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澂江縣帽天山地區,總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古生物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雲南省澂江縣帽天山
  • 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
  • 地質遺蹟:古生物化石
發展歷史,地理環境,地貌,水文,氣候,保護區,自然資源,植物,礦產,旅遊信息,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在其著名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預言:今後如果有人對我的理論提出挑戰,那很可能來自對寒武紀動物突然大量出現的解釋。 1984年7月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侯先光在澂江縣帽天山發現了"納羅蟲"化石,向人類揭示沉睡了5.3億年的寒武紀早期世界,中國、雲南、玉溪、澄江和帽天山聲譽鶴起,名聲不脛而走,傳遍世界。 1984年以後的10年間,來自10多個國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學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區採集了約5萬塊化石,古生物學家們迄今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發現了40多個門類的80餘種動物。 1991年4月23日,美國最權威、最有影響的《紐約時報》以頭版頭條並附配精美圖片介紹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指出:"中國帽天山動物群的發現是本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1996年8月2日,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播放了一條使每一個中國人心醉的訊息:雲南澄江發現的動物化石群是人類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接著"焦點訪談"對澂江縣帽天山及化石產地作了全景式、多層面的深入報導。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國權威學術刊物《科學》雜誌全面介紹了中國古生物學研究的現狀,認為雲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動物出現提前了6千萬年。這些化石有助於古生物學者證實大約5.3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澂江縣城6km。整個化石埋藏帶呈蛇狀蜒蜒達20km,寬4.5km,埋藏深度達50m以上。現圈定的保護面積為18km,其中核心區保護面積1.2km2。到目前為止,共發現化石點30餘處,採集化石3萬餘塊,科學鑑定認為有40個門類,100多個種的古生物化石,涵蓋了現代生物的各個門類,還發現多種過去曾大量存在現已滅絕的動物新種,已超出現有動物分類體系,只能冠之以發掘地名來命名,如撫仙湖蟲、帽天山蟲、雲南蟲、昆明蟲和跨馬蟲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與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動物――海口魚,其結構和功能較雲南蟲還複雜,是世界上發現的化石動物中特異門類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質最優良,屬稀世珍寶級的動物化石。科學研究認為它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人類這一重要生命進化樹和生物演化鏈上的鼻祖。

地理環境

澄江動物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雲南省澂江縣帽天山地區,總占地面積18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類型為古生物化石
“澄江動物化石群”保存了早寒武世(距今5.3億年)40多個門類,100餘種動物的化石。其中有海綿動物、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疑難動物化石等。由於埋藏地質條件特殊,不但保存了生物硬體化石,而且保存了十分罕見精美的生物軟體印痕化石。為人們研究寒武早期動物大爆發及這個時期的動物生理結構、生活習性、系統演化、生態環境提供了實物資料,是極為寶貴的地質遺蹟。其與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動物化石群”(距今5.8億年)、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動物化石群”(距今5.15億年)並列為“地球歷史早期生物演化實例的三大奇蹟”,被稱為“二十世紀最令人驚奇的發現之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全球地質遺址預選名錄”。
澄江動物化石群澄江動物化石群
園區距昆明52公里,通高速公路,交通便捷,且與全國著名高原構造湖——撫仙湖相鄰,彝族、苗族風情多姿多彩。

地貌

地質公園所在地屬東山丘陵區,地勢較平緩,山脈順地層走向延展,高差不大。最高點紅土坡頭高程為+2061.50米,最低點南端戴村——底板村附近撫仙湖畔高程為+1722.41米,相對高差+339.15米,中心保護區制高點帽天山(+2026米)。區內中軸位置有切割略深的中溝,兩側分布與之垂直的溝豁可達壩區,有的地段植被稀少,風化強烈,裸露的石山較多。

水文

本區屬珠江水系,僅西部路溪勺村有一條常流水溪向西流入壩區中央的東大河,而後入撫仙湖。撫仙湖是面積僅次於滇池洱海的雲南第三高原湖泊,湖面積2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7米,最深157.8米,溶積189.3億立方米,是國內第二深內陸湖泊。區內分布的主要地層中,蓋層下寒武統滄浪鋪組未出露全,為厚層粗粒石英砂岩夾少量粉砂岩,屬漏水層;其中含“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筇竹寺組玉案山段為泥岩夾少量粉砂岩層,屬優良隔水層;再下分別是下寒武統筇竹寺組石岩頭段、漁戶村組中誼村段(含磷層)、上震旦統漁戶村組小歪頭山段及白岩哨段,均為碳酸鹽岩層,是含水層。地層產狀向東,西界為山區與壩區交界,大部分含水層暴露於地表,故不利於保護區保存水份,區內飲用水大都是取自堰塘、水庫及撫仙湖。

氣候

擬建的地質公園地處亞熱帶,緯度接近昆明市,但海拔比昆明低100餘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據澂江縣氣象站資料:全年日照2102小時,無霜期224—274天,年均氣溫11.9—17。5℃,最高33.7℃,最低—4.4℃,年降雨量947毫米,年蒸發量1756.6毫米,相對溫度74%。常年主導風向為南風和西南風,平均風速1-2米/秒。

保護區

中心保護區
本區位於中段北半部,正如前述,由於二條斷層的俠持,致使本小區北邊緣地層與北延伸保護區之間部分地段為斷層接觸;南部是較正常。本區以高程為+2026.8米的帽天山主峰為制高點,向四周緩坡延伸,東側由於地形的切割較深而造成部分西側地層在東側低處出露,致使含“澄江動物群”的筇竹寺組玉案山段上亞段在本區有大面積暴露。
澄江動物化石群澄江動物化石群
北延保護區
地層分布比較正常。本小區地形西陡東緩,因而漁戶村組第一——五段地層(舊城段、白岩哨段、小歪頭山段、中誼村段及大海段)主要分布在西邊緣而且十分狹窄,其餘中及東部則大面積分布下寒武統中部滄浪鋪組地層。東邊緣由於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以及與“澄江動物群”課題關係較遠而工作程度相對較差。
南延伸保護區
本小區南段地層較正常,僅受底板村以北斷層影響而在洪家沖一線有少量重複出現。北段因受大坡頭——小團坡斷層影咱,地層分布時有反常,最突出的是沿該斷層附近地層走向從南北向變為近南西向,而且伴有若干拖曳小斷層產生,造成本區含“澄江動物群”地層呈“S”形分布。

自然資源

植物

經濟以種植業為主,兼營畜牧業。種植玉米、小麥、蕎麥、蠶豆、菸葉、青飼料、水果、蔬菜,自給有餘,但人均年收入不高。1986年起,利用區內豐富的磷酸鹽礦產資源逐步建成磷化工業體系,以生產黃磷、磷酸、食品級、肥料級磷酸氫鈣和添加劑為主導產品,己形成澂江縣的支柱產業。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礦產

區內蘊藏著豐富的磷礦資源,是澂江縣磷資源主要分布區:小爛田以南地區有六個磷礦段,探明C級儲量2.56億噸,其中P2O5含量高於25%的Ⅰ+Ⅱ級富磷儲量達1.11億噸。礦層埋藏淺,地表出露厚,土石方剝離量少,便於露天開採。現已建成能生產10多個磷系列產品的磷化工廠。

旅遊信息

交通
自駕:雲南省-澂江縣-帽天山-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地圖信息

地址:玉溪市澂江縣成8公里帽天山風景區雲南澄江動物群古生物國家地質公園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