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威信縣

雲南省威信縣東經104.41至105.8,行政區劃屬雲南,是滇東北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商貿樞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威信縣
  • 位於:東經104.41至105.8
  • 行政區:劃屬雲南
  • 優點: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自然環境,地方土特產,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人口數據,經濟發展狀況,

地理位置

威信位於東經104.41至105.8、北緯27.42至28.7之間。交通便利,縣城扎西距省會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59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瀘州、宜賓、自貢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區劃屬雲南,經濟流向朝巴蜀大地,與長江中下游發達地區經濟帶緊密相連”的區位優勢和特點,是滇東北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商貿樞紐。主要出境幹線公路有4條,其中鎮(雲南鎮雄)威公路由西南方向出境,全長86公里,為至昭通、昆明、畢節主線;敘(四川敘永)威公路全長87公里,向東直達瀘州港,為鎮敘威三縣交通樞紐;北面威珙(四川珙縣)公路、威興(四川興文)公路均直接入川,與宜賓市直通。全縣公路通車裡程997公里。
圖片圖片

行政區劃

威信縣轄2個鎮、8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扎西鎮、舊城鎮、雙河苗族彝族鄉、高田鄉、羅布鄉、林鳳鄉、長安鄉、廟溝鄉、三桃鄉、水田鄉

自然環境

威信境內山川雄偉,河谷縱橫,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902米,年均溫13.3℃,年總積溫4800-4900℃,>10℃積溫3900-4000℃,最熱月均溫度為22.7℃,最冷月均溫度為-3.2℃,年平均日照時數1033.6小時,年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具有夏短冬長,春長於秋,四季不分明,乾雨節不明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暖和,冬半年多雨寡照,夏半年雨量充沛,光照條件充足等氣候特點。

地方土特產

【威信縣】特產羅漢筍、鹹筍。
【麟鳳鄉】特產竹筍、天麻、獼猴桃、土三七、木耳、香菌。風味獨特、地道的威信酸魚,只產於威信縣羅布河流域的魚洞、白水、青龍、羅布等村寨。

生物資源

由於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濕潤,特別適宜於針葉樹和闊葉樹的生長,對發展林業生產十分有利,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3.9%,有滇東北“綠寶石”讚譽;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有3門100科583種植物,有樹蕨、珙桐、禿杉、水杉等數十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盛產竹筍、薇萊、蕨萊、山嵛萊、香椿、刺老苞、獼猴桃、苦丁茶、天麻、竹蓀、香菌、木耳、紅豆杉、金銀花、淫羊藿、首烏、百合、天蠶、三七、鎖陽、重樓等山貨藥材,有數十萬畝原始森林,屬全省25個蠶桑基地縣和6個優質繭基地縣之一,大力開發生物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 生物資源

礦產資源

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鐵礦、石英砂、鉀鹽、磷礦等。無煙煤儲量28.9億噸,優質石灰石遍布全縣,硫鐵礦儲量為1.8億噸,石英砂含矽量在95%以上。水資源理論蘊藏量13.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48萬千瓦,已開發利用1.35萬千瓦。全縣電力裝機2.64萬千瓦,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電網與四川、貴州及鎮雄聯網運行,是全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達標縣。植物資源有580餘種,屬國家一、二類保護植物的有10餘種,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桫欏(又名樹蕨),有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珙桐、建柏、三尖杉等珍貴樹種。全縣林業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70萬畝,是昭通市4個滅荒縣之一,森林覆蓋率45.1%,是全國綠化先進縣。盛產羅漢筍、木漆、天麻、竹蓀、香菌、黑木耳等土特產品。
水利資源  威信縣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境內分布有三大河流,一是南廣河;二是赤水河;三是白水江。全縣水力資源豐富,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達13.245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為73518千瓦,現已開發16768千瓦。在建電站7座,裝機容量8750千瓦,即將開工建設的l座,裝機容量2500千瓦。至2003年底全縣已建成水電站24座,年發電量10880萬度。豐富的水力資源,給我縣發展經濟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加之10餘條主要河流在境內縱橫交錯,坡降大、落差集中,開發水電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水利資源
無煙煤資源  威信縣是雲南省15個重點採煤縣之一,屬滇黔聚煤區的重要組成部份,遙測儲量達40億噸。煤炭資源遍布全縣10個鄉鎮,以新莊、馬河、石坎三個含煤向斜為主,概算可采儲量28.1億噸原煤化學分析結果一、東片礦區(羅布順河、扎西花家壩、柳尾壩等煤礦)

