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

(2009年3月27日雲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2009年3月27日雲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
  • 通過:2009年3月27日
  • 行施:2009年5月1日
  • 類型:條例條令
全文,條例說明,審議意見報告,審議結果報告,相關報導,

全文

第一章 總則
(2009年3月27日雲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 2009年3月27日雲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公布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身體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職業病防治活動。
本條例所稱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第三條 職業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政府領導、部門監管、用人單位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保障工作經費,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
第五條 省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負責全省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州(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負責用人單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的監督檢查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加強對工傷保險的監督管理,落實參保職業病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住房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部門(以下簡稱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職業病防治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工會應當督促和協調用人單位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第六條 用人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病防治責任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加強職業病防治管理,使勞動者得到職業衛生保護。
第七條 衛生、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司法等部門應當做好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及標準、知識的宣傳。
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應當開展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公益宣傳。
每年4月25日至5月1日為全省職業病防治宣傳周。
第八條 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職業病防治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預防
第九條 礦山、冶金、化工、建材、有機溶劑、放射及其他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立項論證應當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提出職業衛生防護意見。
第十條 涉及國家職業病分類和目錄的新建、改建、擴建或者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建設項目),有關部門在審批時,應當要求建設單位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並將批准的報告作為審批的條件。
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按照國家《職業病目錄》、《高毒物品目錄》和《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執行。
第十一條 建設項目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由省或者州(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具體審批許可權按照國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規定辦理。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和專家評審意見材料之日起20日內作出審核決定。
第十二條 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中確定為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取得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資質認證的設計單位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
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應當經原審批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審查,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要求的方可施工。
第十三條 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未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以及在竣工驗收時職業病防護設施未經原審批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的衛生行政部門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十四條 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建設單位委託取得國家和省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設定職業病防護設施,建立職業衛生制度,採取有效防治措施,使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濃度和強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契約時,應當將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工傷保險等待遇如實告知勞動者,並在勞動契約中載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負責人應當接受職業衛生管理培訓,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依法組織本單位的職業病防治工作。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勞動者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配置符合衛生防護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並保證其有效運轉,發放符合衛生防護標準的職業病防護用品並監督勞動者使用。
勞動者應當參加用人單位組織的培訓,學習和掌握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規章和操作規程,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提高自我健康保護意識。
第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委託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場所進行監測,其中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作業場所的監測每年不得少於1次,涉及高毒物品作業場所的監測每個月不得少於1次。
第十九條 放射、高毒作業人員應當經有關部門培訓並考試合格後,方可從事相應工作,其中放射作業人員應當取得省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放射工作人員證》。
第三章 職業健康監護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掌握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狀況,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根據勞動者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組織勞動者到取得資質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進行健康檢查。
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和應急時的健康檢查以及離崗後的醫學隨訪。
職業健康檢查的周期按照衛生部制定的《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進行。
第二十一條 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接受職業健康檢查應當視為正常出勤,並承擔職業健康檢查、醫學觀察和醫學隨訪的費用。
勞動者應當參加用人單位組織的職業健康檢查。
