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起

雷思起(1826-1876),字永榮,號禹門,雷景修第三子。少隨父參與建造定陵(鹹豐陵寢),同治四年(1865年)因建陵有功,以監生賞鹽大使銜。

家族,生平,

家族

雷思起,字永榮,號禹門,道光六年(1826)生於北京,卒於光緒二年(1876),是雷景修的第三子。這位第六代樣式雷順利承繼祖業,執掌清內務府樣式房掌案名目。其時,樣式房燙畫樣人共有16名,其中雷家就占了5名,除思起、廷昌父子二人及侄廷芳外,還有族兄雷思躍及其子廷棟。樣式雷世家達到了興旺發達的高峰。

生平

在其祖父雷家璽設計嘉慶皇帝的昌陵後,雷思起接續建造帝陵技藝,承擔起設計鹹豐帝在清東陵的陵寢——定陵的重要任務。鹹豐帝即位後,即委派重臣組織欽天監堪輿人員與樣式房雷思起等人,到遵化縣的東陵地區卜選陵寢吉地。在確定乾隆裕陵以西二里的平安峪為“萬年吉地”後,樣式雷設計了多種建陵圖樣。定陵於鹹豐九年(1859)始建。文宗奕詝於鹹豐十一年(1861)崩逝於熱河行宮,同治四年(1865)葬於定陵。雷思起因建陵有功,以監生欽賞鹽場大使,為五品職銜。其後,在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為慈安、慈禧兩太后在普祥峪、菩陀峪勘察萬年吉地時,雷思起也應召隨同前往。雷思起在設計修建定東陵的過程中,因勞瘁而去世。定東陵的工程由其子繼續完成。
同治十二年(1873),載淳親政,結束了兩太后垂簾聽政的局面。皇帝為迎接慈禧太后四十壽辰決定重修圓明園。雷思起獻上全盛時期的《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全圖》。慈禧太后要求雷思起在一個月內做出所修宮殿的畫樣和燙樣。雷思起帶領雷廷昌和樣式房匠人,夜以繼日製作出萬春園大宮門、天地一家春、清夏堂、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等全部施工所需的畫樣和燙樣。皇帝、皇太后親自審查重修方案,估算和捐辦所需銀兩,看風水,擇吉日,然後頒布諭旨:圓明園重修工程於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十九日正式開工。
在重修圓明園過程中,皇帝、皇太后五次召見雷思起,審查修改畫樣,督促施工,降旨鼓勵,論功行賞。先是每月為雷思起增加津貼和飯銀十兩,繼之欽賞雷思起二品頂戴。
但是同治重修圓明園遇到很大困難,同治帝被迫在當年七月二十九日發出圓明園即行停工的上諭。修園半途而廢。樣式雷所制的數千張畫樣和燙樣卻保留下來了,成為後人研究圓明園和清代建築工藝與造園藝術的寶貴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