旅遊資源

威信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威信並在此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扎西系威信原名)。以洛甫(張聞天)代替博古(秦邦憲)在黨中央負總的責任,保證了毛澤東同志的軍事指揮,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即《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整編部隊、擴大紅軍,作出了回師東進的戰略決策,並建立了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遊擊縱隊,為紅軍完成戰略轉移奠定了基礎。縱隊所屬的雲南支隊,在主力紅軍走後一直堅持鬥爭10餘年,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威信縣紅色旅遊資源極富特色。紅軍在威信駐留11天,活動期間所形成的紀念地、標誌物較多,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內涵豐富。主要景區景點有:扎西會議紀念館、石坎莊子上會議會址、水田花房子會議會址、天險兩合岩、紅軍衛生部駐地舊址楊家寨、扎西紅軍烈士陵園、紅軍川滇黔游擊縱隊大雪山基地、雲南遊擊支隊郭家墳基地、紅山頂戰場遺址、鐵爐紅軍標語、白水廟紅軍標語等。1985年,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來昭通視察,親筆題寫了“扎西會議會址”匾名;1988年,縣城扎西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扎西紅軍烈士陵園被國家民政部公布為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威信被省政府批准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2001年,扎西會議會址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4年,扎西會議會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規劃;2005年,扎西會議紀念館被省政府命名為首批國防教育基地。  威信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境內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眾多,有記載著紅軍長征時從事革命活動的“扎西會議”會址、兩合岩古棧道等革命歷史紀念地,以及天台山溶洞、觀斗山石雕群、瓦石懸棺、大雪山原始森林、天星國家森林公園等風景區。扎西紅軍烈士陵園和扎西會議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縣城扎西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扎西會議紀念館:扎西會議紀念館位於雲貴川三省結合部、素有“雞鳴三省”之稱的滇東北威信縣城扎西鎮東北角,是為紀念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在扎西鎮等地召開的會議而建立的。1976年12月籌建,1977年12月落成並對外開放。1983年1月,扎西會議會址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2月,胡耀邦同志為扎西會議紀念館親筆題寫了“扎西會議會址”幾個大字。1997年4月,該館被雲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首批“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扎西會議會址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紀念館占地面積8960平方米,含扎西會議會址主體陳列和扎西陳列館輔助陳列兩個基本陳列。館內藏有紅軍留下的槍枝彈藥、醫療器械、文獻資料、生活用品及經有關專家鑑定的國家珍貴文物等300餘件。  扎西會議陳列館倚山而建,氣勢恢弘,可鳥瞰扎西全景,有上下兩層四個展室,展廳面積2590平方米。陳列展覽內容自建館以來,先後進行了四次補充和修改,最後一次是在1996年5月。陳列展線長180米,共展出各種圖片170多幅,紅軍遺物70多件,較全面地反映和介紹了紅軍長徵集結紮西、扎西會議、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隊和雲南遊擊支隊的革命鬥爭歷史與活動情況。扎西會議會址原為江西會館(又稱江西廟)和湖廣會館(又稱禹王宮),是當地常見的木結構建築,古色古香,典雅莊重。紅軍總部設在江西會館大殿內,周恩來和朱德住在緊鄰會館大殿的左廂房。與大殿和廂房呈直角的左側兩層樓房的二樓即為“扎西會議”的會議室。