2供配電系統設計的節能措施
2·2·1變壓器節能
2·2·2供配電系統節能
2·2·3電動機節能
2·2·4風機水泵的節能
2·2·5低壓電器的節能
2·3電能質量
2·3·1電壓偏差及其調節
2·3·2電壓波動/閃變及其抑制
2·3·3諧波及其抑制
2·3·4三相電壓不平衡度及其補償
第3章負荷分級與負荷計算
3·1負荷分級的原則及供電要求
3·1·1用戶供電系統的組成
3·1·2用電負荷的分級
3·1·3負荷分級示例
3·1·4各級負荷的供電要求
3·2負荷計算方法
3·2·1負荷計算概述
3·2·2三相用電設備組計算負荷的確定
3·2·3單相用電設備組計算負荷的確定
3·2·4尖峰電流及其計算
3·2·5供電系統的功率損耗
3·2·6企業年電能需要量的計算
3·2·7供電系統的電能損耗
第4章110kV及以下供配電系統
4·1供配電系統電壓等級選擇
4·1·1電源及供電系統的一般規定
4·1·2低壓配電系統設計原則
4·1·3供配電電壓選擇原則
4·2供配電系統的接線方式及特點
4·2·1高壓供配電系統的接線方式及特點
4·2·2高壓供配電系統中性點接地方式
4·2·3低壓配電系統的接線方式及特點
4·3應急電源和備用電源的選擇及接線方式
4·3·1應急電源和備用電源的種類
4·3·2應急電源系統
4·3·3柴油發電機組
4·3·4不間斷電源系統UPS
4·3·5應急電源EPS
4·4無功補償裝置——並聯電容器
4·4·1接入電網基本要求
4·4·2補償容量的計算
4·4·3電氣接線
4·4·4電器和導體的選擇
4·4·5保護裝置和投切裝置
第5章1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所址選擇及電氣設備布置
5·1變配電所所址選擇
5·1·1變配電所分類
5·1·2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所址選擇
5·1·335~110kV變配站站址選擇
5·2變配電所布置設計
5·2·1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布置設計要求
5·2·235~110kV變電站布置設計要求
5·3配電裝置的布置設計
5·3·1配電裝置內安全淨距
5·3·2配電裝置形式選擇
5·3·3配電裝置布置
5·3·4配電裝置內的通道與圍欄
5·3·5防火與蓄油設施
5·4變配電所對有關專業的要求
5·4·1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對有關專業的要求
5·4·235~110kV變電站對有關專業的要求
5·5特殊環境的變配電裝置設計
5·5·1污穢地區變配電裝置設計
5·5·2高海拔地區變配電裝置設計
5·5·3高烈度地震區變配電裝置設計
5·6柴油電站設計
5·6·1建設原則與設計程式
5·6·2布置形式與基礎設計
5·6·3通風降噪系統設計
5·6·4電氣系統設計
第6章短路電流分析
6·1短路電流的計算
6·1·1概述
6·1·2電力系統短路過程分析
6·1·3高壓系統短路電流計算
6·1·4低壓系統短路電流計算
6·1·5短路電流計算結果的套用
6·2短路電流的影響
6·2·1短路電流的電動力效應
6·2·2短路電流的熱效應
6·2·3影響短路電流的因素
6·2·4限制短路電流的措施
第7章110kV及以下電氣設備選擇
7·1常用電氣設備選擇的技術條件和環境條件
7·1·1一般原則
7·1·2技術條件
7·1·3環境條件
7·1·4環境保護
7·2高壓變配電設備及電氣元件的選擇
7·2·1電力變壓器
7·2·2高壓斷路器
7·2·3高壓熔斷器
7·2·4高壓隔離開關
7·2·5高壓負荷開關
7·2·672·5kV及以上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
7·2·7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
7·2·8電流互感器
7·2·9電壓互感器
7·2·10限流電抗器
7·2·11中性點設備
7·2·12過電壓保護設備
7·2·13絕緣子及穿牆套管
7·3低壓配電設備及電器元件的選擇
7·3·1低壓電器選擇的一般要求
7·3·2常用低壓電器
7·3·3低壓配電線路的保護及保護電器的選擇
第8章35kV及以下導體、電纜及架空線路的設計
8·1導體的選擇和設計
8·1·13~35kV配電裝置導體的選擇
8·1·2低壓配電系統導體的選擇
8·2電線、電纜的選擇和設計
8·2·1電線、電纜導體材質
8·2·2電線、電纜芯數
8·2·3電線、電纜絕緣水平
8·2·4電纜絕緣類型
8·2·5電纜外護層類型
8·2·6控制電纜及其金屬禁止
8·2·7電力電纜導體截面
8·3電纜敷設的設計
8·3·1一般規定
8·3·2敷設方式選擇
