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小狹口蛙

雲南小狹口蛙

雲南小狹口娃,生活于山區水域附近。群體數量多,雨後鳴聲大,易於捕捉。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雲南小狹口蛙
  • 拉丁學名:Calluella yunnanens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姬蛙科
  • :小狹口蛙屬
  • :雲南小狹口蛙
  • 分布區域:越南和中國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也可能出現於寮國和緬甸
分布,種群狀態,習性,形態描述,繁殖,敵敵畏對其毒性的影響,

分布

雲南小狹口蛙(學名:Calluella yunnanensis)為姬蛙科小狹口蛙屬的兩棲動物。分布於越南和中國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也可能出現於寮國和緬甸。[1]多見於山區水域附近。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700至20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昆明

種群狀態

該蛙分布區寬,其種群數量甚多。受脅等級:無危LC。

習性

生活在海拔1900~3100米的山區,五六月份大雨後的夜晚常大量出現。
群體數量多,雨後鳴聲大,易於捕捉。
該蛙生活于海拔1 900~3 100 m的山區,繁殖季節在5~6月,常在大雨後的夜晚大量集群於水塘或稻田內。雄蛙發出 “哇、哇” 的鳴叫聲。卵產於水塘邊的水草上或水中枯枝落葉上,卵群成單行附著在枝條上或葉片上。蝌蚪集群浮游於水體表層,1~2個月即可變成幼蛙。新成蛙體長12 mm。

形態描述

雄蛙體長3.2 cm,雌蛙體長4.5 cm。頭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短而圓,不超出下頜;吻棱不顯,上頜具齒,松果體不顯;具鼓膜;顳褶明顯;犁骨齒髮達,在內鼻孔後方左右橫置成一長條;舌圓形,微具缺刻,後端游離。 前肢長;皮膚較光滑。背部具疣粒,或呈狹長細疣,平行排列;口角後及肩部前方的腺體發達。生活時背部土棕色,鑲有米黃色細邊的深棕色斑紋對稱分布其上,始自兩眼間,呈倒置三角狀,後端在枕部分叉,向兩側斜行至胯部,斷續不一,體側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深色斜縱紋;胯部有一對醒目的深色眼點狀斑;四肢均有橫紋;腹面全為不規則雲狀斑,部色深。蝌蚪體扁平。口位於吻端,無唇齒或角質頜,口緣膜狀;孔黑點狀,相距極近;眼小,位於頭部兩極側;出水孔位於腹後部中線上。
雲南小狹口蛙雲南小狹口蛙
雄蛙體長30~36 mm,雌蛙體長40~49 mm。頭小,頭寬大於頭長,吻短圓; 鼓膜不明顯,其輪廓較大; 上頜具齒,犁骨齒髮達,左右列幾乎相連線; 齶部有2列橫膚棱,前列短,後列長,甚清晰。背部有細長疣或痣粒,沿脊線及其兩側、眼後斜至胯部的細長疣多斷續排列成行,四肢背面有痣粒,雌蛙體腹面光滑。第四指短小,其餘3指較寬扁,指側具緣膜,指末端鈍圓,指間無蹼; 後肢粗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肩部,趾端鈍尖,雄蛙趾間全蹼,雌蛙第四趾之蹼僅達其長的2/5,蹼緣缺刻深,內跖突大成刃狀,外跖突小而圓。背面多為灰黃色或棕黃色,其上有鑲以米黃色細邊的深棕色對稱斑紋; 胯部有一對醒目的圓斑點,四肢具橫紋或斑紋不規則; 腹面色淺,具深色雲斑。雄蛙第三指寬扁而長; 指上無婚墊; 具單咽下外聲囊;胸腹部皮膚腺體發達; 無雄性線。卵徑1.5~2.0 mm,動物極灰褐色,植物極灰白色。第35期蝌蚪全長40 mm,頭體長14 mm左右,尾長約為頭體長的176%; 頭體較寬,尾肌弱,尾鰭薄而高,尾末端尖細; 背面及尾肌色微綠,尾部有3條黑色縱紋; 口位於吻端,無唇齒和角質頜,口緣膜狀。
雲南小狹口蛙雲南小狹口蛙

繁殖

6月可採到卵及蝌蚪,卵產於水塘邊淺岸處的水草上或落在水內的樹枝上,成單行貼上於枝條上或成片狀連在一起,卵徑1.5-2.0mm。雄蛙體長32毫米,雌蛙45毫米左右,體肥壯;頭寬大於頭長;吻端很圓,不突出下頜,吻棱不顯;眼間距與鼻間距等,略大於上眼瞼之寬;鼓膜為眼徑的2/3;舌後端游離,卵圓形微具缺刻;犁骨齒髮達,在內鼻孔後方左右橫置成一長條;上頜有齒。前肢長,前臂與手為體長之半;指趾端鈍圓,指長順序為3、2、1、4,第四指特別細小;雄性第一、二、三指扁而寬,第三指特別長,指側有緣膜;關節下瘤發達,掌突三。後肢粗短,脛咐關節前達肩部,脛長為體長的3/5或1/2,比足短;雄蛙的蹼遠較雌蛙的發達,為全蹼,雌蛙為半蹼;關節下瘤發達;內蹠突大,具游離刃,外蹠突圓形。皮膚較光滑,背部有疣粒,或成狹長細疣,排列較規則;顳褶明顯;口角後方、肩前方之腺體發達,與顳褶構成溝槽狀;眼後到胯部有斜行的側褶,為斷續之小疣連綴而成;腹麵皮膚光滑。生活時背部土棕基色,上面有鑲以米黃色細邊的深棕對稱的斑紋,始自兩眼間成倒置三角狀斑,後端在枕部分叉,向兩側斜行至胯部,斷續不一;體側有一條與之平行的深色斜縱紋;胯部有一對醒目的深色眼點狀斑;四肢均有橫紋;腹面全部為不規則的雲斑狀,而咽部色深。液浸標本背部紅棕色略帶灰,深色斑紋明顯。雄蛀體較小,有單咽下外聲囊;蹼發達幾為全蹼,指側緣膜亦較發達,第三指特別長而寬扁;胸腹部有厚而大的腺體;咽部皮膚疏鬆,顏色亦較雌蛙的深。
雲南小狹口蛙

敵敵畏對其毒性的影響

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試驗方法,研究殺蟲劑敵敵畏(DDVP)對雲南小狹口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影響.結果表明:在水溫21—22℃條件下,DDVP對雲南小狹口蛙蝌蚪的24,48,72,96h半致死濃度(LC50)分別為114.82,102.33,81.28,51.29mg/L,並呈線性關係,安全濃度(SC)為5.13mg/L;敵敵畏對雲南小狹口蛙蝌蚪的行為有顯著影響,但蝌蚪異常行為的出現與敵敵畏濃度沒有明顯的劑量-效應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