湖廣會館位於江西會館的右下方200米處,也是傳統的四合院結構,有大殿、左右廂房和戲樓組成。毛澤東和張聞天住在湖廣會館背後的一套三間獨立的房子。紅軍總部第四局設在湖廣會館。這些舊址都按歷史原貌陳列,並常年對外開放。扎西會議紀念館作為紅軍的歷史見證,對繼承和弘揚紅軍精神,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扎西紅軍烈士陵園:威信縣扎西紅軍烈士陵園始建於1984年,總占地面積4.67公頃,總計投入建設資 金220餘萬元,建園之初是縣級陵園,1988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之一,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批准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之一。  1935年初,紅軍一渡赤水入川南,北渡長江受阻,中央軍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又稱中央紅軍)折向雲南扎西集結,並於2月8日至10日在威信大河灘、江西廟、水田寨相繼召開了繼遵義會議之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扎西會議”)。會議通過了遵義會議決議,根據敵我形勢變化,確定了回師黔北,二渡赤水,再占遵義;整編部隊,精簡機關,充實連隊,擴大紅軍;在川滇黔邊緣結合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川南遊擊縱隊(後改稱川滇黔邊區特委和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的戰略部署。“扎西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決定以張聞天代替秦幫憲在黨中央負總責,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了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是紅軍長征以來首次研究全國革命戰爭戰略問題的重要會議,它完成了以遵義會議為標誌的中國革命偉大歷史轉折的一系列決定和部署,使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根據“扎西會議”決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全軍主力部隊中抽調幹部和武裝人員,在扎西組建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遊擊縱隊,周恩來(軍委副主席)到會作動員,宣布特委和縱隊成立。中共川南特委由徐策(紅三軍團六師政委)、餘澤鴻(軍委幹部團上乾隊政委)、戴元懷(原紅八軍團地方工作部部長)組成,徐策任特委書記,徐策犧牲後由余澤鴻繼任,余策鴻犧牲後由劉復初繼任。
紅軍北上後,特委帶領縱隊在“邊區”二十餘縣迂迴穿插,縱橫數千里,宣傳發動民眾,與數倍、數十倍的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民團進行了艱苦卓越、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其間,特委根據對敵鬥爭需要,於1936年9月,在威信組建了滇東北特區區委和紅軍雲南遊擊支隊,任命紅軍幹部陳華久為特區書記,殷祿才為特區區長,成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權機構——特區革命委員會。紅軍雲南遊擊支隊在縱隊的領導下,以威信為中心,建立郭家墳革命根據地,在川滇黔結合部的威信、鎮雄、珙縣、興文、敘永等縣開展游擊戰,部隊由幾十人的農民武裝發展到近千人的紅軍游擊隊,進行了長達十二年的艱苦卓越的武裝鬥爭,開闢了方圓數百公里的游擊區,直到1947年春,終因與上級組織失去聯繫,孤軍奮戰,縱隊和支隊領導及多數同志均在反“圍剿”的戰鬥中犧牲,英勇悲壯,可歌可泣。雲南省委宣傳部組織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殘陽如血》,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這一偉大而壯麗的歷史事件。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24200
男 164430
女 159770
家庭戶戶數 85030
家庭戶總人口(總) 324200
家庭戶男 164430
家庭戶女 159770
0-14歲(總) 130290
0-14歲男 68490
0-14歲女 61800
15-64歲(總) 174270
15-64歲男 86410
15-64歲女 87860
65歲及以上(總) 19640
65歲及以上男 9530
65歲及以上女 1011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2019

