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鎮(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

雞場鎮(貴州省水城縣雞場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雞場鎮設立於2012年,屬貴州水城縣,在水城縣西南部,北盤江上游西岸。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2.2萬,其中布依、彝、苗、仡佬等民族占40%。轄18村委會。

1953年前屬發貴鄉,此後析設雞場、安居、妥倮3鄉。1958年撤鄉併入發耳、龍場2公社。1984年設安居鄉和妥倮、雞場2民族鄉。1992年合併設雞場布依族彝族苗族鄉。2012年撤銷雞場布依苗族彝族鄉,設定雞場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雞場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水城縣
  • 郵政區碼:520221110
  • 地理位置:中國西南地區
  • 面積:117.4平方公里
  • 人口:28486人
  • 著名景點:卡斯特溶洞、媳婦背婆婆岩等
  • 車牌代碼:貴B
概況,建制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社會事業,

概況

雞場鎮位於水城縣南部,東鄰發耳,西接盤縣,南抵營盤,北與雲南省宣威市隔江相望,地處雲貴兩省三縣交界處。全鎮總面積117.4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56萬畝,人均耕地0.61畝。全鎮轄8個行政村、93個村民組8308戶28486人。境內居住著漢、布依、彝、苗、仡佬、白等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11812人,占總人口的41.47%。鎮境內最高海拔2680米(八擔山主峰),最低海拔900米(大渡口),平均海拔1650米左右,雨熱同期,立體氣候非常明顯。鎮境內有豐富的礦產、水能、生物、旅遊等資源,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為主,總儲量在7億噸左右,根據目前國內生產能力,可開採量在4.5億噸左右。現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煤礦4個,洗煤廠3個,砂石廠4個,磚廠3個,在建18萬千瓦水電站1座;農業種植、養殖大戶共96戶,其中:龍頭企業2家,專業合作社22個,規模以上種植和養殖戶72戶。
2013年,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兩個優勢(立體氣候優勢和礦產資源優勢),突出兩個重點(科學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搞好兩個服務(服務民眾、服務企業),打造三大經濟板塊(以礦產資源為主的工業經濟板塊;以低熱河谷地帶和中高海拔地區為主的果蔬、農畜特色產品經濟板塊;以風能、水能為主的循環經濟板塊),培育三支隊伍(懂管理、善服務、清正廉潔的農村幹部隊伍;懂技術、能示範、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科技隊伍;懂市場、善經營、有膽識的農村經紀人隊伍),深化五大戰略(農業立鎮、工業強鎮、科教興鎮、項目帶鎮、城鎮拉動),完成“一改五建”( 村幹部工資改革、和諧礦區建設、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紅色旅遊建設),實現一個目標(財政總收入突破2億元)。
201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完成34.4億元(現價),增速16%以上;固定資產總投資14.3億元,增速10%以上;財政稅收完成2.27億元,增速1.3%以上;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39億元(含續建資金);人均純收入達5983元,增速18%以上。目前,全鎮共建成早熟蔬菜基地537畝;示範蔬菜大棚5個;種植中華壽桃1000畝;獼猴桃3985畝;核桃13256畝;培育茶苗300畝;建成有機茶園1450畝;種植中藥材540畝;坪地村培育花卉30畝。
雞場鎮境內獨特卡斯特地貌,旅遊資源豐富。有兵馬山、岩風洞、屯上平岩洞等卡斯特溶洞,奇景“媳婦背婆婆岩”等自然旅遊資源;有紅色基地唐家大洞,村民祈求平安的上營村寺廟;民族文化純樸,有坪地村特色布依族村寨,上營村熱情的彝族舞蹈,旗幟村拉筒布依族民歌獨具一格。

建制沿革

逢“酉”日趕場,故名雞場。聚落依山分布。
1953年前屬發貴鄉,此後析設雞場、安居、妥倮3鄉。
1958年撤鄉併入發耳、龍場2公社。
1984年設安居鄉和妥倮、雞場2民族鄉。
1992年合併設雞場布依族彝族苗族鄉。
2012年,省政府(黔府函[2012]326號)批覆同意:撤銷雞場布依苗族彝族鄉,設定雞場鎮,鎮政府駐雞場村。

地理環境

位於水城縣西南部40公里,東鄰發耳鎮,西接盤縣,南抵營盤苗族彝族白族鄉,北與雲南省宣威市隔江相望,地處雲貴兩省三縣交界處。境內山高、坡陡、谷深、土地肥瘦不均,山巒起伏,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900米,受雲南氣候的影響,呈溫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達33.6%。

自然資源

雞場布依族苗族彝族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水能資源、旅遊資源等,礦產資源主要以煤為主,截至2008年探明總儲量在7億噸左右,可開採量在4.5億噸左右,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立體氣候明顯,適宜發展多種經濟作物,建有早熟蔬菜生產基地1個,油桃與蔬菜間作示範基地1個,紅星獼猴桃生產基地1個。同時,鄉內蘊藏著豐富旅遊資源,屯上村平岩洞等溶洞的石鐘乳、石蓮花精美絕倫,被六盤水市列入申報國家地質公園的範圍。

人口民族

漢、布依、彝、苗、仡佬、白等7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11812人,占總人口的41.47%。

經濟概況

生薑、核桃、油桐籽等。

社會事業

兩水公路經此。該鄉實現村村通公路,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中國小19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