第二十二條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進行健康檢查時,用人單位應當提供下列資料:
(一)本單位的基本情況;
(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分布、接觸人數、監測的濃度或者強度等資料;
(三)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及原輔材料、產品名稱等基本情況;
(四)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應急救援方案及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本人,並對涉及勞動者的個人隱私予以保密。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健康損傷或者需要複查的,應當及時通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
勞動者有權向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或者用人單位索要檢查結果,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或者用人單位應當無償提供。
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對有職業禁忌或者身體健康狀況不適宜原崗位的勞動者,應當及時調離並妥善安置;對需要複查或者醫學觀察的,應當按照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的要求安排複查和醫學觀察。
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應當做到1人1檔。
第二十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障從事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各種用工形式的勞動者,享有同等職業病防治待遇。
第四章 職業病防治服務
第二十七條 提供職業病防治服務的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包括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和職業病診斷機構。
開展職業衛生服務應當取得省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資質證書》、《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批准證書》、《職業病診斷機構批准證書》,證書有效期為4年。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當在批准的範圍和有效期內開展職業衛生服務,並對出具的技術報告負責。
鼓勵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根據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和公益性職業衛生服務工作。
省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職業衛生服務機構的有關信息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八條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按照衛生部制定的評價規範,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和職業病控制效果評價,並在接受建設單位委託後60日內出具評價報告,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時間的,應當說明理由,並與建設單位協商確定。
評價報告應當科學、公正、客觀、真實。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應當組織5名以上專家對預評價報告進行技術審查,並將專家評審意見作為預評價報告的附屬檔案。
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當依法對涉及建設單位的技術、商業秘密及勞動者個人隱私予以保密。
第二十九條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在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時,應當開展現場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等情況,依照衛生部制定的《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查,不得缺項、漏項。
開展職業健康檢查應當使用由省衛生行政部門統一格式的《雲南省職業健康檢查表》。
第三十條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自體檢結束之日起30日內向用人單位提供職業健康檢查總體報告、個人結果通知書和職業健康檢查表。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時間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告知用人單位。
職業健康檢查總體報告應當對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並明確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
第三十一條 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應當按照統計年度匯總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並將匯總資料和疑似患有職業禁忌症的勞動者名單,報告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
健康檢查機構發現突增疑似職業病的情況,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三十二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向職業病診斷機構提出職業病診斷申請的,應當提供診斷所需資料。
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依據職業病診斷標準,結合申請人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史、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臨床表現與醫學檢查結果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並在30日內作出診斷。
第三十三條 勞動者離開原崗位或者原用人單位後,兩年內出現疑似職業病症狀的,可以向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診斷,申請人應當提供診斷所需資料。
第三十四條 職業病診斷機構對不能確診的疑似職業病病人,應當進行醫學檢查或者醫學觀察後再作出診斷。
第三十五條 省、州(市)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本條例公布之日起3個月內,指定並公布具備條件的機構作為職業病診斷鑑定機構,負責職業病診斷鑑定工作。
職業病診斷鑑定機構應當自接到診斷鑑定申請10個工作日內完成材料審核,並在60日內作出診斷鑑定。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對職業病診斷結論有異議的,在接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可以向作出診斷的職業病診斷機構所在地的州(市)衛生行政部門申請首次鑑定。當事人對首次鑑定結論不服的,自接到職業病診斷鑑定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向省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最終鑑定。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之日起30日內直接向省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最終鑑定。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向職業病診斷鑑定機構提出診斷鑑定申請的,應當提供診斷鑑定所需資料。
第三十七條 經職業病診斷機構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委員會診斷、鑑定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應當認定為工傷,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和其他職業病待遇;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單位承擔。
第三十八條 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技術服務、健康檢查、診斷及鑑定的收費標準,由省衛生行政部門會同省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第五章 監督檢查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依據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及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按照職責劃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及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診斷、鑑定等活動進行監督檢查。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監督制度,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畫,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場所及用人單位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
