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西晉左思詩作)

《雜詩》是西晉詩人左思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是作者於冷落處境中的心境寫照。此詩前四句描寫秋景,以時令物候變化,表現時光流逝,寄寓對人生的感嘆;中間四句由泛寫秋景而轉入寫詩人所處的特定生活環境,表現詩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鬱之感;最後四句直接抒發了內心的感慨。此詩語言質樸,凝練含蓄;造語遒勁有力。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雜詩
  • 創作年代:西晉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左思
  • 作品出處:《昭明文選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雜詩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披軒臨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
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冽冽(liè):寒冷的樣子。
②露為朝霜:露凝結為霜。
③柔條:柔弱的枝條。旦夕勁:日夜生長得越來越堅勁。
④日夜黃:葉經霜而漸黃。
⑤雲崖:雲際。
⑥皦皦(jiǎo):白淨的樣子。流素光:月光。
⑦披軒:開窗。
⑧嗷嗷:眾鳥叫聲。
⑨高志:高尚的志向。局四海:四海雖大仍感到侷促。
⑩塊然:孤獨的樣子。
⑪壯齒:少年。《六臣注文選》:呂向註:“壯齒,謂少年也。言少年顏色不常居住,忽即衰老,故常為嘆。”不恆居:不常駐。
⑫歲暮:即暮年。慨慷:感傷之意。

白話譯文

秋風是那么的凜冽,白露凝結成了晨霜。
原本柔軟的枝條一天天變硬,綠葉也一天天變黃。
明月從雲邊露出,灑下皎潔的月光。
打開軒窗面對前庭,早晨飛翔的大雁嗷嗷叫喚。
崇高的志向侷促於四海,只能孤獨的守在空堂。
少壯不能長存,倏忽之間已經衰老,時常激憤感嘆。

創作背景

此詩是左思晚年所作。《文選》注“沖於時賈充征為記室,不就,因感人年老,故作此詩”。詩人晚年理想破滅之後,回顧一生,頓生悲涼慷慨之感,遂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詩的語言質樸,凝練含蓄。開篇“秋風”四句描寫秋景,渲染悲秋氣氛,以時令物候變化,表現時光流逝,寄寓對人生的感嘆。“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寫出了秋天蕭瑟冷寂的景色,渲染了悲秋的氣氛;“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描寫了物候的變化,柔條似乎在一夕之間就變得強韌了,綠葉又在一夜之中變得枯黃,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時光流逝而青春易老。面對這樣的榮枯之變,詩人頓生感慨,愁思滿懷,以至於一夜不寐。
“明月出雲崖”由泛寫秋景而轉入寫詩人所處的特定生活環境,表現詩人精神上的沉重抑鬱之感。月夜不寐,愁思感傷是古詩常見的表現內容,但表現的具體內容多是遊子思婦之情。左思的這四句則結合自身深切的感受,寫他月明難寐,清晨開門,望晨雁高翔,從側面表現他內心深重的苦悶,寫得深刻委婉。另外,“明月出雲崖”寫月初出之時,“嗷嗷晨雁翔”則是次日清晨之景,暗示詩人整夜未眠,表現詩人精神愁苦之狀更為具體,且以“晨雁”引出下文,寫法巧妙。
“高志”四句是詩人直抒胸臆。“高志局四海,塊然守空堂”,詩人曾經抱有比四海還要遠大的志向,然而殘酷的現實卻使得他壯志難酬,落得終老空室的下場。“局四海”與“守空堂”對比鮮明,愈發表現出理想破滅的無奈與悲哀。“壯齒不恆居,歲暮常慨慷”,青壯之時為了理想奔波不已,卻一事無成,到垂垂老矣空有無限感慨。詩人回首一生沉浮,鬱憤感慨之情與開篇的悲秋之意相融合,使得全詩的感情更為厚重沉痛。

名家點評

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劉剛《中華節令風俗文化·秋》:詩前四句狀秋景,後兩句抒秋情,於景與情的映襯中,吐訴出時光易逝、壯志難伸的感慨。詩中,“高志局四海”是說崇高的志向對四海之大尚感侷促狹小,“塊然守空堂”是說自己孤獨地居處空室無所作為,造語遒勁有力。

作者簡介

左思(約250~305年),字太沖,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西晉文學家,其《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左思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300年),因賈謐被誅,遂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張方進攻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