8·3·3地下直埋敷設
8·3·4保護管敷設
8·3·5電纜構築物敷設
8·3·6其他公用設施中纜敷
8·3·7水下敷設
8·4電纜防火與阻燃設計
8·4·1阻燃與耐火電纜及其分級
8·4·2電纜的防火與阻燃措施
8·4·3電纜的防火與阻燃設計
8·5架空線路設計要求
8·5·1架空電力線路徑
8·5·2氣象條件
8·5·3導線、電線、絕緣子和金具
8·5·4絕緣配合、防雷和接地
8·5·5桿塔及其相關設計要求
第9章110kV及以下變配電所控制、測量、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
9·1變配電所控制、測量與信號設計
9·1·1變配電所控制系統
9·1·2變配電所電氣測量
9·1·3變配電所電能計量
9·1·4直流換流站的電氣測量
9·1·5計算機監控系統的測量
9·1·6儀表裝置安裝條件
9·1·7二次迴路的保護與控制
9·1·8信號系統
9·2電氣設備和線路繼電保護的配置、整定計算及選型
9·2·1電力變壓器保護
9·2·2電力線路保護
9·2·3母線保護
9·2·4電力電容器和電抗器保護
9·2·53kV及以上電動機保護
9·3變配電所自動裝置及綜合自動化的設計
9·3·1自動重合閘裝置
9·3·2備用電源和備用設備的自動投入裝置
9·3·3自動低頻低壓減負荷裝置
9·3·4變配電所綜合自動化設計
9·3·5變配電所控制室布置的一般要求
第10章變配電所操作電源
10·1直流操作電源設計
10·1·1直流負荷
10·1·2直流系統的接線
10·1·3蓄電池容量計算
10·1·4蓄電池充電裝置
10·1·5直流屏(櫃)
10·1·6直流系統設備布置
10·2UPS電源設計
10·2·1UPS的主要性能指標
10·2·2UPS的主要組成部分
10·2·3UPS的冗餘連線及常見配置形式
10·2·4UPS的容量計算
10·3交流操作電源設計
10·3·1不帶UPS的交流操作電源
10·3·2帶UPS的交流操作電源
第11章防雷及過電壓保護
11·1電力系統過電壓的種類和過電壓水平
11·1·1系統運行中出現於設備絕緣上的電壓
11·1·2電氣設備在運行中承受的過電壓
11·1·3電力系統過電壓水平
11·1·4絕緣配合
11·2交流電氣裝置過電壓保護設計要求及限制措施
11·2·1暫時過電壓(工頻過電壓、諧振過電壓)及其保護
11·2·2操作過電壓及其保護
11·2·3雷電過電壓及其保護裝置
11·2·4高壓架空線路的雷電過電壓保護
11·2·5發電廠和變電所的雷電過電壓保護
11·2·6配電系統的雷電過電壓保護
11·2·7旋轉電機的雷電過電壓保護
11·3建築物防雷的分類及措施
11·3·1雷電活動規律
11·3·2建築物防雷的分類
11·3·3建築物防雷措施
11·3·4電涌保護器
11·4建築物防雷和防雷擊電磁脈衝設計的計算方法和設計要求
11·4·1防雷裝置
11·4·2滾球法確定接閃器的保護範圍
11·4·3防雷擊電磁脈衝的計算方法與設計要求
第12章接地
12·1A類電氣裝置的接地
12·1·1A類電氣裝置接地的一般規定
12·1·2A類電氣裝置保護接地的範圍
12·1·3A類電氣裝置的接地電阻
12·1·4A類電氣裝置的接地裝置
12·2接地電阻的計算
12·2·1接地電阻的基本概念
12·2·2土壤和水的電阻率
12·2·3自然接地極接地電阻的計算
12·2·4人工接地極接地電阻的計算
12·2·5架空線路桿塔接地電阻的計算
12·3低壓系統接地形式及B類電氣裝置的接地
12·3·1低壓系統接地形式
12·3·2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與總等電位連線
12·3·3B類電氣裝置的接地裝置和保護導體
12·4接觸電位差與跨步電位差的計算
12·4·1接觸電位差與跨步電位差的概念
12·4·2入地故障電流及電位升高的計算
12·4·3接觸電位差與跨步電位差的計算方法
第13章照明
13·1照明方式和照明種類
13·1·1基本術語
13·1·2照明方式的分類及其確定原則
13·1·3照明種類及其確定原則
13·2照度標準及照明質量
13·2·1照明數量和質量
13·2·2照明標準值
13·3光源及電氣附屬檔案的選用和燈具選型
13·3·1照明光源的類型、特性及其選擇
13·3·2照明燈具的選擇與布置
13·4照明供電及照明控制
13·4·1照明電壓
13·4·2照明配電系統
13·4·3導體選擇
13·4·4照明控制
13·5照度計算
13·5·1利用係數法
13·5·2概算曲線法
13·5·3比功率法(單位容量法)
13·5·4逐點計算法
13·6照明工程節能標準及措施
13·6·1照明節能原則
13·6·2照明節能的主要技術措施
13·6·3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
