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腳參(雞腳參)

雞腳參(雞腳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多年生草本;根粗厚,木質。莖常叢生,高10-30厘米,直立,於基部分枝,莖、枝均鈍四棱形,常帶紫紅色,密被長柔毛及混生的腺短柔毛,基部生葉或有時上部有1-2對葉。葉無柄,卵形,倒卵形或舌狀,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先端鈍或圓形,基部漸狹成寬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近基部幾全緣,堅紙質,上面欖綠色,被疏柔毛及密布的暗色小腺點,略具皺,下面較淡,有時脈上帶紫紅色,被平展疏柔毛,脈上較密,側脈5-7對,弧形,與寬大的中脈在上面微凹陷下面明顯,網脈在下面清晰可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雞腳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唇形科 Labiatae
  • 亞科:羅勒亞科 Ocimoideae
  • :羅勒族 OCIMEAE
  • :雞腳參屬 Orthosiphon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相關,藥用研究,功能主治,摘錄,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粗厚,木質。莖常叢生,高10-30厘米,直立,於基部分枝,莖、枝均鈍四棱形,常帶紫紅色,密被長柔毛及混生的腺短柔毛,基部生葉或有時上部有1-2對葉。葉無柄,卵形,倒卵形或舌狀,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先端鈍或圓形,基部漸狹成寬楔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近基部幾全緣,堅紙質,上面欖綠色,被疏柔毛及密布的暗色小腺點,略具皺,下面較淡,有時脈上帶紫紅色,被平展疏柔毛,脈上較密,側脈5-7對,弧形,與寬大的中脈在上面微凹陷下面明顯,網脈在下面清晰可見。輪傘花序6花,彼此分離,排列成簡單的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毫米,寬2.5-3毫米,先端突尖或短漸尖,下面被疏柔毛,上面無毛,邊緣具緣毛;花梗細瘦,長約3毫米,與序軸被污黃色長柔毛。花萼紫紅色,寬管狀,長7-8毫米,寬4.5-5毫米,外面被疏長柔毛,內面無毛,二唇形,上唇寬大,扁圓形,長3毫米,寬4毫米,邊緣下延至萼筒,下唇具4齒,前2齒稍伸長,略長於上唇,齒先端具芒尖,邊緣具小緣毛,果時花萼增大,上唇明顯反折。花冠淺紅至紫色,長1.8-1.9厘米,外面被疏短柔毛,冠筒直,長約1.4厘米,基部寬約2毫米,向上漸寬,至口部寬約4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6毫米,寬約8毫米,4裂,下唇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全緣,內凹。雄蕊4,內藏,前對稍長,花絲分離,花葯匯合成1室。花柱先端頭狀,微凹。花盤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球形,直徑約2毫米,淺褐色,具極小的突起。花期3-10月,果期6月以後。
雞腳參

分布範圍

產雲南東南部、中部、西北部,四川西部、西南部,貴州西南部;生於松林下或草坡上,海拔1200—29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麗江間松林下。

主要價值

根入藥,治消化不良、食積、蛔蟲病、風濕痛、虛弱頭暈、虛汗、咳嗽,並配方冶骨折及脈管炎。

藥用相關

藥用研究

【別名】化積藥、山蘿蔔地葫蘆、直管花
【來源】唇形科雞腳參屬植物雞腳參Orthosiphon wulfenioides (Diels) Hand.-Mazz.,以根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辛、甘,平。

功能主治

祛風利尿,鎮痛化積,接骨生肌。用於食積,脈管炎,腎炎,膀胱炎,尿路結石,風濕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0.3~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