衛生行政部門實施監督檢查,不得收取費用。
第四十一條 衛生行政部門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有權進入用人單位和職業病危害現場,了解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崗位分布和接觸人員情況;用人單位應當及時提供本單位的生產工藝、布局、流程、崗位設定、用工情況、職業衛生服務機構出具的技術報告等相關資料協助監督檢查。
第四十二條 省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對取得職業衛生服務資質的機構進行日常監督檢查與年度考核,對日常監督檢查或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或者檢查仍不合格的,註銷其資質。
第四十三條 職業衛生監督執法人員應當依法經過資格認定,開展執法監督工作。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建設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逾期不改正的,提請有關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許可權責令停建、關閉:
(一)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危害預評價,或者預評價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核同意,擅自開工的;
(二)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職業衛生防護設施未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
(三)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的防護設施設計,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擅自施工的;
(四)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竣工前未進行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以及竣工驗收時未經衛生行政部門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擅自投入生產和使用的。
第四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產生職業病危害的作業。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第三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提交有關材料;逾期不提交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六條 職業衛生服務機構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以及違反國家技術規範、標準、程式進行職業衛生服務工作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省衛生行政部門吊銷其職業衛生服務資質。
第四十七條 職業衛生評審專家和職業衛生服務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衛生行政部門取消其專家資格或者吊銷其服務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範圍從事職業衛生服務工作的;
(二)收受當事人的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
(三)出具虛假證明檔案的;
(四)其他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規範、標準及程式進行職業衛生服務工作的。
第四十八條 衛生以及其他有關部門違反本條例規定,由上級機關或者本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通報批評。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對單位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建設項目,發給項目有關證明檔案、資質證明檔案或者予以批准的;
(二)對已經取得有關證明檔案的建設項目不履行監督檢查職責的;
(三)發現用人單位存在職業病危害,可能造成職業病危害事故,不及時依法採取控制措施的;
(四)其他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九條 本條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條例說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託,就《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制定條例(草案)的必要性
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是關係到維護廣大勞動者健康及其合法權益,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2002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實施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工作穩步推進,我省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面臨艱巨任務:一是職業病危害行業較多,危害因素種類複雜。我省素有有色金屬王國之稱,有毒有害企業眾多,粉塵類職業病危害行業主要集中在水泥、採石、冶金、耐火材料、煤炭;工業毒物類主要集中在化工、化肥、噴塗、彩印、建材、冶煉,職業病的種類主要為塵肺病和有毒氣體中毒。初步統計,截止2007年底,全省已申報有職業危害企業2890家,報告急性職業中毒731例,其他慢性職業中毒2753例。二是接觸職業危害人數眾多,發病率高,但職業健康檢查率低。到2007年底,全省報告有接觸職業危害290736人,累計發生塵肺病例14215例,累計死亡4587例,病死率323%,現患塵肺病9628例;2007年,99084人參加了職業健康檢查,檢查率3408%,檢出職業病7532例,檢出率高達76%。三是作業場所較少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2007年,全省87家企業、3903個作業場所開展了職業危害因素的監測,為數不多的建設項目按職業病防治法的要求進行了職業衛生審查。四是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能力和監督能力薄弱。截止2007年底,全省有專門的職業病防治機構17個,專業技術人員997人,職業健康檢查機構49家,職業病診斷機構16家,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與評價機構18家;專門的職業衛生監督科室3家,專業的職業衛生監督員約50人。上述問題引起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我省箇舊市肺癌發病率高及如何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都先後作出過重要批示,要求政府有關部門研究落實。因此,有必要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結合雲南實際,制定我省職業病防治的地方性法規。
二、條例(草案)的起草經過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和省人民政府2008年立法工作計畫,省衛生廳起草了《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送審稿)》報省政府審批。省政府法制辦收到送審稿後,按照立法程式的規定,傳送16個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及部分管理相對人單位徵求意見;先後在箇舊市、昆明市召開了衛生、法制、發改委、經委、國土、環保、建設、安監等部門參加的立法調研座談會;召開了省直有關部門座談會,聽取了省發改委、省勞保廳、省經委、省建設廳、省國土廳、省安監局、省煤監局等17個省級部門的意見;召開了專家論證會,聽取了法律專家和醫療衛生專家的意見。然後,著重協調和採納了各有關部門的不同意見並上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經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條例(草案),並經2008年8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形成省人民政府議案,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三、條例(草案)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關於有關部門職業病防治的職責
為使有關部門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協調配合,條例(草案)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對有關部門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職責作了明確規定:省衛生行政部門統一負責全省職業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察等部門負責用人單位作業場所職業衛生安全的監督檢查工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工傷保險的監督管理,落實參保職業病病人的工傷保險待遇;衛生、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司法行政等部門要做好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及標準、知識的宣傳;工會要督促和協調用人單位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第五條)。
(二)關於職業病預防
