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寺(永靖雷音寺)

雷音寺(永靖雷音寺)

雷音寺位於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區公路的左側,距市區約4公里。傳說古時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後被風沙所埋。1989年,由國內外佛教團體和敦煌市佛教協會捐贈,重建了雷音寺。1991年6月落成開光,並對遊人開放。

基本介紹

永靖雷音寺介紹,第一台,第二台,第三台,總結,乘車路線,

永靖雷音寺介紹

位於永靖縣鹽鍋峽鎮小茨村黃河湟水河的交匯處,整個建築坐南朝北,依山取勢,寺院重疊,以集中、緊湊、高雅著稱。設計以中軸線展開,橫向左右對稱,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渾然一體。寺院顯得非常莊重宏偉、氣勢非凡
雷音寺的創建年代因年代久遠已無法考證,據建國初期本村老人回憶始建於唐初,在清同治年間達到鼎盛時期,其建築的宏偉,香火的旺盛,非一般寺院可比。只可惜毀於隨後的戰火之中。幸寺院舊址依在,位於今寺西北角300米處的一座古城之中。
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開放,雷音寺於2002年開始籌備重建,在修建過程中,得到了各方善男信女的慷慨資助的大力支持,經過七年的漸次修建,才形成現有的規模。雷音寺占地面積6478平方米,建築面積963平方米,整個建築分三個台面:

第一台

位於山前平地,由天王殿,即“山門”,左右廂房組成。天王殿為磚木結構,脊獸各異,青瓦壓頂,面闊三間,門額是:“雷音寺”三個貼金大字寺前置石獅一對,給人以一種肅穆威嚴之感。天王殿中央供奉大肚彌勒像,面帶微笑,慈祥和藹,給人一種親切感,背靠韋馱護法像,兩旁分別為“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四大天王站像。 緊挨天王殿的是東西廂房,廂房為兩層磚混結構的全封閉樓房,內設方丈室、客廳、寮房等。

第二台

位於山腳處,東西各建古典式配殿兩間,東為“金花殿”,西為“觀音殿”。金花殿供奉“九天聖母”“金華仙姑”和“黑池龍王”三尊坐神,材質均為銅鑄,高2.3米。兩側供奉三位行神坐轎,由紫檀木雕成,技藝精湛,神像為銅鑄,妙想莊嚴,在各寺廟中可推上乘之作。觀音殿正面排列著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菩薩坐像,均為高2.3米的銅像。觀音菩薩盤膝坐蓮,一手持淨瓶,內盛甘露,一手持柳枝,象徵甘露遍灑人間,不記春秋。文書菩薩坐騎青獅,頭結玉髻為“智”手持寶劍為智慧利劍,謂之“智慧威猛”。
雷音寺
雷音寺

第三台

位於半山坡,靠山的大雄寶殿為寺內主殿,層樓結構,重檐歇山頂,高16米,占地面積242平方米,整個大殿起脊臥閣,四面飛檐,彩墩拱斗,氣勢雄偉,蔚為壯觀。殿內正面為三尊高3.3米的銅鑄佛像,分別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三尊大佛面帶慈容,坐下是蓮花台座,下有須彌金剛台,雕刻精細,工藝精湛。兩側為泥塑十八羅漢,有怒目做法,降龍伏虎的;有溫良典雅,捧讀經書的;有凝目沉思,托腮假寐的;其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大殿四壁和二層板壁上繪製有精美的壁畫,面積約130平方米,內容有佛、菩薩弟子、諸天經典故事,線條流暢,色澤清麗。在寺院東側還有一院,院內建有磚混結構平頂房11間,作為寺院的齋院。
雷音寺
2015年02月24日,甘肅永靖縣雷音寺起火 ,大雄寶殿被燒毀。此次火災中保護財產價值約1500萬元,疏散人員23人。雷音寺建築面積2180平方米,過火面積約690平方米。

總結

現有雷音寺是本世紀初新恢復修建的一座寺院,但由於它取山河之勝,建築宏大,富麗堂皇,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藝術價值。雷音寺現已成為黃河三峽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景點,這座寺院以嶄新的面貌吸引著眾多的香客和遊人的到來。

乘車路線

蘭州西站坐去鹽鍋峽鎮的汽車,至小茨溝村下車。(溫馨提醒,買票的時候買到焦家村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