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子黃(中藥名稱,取自《本草綱目》)

雞子黃(中藥名稱,取自《本草綱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雞子黃,中藥名。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蛋黃。鮮蛋去殼,去淨蛋白,留蛋黃用。《本草再新》:補中益氣,養腎益陰,潤肺止咳,治虛勞吐血。現代研究,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膽鹼可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子黃
  • 外文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 來源: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蛋黃。
  •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基本信息,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各家論述,用藥禁忌,用法用量,化學成分,藥理作用,藥方選錄,臨床套用,

基本信息

中藥名 雞子黃
別名 雞卵黃《綱目》,雞蛋黃(通稱)。
原動物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來源雉科動物家雞的蛋黃。
考證 出自《名醫別錄》。
功效分類 養陰藥;
中藥藥性
雞子黃(圖1)雞子黃(圖1)

性味歸經

味甘,性平。歸心、腎、脾經。
①《千金·食治》:“微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肺、腎三經。”
③《長沙藥解》:“微溫,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
④《綱目》:“甘,溫,無毒。”

功效主治

滋陰潤燥;養血熄風。主治心煩不得眠;熱病痙厥;虛勞吐血;嘔逆;下痢;燙傷;熱瘡;肝炎;小兒消化不良。

各家論述

1.《本草逢原》:“治產後胞衣不下,並用生者,又以煮熟去白取黃,用亂髮香油熬化,塗嬰兒胎毒熱瘡。”
2.《中國動物藥》:“滋陰潤燥,養血息風,殺蟲解毒。治心煩不眠,虛勞吐血,肝炎,消化不良,腹瀉,漏瘡等。”
3.《藥性論》:“和常山末為丸,竹葉煎湯下,洽久瘧不差。治漆瘡,塗之。醋煮,治產後虛及痢,主小兒發熱。煎服,主痢,除煩熱。煉之,主嘔逆。”
4.《千金·食治》:“主除熱,火灼、爛瘡,痓。”
5.《本草求真》:“利產安胎。”
6.《本草綱目》:“補陰血,解熱毒,治下痢。”
7.《本草再新》:“補中益氣,養腎益陰潤肺止咳,能使心腎交,能教肺腎還。虛勞吐血,均有功焉。”

用藥禁忌

冠心病,高血壓,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者慎用。
《本草求真》:“多食則滯。”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3枚;或生服。外用;適量,塗敷。

化學成分

每100g卵含含蛋白質(protein)13.6g,脂類(lipids)30g,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1g,灰分(ash)1.6g;鈣134mg,磷532mg,鐵7mg;維生素(vitamin)A3500u,硫胺素(thiamine)0.27mg,核黃素(riboflavin)0.35mg,煙酸(nicotinic acid)微量,對氨基苯甲酸(p-aminobenzoic acid)(乾燥卵黃)0.8μg/g。
蛋白質有卵黃磷蛋白(vitellin)、卵黃球蛋白(livetin),其含率比約為3.6:1。還含至少5種唾液酸糖蛋白(sialoglycoprotein)。
雞子黃含大量脂肪性物質(雞子白只含約0.1%),其中約10%是磷脂(phosopholipids)、而磷脂中又以卵磷脂(lecithin)為主;脂肪性物質中的脂肪酸(fatty acid),主要是油酸(oleic acid)(占脂肪酸46.7%)、亞油酸(linoleic acid)19%、亞麻酸(linolenic acid)2.9%。飽和酸(swaturated fatty acid)31.4%。雞子黃含膽甾醇(cholesterol)約1.3%,葡萄糖(化合及游離)約0.3%。
還含葉黃素(lutein)和葉黃素的多種異構物,也含少量胡蘿蔔素(carotene)(不超過0.02mg/100g)。因飼料能影響蛋黃的顏色,肯定蛋黃還含其它種種色素。

藥理作用

1.調節血脂作用 卵黃可用來製取卵磷脂磷脂醯膽鹼,lecithin)。卵磷脂是保持體內膠體溶液穩定的必需物質,它可促進膽固醇和蛋白質結合而降低血漿膽固醇,減輕脂質對血管壁的浸潤。
2.強身健腦作用 卵磷脂具有滋補強壯作用,對機體重要器官的生長發育、並保持其正常功能是不可缺少的物質。它是構成細胞膜脂質雙層的基本成分,對於維護神經系統正常結構和功能所必需。它有利於消除疲勞,增強記憶,防止生物膜老化,溶化和消除過氧化脂質,對活化腦細胞功能,防止衰老也有重要意義。卵磷脂對於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肝內膽固醇,維持正常肝臟功能,維護正常血液循環,血液及造血功能,防止疾病發生,維護機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3.其它作用 磷脂(包括蛋黃磷脂)尚能促進汗腺分泌,改善皮膚營養,促進皮膚生長與再生,減少老年斑皮膚色素沉著,對皮膚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磷脂尚有乳化、抗氧化,增溶,保濕等作用,並可作為藥物載體