職業病防治工作實踐證明,控制職業危害必須從源頭抓起,堅持預防是職業病防治工作成敗的關鍵。只有通過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形成預防工作的合力,才能達到有效預防職業病的目的。因此,條例(草案)不僅規定了衛生等有關部門在審批建設項目時,應當做好預評價審批、防護設施設計審查和防護設施竣工驗收等工作,還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在預防工作中的責任,要求其應當在作業場所設定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防護設施、定期對作業場所進行監測,明確規定職業病危害嚴重的作業場所每年必須至少監測1次,高毒物品作業場所每月至少監測1次(第九、第十、第十二條,第十五條至第十八條)。
(三)關於職業健康監護
切實搞好職業健康監護對於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條例(草案)作出了三項規定:一是規定了勞動者的知情權。用人單位應當及時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勞動者本人。職業健康檢查機構發現健康損傷或者需要複查的,應當及時通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有權向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或者用人單位索要檢查結果;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或者用人單位應當無償提供(第二十三條)。二是規定了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工衛生檔案和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做到一人一檔(第二十五條)。三是規定了勞動者的平等權。用人單位應當保障從事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各種用工形式的勞動者,享有同等職業病防治待遇(第二十六條)。
(四)關於職業病防治服務
職業衛生服務機構依法提供職業病防治服務,維護勞動者的相關合法權益是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環節。因此,條例(草案)作出三項規定:一是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必須進行現場調查方可出具體檢報告(第二十九條)。二是職業健康檢查項目應當按照規範進行,不得缺項、漏項(第三十條)。三是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的內容應當包括職業健康檢查總體報告、個人結果通知書、職業健康檢查表、干預措施及改進建議等(第三十、三十一條)。
以上說明和條例(草案)是否妥當,請審議。

審議意見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主任會議的委託,我代表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向常委會本次會議作關於《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審議意見的報告。
條例草案於2008年8月21日經省人民政府第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收到省人民政府議案後,及時召開政府有關部門和部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各委員會、辦公廳、研究室領導參加的論證會,廣泛聽取意見。在此基礎上,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於2008年10月27日召開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現將審議意見報告如下:
一、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認為,自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實施以來,我省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較多、接觸人員擴大、發病率較高、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病檢測不到位等較為突出的問題和困難,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因此,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結合雲南省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省情的職業病防治地方性法規是十分必要的。
二、條例《草案》的起草過程
《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草案)》是按照省人大常委會2008年立法工作計畫的安排起草的。起草小組先後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在省內部分州(市)進行立法調研,並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到廣東、廣西學習考察。多次召開相關部門座談會、專家論證會,聽取了部分法律專家、衛生醫療專家等有關人員的意見,並將條例(徵求意見稿)傳送16個州(市)相關部門併網上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提前介入,自始至終參與了法規的起草、調研、論證、修改等各項工作。
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認為,條例草案根據國家職業病防治法確定的原則,緊密結合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實際,突出了政府職能部門在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職責和用人單位的義務,強調了勞動者的知情權、受治療權等基本權利,體現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要求。
三、對條例(草案)的有關修改意見
(一)關於強化政府職責
職業病防治涉及到政府的多個職能部門,為加強縣以上人民政府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領導,使政府各職能部門既各負其責,又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建議在條例草案第四條增加“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職業病危害事件預案”的內容;為保證建設項目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民主化、科學化決策,建議在第九條增加“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參加論證”的內容;為提高我省職業病防治水平,根據各方面意見,建議在條例草案第二十七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即“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當根據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開展科學研究”。
(二)關於加強對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
職業衛生服務機構依法提供職業病防治服務,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環節。鑒於部分職業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建議在條例草案第三十三條後面新增加一條,定為第三十四條,即“勞動者離開原崗位或者原用人單位後,二年內出現疑似職業病症狀的,可向居住地或者原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診斷,同時提供診斷所需資料,職業病診斷機構應當依法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進行診斷。”後麵條款順延。為使患職業病的職工得到及時救治,維護其合法權益,建議在條例草案第三十六條後面新增加一條,定為第三十八條,即“經職業病診斷機構或者職業病鑑定委員會診斷鑑定為職業病的職工,應當認定為工傷,並按照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後麵條款順延。
(三)關於職業病防治經費的投入
據相關部門的人員到省外考察了解,兄弟省(區)對職業病防治的經費投入較大,如廣東近年來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職業病防治經費,而我省投入較少,難以適應職業病防治工作開展的需要,建議在條例草案修改中增加相應內容,增加資金投入。
此外,委員會還對條例草案中的個別條款作了調整、刪減,並對一些文字作了訂正,對此不再一一贅述。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審議結果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去年11月,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是關係到維護廣大勞動者身體健康及其合法權益,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自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全面貫徹實施以來,我省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省份,職業病防治工作任務十分艱巨,職業危害成為威脅勞動力資源可持續發展,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衛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結合雲南實際,儘快制定職業病防治的地方性法規,是十分必要的。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草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見和建議。會後,法制委員會同教科文衛工委、省政府法制辦、省衛生廳對審議意見進行了研究。按照常委會領導的要求,分別召開了企業職工、專家和部門、部分在昆常委三個座談會,對草案進行論證,併到職業病防治任務較重的宣威、霑益進行專題調研,聽取基層人大及政府有關部門和一些企業的意見。同時,在網上公布了條例草案,徵求社會的意見。在此工作的基礎上,法制委員會對條例進行認真地研究和修改。3月3日,法制委員會召開第十一次會議進行了統一審議,形成了條例草案修改稿。現將審議結果報告如下:
一、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教科文衛工委以及其他方面的意見,我們在條例草案修改稿中增加了以下一些內容:
第一、為強調依法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增加了四個方面內容。一是規定“勞動者離開原崗位或者原用人單位後,兩年內出現疑似職業病症狀的,可以向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診斷,申請人應當提供診斷所需資料”,作為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三十三條;二是規定了“經職業病診斷機構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委員會診斷或者鑑定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應當認定為工傷,並按照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作為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三十七條;三是規定了職業病診斷機構和診斷鑑定機構作出診斷和診斷鑑定的時限分別為30日和60日,即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三十二條和第三十五條;四是在條例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五條中對用人單位不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和勞動者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的行為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二、為了強化衛生部門的監督檢查責任,增加了“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職業衛生監督制度,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畫,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場所及用人單位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衛生行政部門實施監督檢查,不得收取費用”的內容,作為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四十條。
第三、為提高我省職業病防治水平,增加了“職業衛生服務機構應當根據我省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和公益性職業衛生服務工作”的內容,作為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二十七條第三款。
第四、為了便於衛生部門及時掌握新增職業病的情況,增加了“健康檢查機構發現突增疑似職業病的情況,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作為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三十一條第二款。
二、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條例草案第四條關於政府職責的規定太原則,力度也不夠,建議進一步強化政府職責並作具體明確的規定。經同有關部門研究後,採納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對政府的防治職責作了強化,將該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將職業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保障工作經費;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制定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預案”。
三、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條例要有針對性,要突出雲南職業病防治重點,建議條例第九條對需要論證的建設項目要界定清楚。經同衛生部門協商後,對該條進行了修改,將衛生部門參與立項論證的建設項目界定為“礦山、冶金、化工、建材、有機溶劑、放射等職業病危害嚴重行業的建設項目”。
四、根據2006年7月衛生部頒布的《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規定,將條例草案第十一條衛生部門審核預評價報告的時間由30天縮短為20天,並將原由衛生部門組織進行的專家評審,調整為由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同時,在條例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八條中,增加了“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應當組織5名以上專家對預評價報告進行技術審查,並將專家評審意見作為預評價報告的附屬檔案”的內容。
五、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和其他收集到的意見,我們在條例草案第十七條規定了用人單位負責人應當接受職業衛生管理培訓,規定了用人單位要對勞動者進行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規定了勞動者本人要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自我健康保護意識。
六、根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和管理相對人的意見,我們對法律責任部分進行了修改,參照上位法的規定,將原條例草案第四十七條的原則規定進行細化,明確了應當追究法律責任的四種情形,作為條例草案修改稿的第四十八條。
七、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管理相對人提出,建議對用人單位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時間作出具體規定。在現實生活中,不同崗位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的周期不同,本條例不宜一一列舉。鑒於衛生部制定的《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對此已有具體要求,因此,為便於實踐中操作,經研究,在第二十條中增加了“職業健康檢查的周期按照衛生部制定的《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範》進行”,作為該條的第三款,同時對原條款的文字表述也作了一些修改。
另外,根據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及論證階段收集的意見,還對部分條款進行了調整和合併,對其他一些文字進行了修改。
法制委員會認為,經常委會會議一審後形成的草案修改稿,充分吸收了常委會組成人員、教科文衛工委和其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修改情況於3月17日向主任會議作了匯報,該條例已基本成熟,建議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後提交表決。
以上報告和草案修改稿,請予審議。

相關報導

《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5月1日正式實施,雲南省衛生廳日前召開座談會,就農民工職業病防治等問題進行探討。
《條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障從事有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各種用工形式的勞動者,享有同等職業病防治待遇。但在實際操作中,農民工職業病防治遇到諸多難題,制訂相關法律、法規顯得尤為重要。今年是國家《職業病防治法》實施7周年,雲南省也制定並通過了《雲南省職業病防治條例》,以法律的形式把每年4月25日至5月1日定為全省職業病防治周。
據了解,雲南省現有10030例職業病患者,其中塵肺病9779例。去年,慢性職業中毒31例,急性職業中毒55例。據專家推測,在未來的10-15年間將是職業病高發期,職業病已成全省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條例》明確了在職業病防治中政府的職責,規定衛生部門參與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的立項認證等工作。《條例》還規定,對可能產生嚴重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未按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或預評價未經審核同意,或其防護實施設計未經審查通過擅自開工者,將被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條例》對工人的健康保護和權益作了嚴格的規定,明確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和應急時的健康檢查及離崗後的醫學隨訪。經診斷、鑑定為職業病的職工,認定為工傷,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和其他職業病待遇,用人單位沒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的,其醫療和生活保障由用人單位承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