經濟發展狀況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縣生產總值達17660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4142萬元,比上年增長9.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4734萬元,比上年增長23.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7724萬元,比上年增長14.1%。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5:37:38,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與上年持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較小,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後勁不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尚未取得新的突破,農民增收的途徑狹窄。新農村建設基礎薄弱、困難較多。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社會保障體系與市場發展不相適應,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增大,就業市場供需矛盾突出。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縣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全局,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推進扶貧開發進程,大力發展農村各項社會事業,鞏固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綠色特色產業,克服了冰雹、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糧食總產量達145397噸,比上年增長10.1%;油菜籽產量4430噸,比上年增長25.0%;烤菸產量2750噸,比上年下降8.4%。全縣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總產值為65846萬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農業產值30695萬元,比上年增長6.4%;林業產值3687萬元,比上年增長0.2%;牧業產值30535萬元,比上年增長10.5%;漁業產值54萬元,與上年持平;服務業產值893萬元,比上年增長0.4%。造林綠化與林業生產取得較好成績。當年造林面積達332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6.9%。
全縣切實抓好畜牧業生產,加大畜禽結構調整力度,穩定生豬生產,大力發展特色畜產品,推進畜牧業體制改革,強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組建流通實體和中介服務組織,搞活畜禽產品流通,促進了畜牧業平穩發展。肥豬出欄20.19萬頭,比上年增長21.1%。大牲畜出欄1.54萬頭,比上年增長30.5%。家禽出欄59.0萬隻,比上年增長15.1%。禽蛋產量達1500噸,比上年增長57.2 %。肉類總產量20159噸,比上年增長28.0%。年末生豬存欄19.93萬頭,比上年增長12.3%。大牲畜存欄5.73萬頭,比上年增長2.9%。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6686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3828萬千瓦時,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加強,有效灌溉面積達8760公頃。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2509噸,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237噸、農藥使用量122噸。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3052公頃,比上年增長1.7%。擁有鄉村從業人員18.30萬人。
三、工業
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全縣圍繞做好”黑、紅、綠“三篇文章,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理念,紮實推進工業經濟強縣進程,工業經濟結構朝著極積的方向變化,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原煤223萬噸,比上年增長11.5%。發電量14955萬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水泥7.0萬噸,比上年增長6.1%。白酒3180噸,比上年下降42.2%。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11825萬元,比上年增長27.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826萬元,比上年增長45.8%。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66999萬元,比上年增長17.6%。按輕重工分:輕工業總產值10365萬元,比上年增長62.8%;重工業總產值101460萬元,比上年增長24.7%。國有工業總產值198萬元,比上年增長12.4%%。集體工業總產值214萬元,同比增長62.8%。股分制企業總產值7502萬元,比上年增長78.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總產值103911萬元,比上年增長24.9%。實現工業增加值4722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5206萬元,比上年增長64.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38680萬元,比上年增長20.1%;集體經濟投資15959萬元,比上年增長3.1倍;個體私營經濟投資13917萬元,同比下降44.4%;其他經濟投資186650萬元,同比增長98.9%。按管理渠道分:城鎮投資208645萬元,同比增長49.0%;房地產開發投資410萬元;農村投資46151萬元,同比增長2.1倍。按國民經濟行業分:農林牧漁業及水利業投資31964萬元,比上年增長2.2倍,其中水利投資19589萬元,同比增長1.6倍;工業投資170147萬元,比上年增長63.3%;交通運輸郵政通信業投資18362萬元,比上年增長1.0%;教育投資3609萬元,比上年增長1.3倍。
五、交通、郵電
交通客貨運輸需求平穩增長,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年末公路通車裡程達1248公里。全年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671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0%,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5470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3.0%。交通運輸郵政業增加值6492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5%。全縣郵電業務總量達5210萬元,比上年增長28.3%。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70150戶。有固定電話機11120部。
六、國內貿易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鄉市場繁榮活躍,消費者信心進一步增強,商品銷售額穩定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210萬元,比上年增長20.3%。其中:縣級零售額完成24715萬元,比上年增長22.9%;縣以下零售額完成17495萬元,比上年增長16.8%。分經濟類型看:公有經濟3549萬元,比上年增長21.8%;非公有經濟38661萬元,比上年增長20.2%。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28289萬元,比上年增長23.3%;住宿和餐飲業完成5844萬元,比上年增長23.2%;其他行業完成8077萬元,比上年增長9.1%。
七、財政、金融、保險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0089萬元,比上年增長32.9%,創分稅制以來的最高水平。財政支出78643萬元,比上年增長18.6%,支出是收入的7.8倍。全縣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04035萬元,比上年增長18.35%。其中企業存款餘額31387萬元,比上年增長6.4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6820萬元,比上年增長22.82%。各項貸款餘額82101萬元,比上年增長30.68%,短期貸款中商業貸款5310萬元,比上年下降3.28%;工業貸款12000萬元,與上年持平;農業貸款35677萬元,比上年增長20.45%;中長期貸款17786萬元,比上年增長58.21%。
保險事業不斷發展壯大。當年保費收入1907萬元,比上年增長22.9%。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0%;人壽保險保費收入807萬元,比上年增長30.2%。財產保險支付賠款680萬元,比上年增長4.6%。人壽保險支付賠款141萬元, 比上年下降29.5%。
八、教育、文化體育、衛生事業
教育事業成績顯著。年末全縣有各類學校285所,其中:普通中學15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國小269所。幼稚園4所(其中:民辦幼稚園2所)。全縣有教職工4010人,其中:專任教師3677人。中國小在校學生98516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5974人,職業高級中學在校學生861人,國中在校學生25531人,國小在校學生66150人。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46%。在園幼兒3001人。當年被高等院校錄取的學生1281人,上線率達70.5%。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主管部門積極抓好各種文藝示範活動,不斷為社會奉獻高水平、高質量的文藝作品,豐富了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推動了全縣群文事業的全面發展,使廣大民眾在活動中自覺接受了時事政策、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大力搞好民眾體育活動的普及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縣體育健身熱潮空前高漲,學校體育、職工體育、老年體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年末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圖書館、紀念館、陳列館各1個,各鄉鎮建有文化站,居委會、村委會設有文化室。每個鄉鎮都安裝了閉路電視,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2%,電視收視頻道逐步增加,極大地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衛生事業不斷進步。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8個,衛生機構病床799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53人,其中:專職醫師269人。有村級衛生所87個,村級衛生所覆蓋率達100%,縣鄉村形成了醫療衛生服務網路,農村居民享受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優惠政策,有效地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防疫、保健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各種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