第14章電氣傳動
14·1電氣傳動系統的組成與分類
14·1·1電動機
14·1·2電源裝置
14·1·3控制系統
14·2電動機選擇
14·2·1選擇電動機的基本要求
14·2·2直流電動機與交流電動機的比較
14·2·3電動機的選擇
14·2·4電動機結構形式的選擇
14·2·5電動機的四種運行狀態
14·2·6電動機的容量(功率)計算
14·2·7電動機的校驗
14·3交、直流電動機的啟動方式及啟動校驗
14·3·1電動機啟動的一般規定與啟動條件
14·3·2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啟動方式及啟動校驗
14·3·3同步電動機的啟動及其計算方法
14·3·4直流電動機的啟動
14·4交、直流電動機調速技術
14·4·1直流電動機調速
14·4·2交流電動機調速
14·5交、直流電動機的電氣制動方式及計算方法
14·5·1機械制動
14·5·2能耗制動
14·5·3反接制動
14·5·4回饋制動
14·5·5低頻制動
14·6電動機保護配置及計算方法
14·6·1低壓電動機保護的一般規定
14·6·2短路和接地故障保護電器選擇
14·6·3過載與斷相保護電器的選擇
14·7低壓電動機控制電器的選擇
14·7·1低壓交流電動機控制迴路的一般要求
14·7·2低壓交流電動機的主迴路
14·7·3啟動控制電器的選擇
14·8電動機調速系統性能指標
14·8·1靜態性能指標
14·8·2動態性能指標
14·9PLC的套用
14·9·1PLC的系統組成
14·9·2PLC的軟體與彙編語言
14·9·3PLC的工作原理
14·9·4PLC的網路通信技術
14·9·5PLC的分類與主要技術指標
第15章建築智慧型化
15·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及消防聯動控制
15·1·1建築分類和耐火等級
15·1·2系統保護對象分級及火災探測器設定部位
15·1·3系統構成與選擇
15·1·4消防控制室的設計
15·1·5探測報警系統設計
15·1·6消防聯動控制系統設計
15·1·7報警區域與探測區域的劃分
15·1·8火災探測器的選擇
15·1·9布線與系統供電
15·1·10相關設備與裝置的設定
15·1·11相關係統的設定
15·2建築設備監控系統
15·2·1一般規定
15·2·2系統網路結構
15·2·3冷凍水及冷卻水系統
15·2·4熱交換系統
15·2·5採暖通風及空氣調節系統
15·2·6生活給水、中水與排水系統
15·2·7供配電系統
15·2·8公共照明系統
15·2·9電梯和自動扶梯系統
15·2·10建築設備監控系統節能設計
15·2·11監控表
15·3安全防範系統
15·3·1安全防範系統的概念及總體要求
15·3·2入侵報警系統
15·3·3視頻安防監控系統
15·3·4出入口控制系統
15·3·5電子巡查系統
15·3·6停車庫(場)管理系統
15·3·7訪客對講系統
15·3·8住宅(小區)安全防範系統
15·4計算機網路系統
15·4·1網路設計原則
15·4·2網路拓撲結構與傳輸介質的選擇
15·4·3網路連線部件的配置
15·4·4作業系統軟體與網路安全
15·4·5廣域網連線
15·4·6網路套用
15·5通信網路系統
15·5·1數字程控用戶電話交換機系統
15·5·2數字程控調度交換機系統
15·5·3會議電視系統
15·5·4無線通信系統
15·5·5多媒體現代教學系統
15·6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15·6·1有線電視系統設計原則
15·6·2接收天線
15·6·3自設前端
15·6·4傳輸與分配網路
15·6·5衛星電視接收系統
15·6·6線路敷設
15·6·7供電、防雷與接地
15·7廣播音響系統
15·7·1公共廣播系統的傳輸方式
15·7·2廣播音響系統的分類
15·7·3廣播音響系統的組成
15·7·4廣播音響設備
15·7·5公共廣播系統及其設計
15·7·6廳堂擴聲音響系統及其設計
15·7·7同聲傳譯系統
15·8呼叫信號及信息顯示系統
15·8·1呼應信號系統設計
15·8·2信息顯示系統設計
15·8·3信息顯示裝置的控制
15·8·4時鐘系統
15·8·5設備選擇、線路敷設及機房
15·8·6供電、防雷及接地
15·9建築物內綜合布線系統
15·9·1系統構成
15·9·2系統分級與組成
15·9·3系統設計
15·9·4工作區子系統
15·9·5配線子系統
15·9·6幹線子系統
15·9·7管理子系統
15·9·8設備間子系統
15·9·9建築群子系統
15·9·10進線間子系統
15·9·11系統指標
15·9·12電氣防護及接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