藥方選錄

①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眠: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黃連阿膠湯
②治溫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噦,脈細而勁:雞子黃一枚(生用),真阿膠二錢,生龜版六錢,童便一杯,淡菜三錢。水五杯,先煮龜版、淡菜,約二杯,去滓人阿膠,上火烊化,納雞子黃,攪令相得,再沖童便,頓服之。(《溫病條辨小定風珠
③治小兒驚痼:雞子黃和乳汁,量兒大小服之。(《普濟方》)
④治卒乾嘔不息:破雞子去白,吞中黃數枚。(《肘後方》)
⑤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數日不絕:雞卵一枚,取出黃,去白,納胡粉令滿,殼燒成屑,以酒服一錢匕。 (《肘後方》)
⑥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盡子死:雞子十四枚,取黃,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餳,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為度。(《普濟方》)
⑦治孩子熱瘡:雞子五枚(去白取黃),亂髮如雞子許大。二味相和於鐵銚子中,炭火熬,初甚乾,少頃即發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盡為度,取塗熱瘡上,即以苦參末粉之。(劉禹錫《傳信方》亂髮雞子膏)
⑧治熱毒瘡瘥後,瘢痕不滅:雞子一枚(酒浸七日後取黃),白僵蠶三七枚(搗末)。 上藥與雞子相和令勻,先以布揩瘡瘢赤痛,塗之。(《聖惠方》)
⑨治鼠瘺雞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黃,熬令黑,先拭瘡上汁令乾,以藥納瘡孔中。(《千金要方》)

臨床套用

①治療燒傷
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置銅鍋內以文火加熱,待水分蒸發後再用大火,即熬出蛋黃油,過濾裝瓶,高壓滅菌備用。用時,將蛋黃油直接塗在經清創處理的燒傷創面上,以暴露療法為佳。治療100餘例一、二度中小面積燒傷,均獲良好效果,未發生繼發感染。塗藥後,創面有清涼感,疼痛減輕,滲出減少,結痂快,痂皮自行脫落,一般不留疤痕或疤痕不顯。
②治療靜脈曲張性潰瘍
將煮熟的雞蛋,去白留黃,研碎,置銅鍋內加熱熬出蛋黃油,貯於無菌磁器中備用。用時先清理創面,然後用浸有蛋黃油的棉片平敷於上,外加包紮。隔日或隔2日換藥1次,至痊癒為止。
③治療麻風潰瘍
先清洗創面,並剪除瘡緣過度角化皮膚組織及瘡底不良肉芽組織;而後用滴管吸蛋黃油少許滴入瘡口,再用複方黃連油膏(由黃連、黃柏紫草、生地、當歸、黃蠟、麻油煎熬而成)護蓋包紮。隔1、2天換藥1次。治療麻風營養性潰瘍8例,其中淺潰瘍4例,3例治癒,1例接近痊癒;4例深潰瘍,因年限長,骨質受損,療效不顯著。
④治療皮膚濕疹
將蛋黃油直接塗抹患部,每日一次。一般用藥後局部發紅、滲液、瘙癢等即見減輕,經治3、5次即可獲愈。如以蛋黃油和入兒茶冰片,或三仙丹、雄黃,調抹患部,治療皮癬、腳癬頭癬,亦均有效。
⑤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蛋黃油每天5~10毫升,分2次服。一療程為4~5天。一般服藥1~2天后大便次數及性狀即明顯好轉,用藥4~5天可痊癒。如用藥2~3天后大便仍無好轉,即不必繼續服用。治療20例嬰兒患者,入院前或入院後均經多種抗菌素或中藥治療無效;糞便常規檢查均見較多脂肪滴,部分病例發現少量白細胞,16例糞便培養均為陰性。經內服蛋黃油後,15例治癒,3例好轉,2例無效。平均療程為3.4天。以對嬰幼兒慢性或遷延性消化不良療效最為滿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