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槐歲抄

雙槐歲抄

曾經官場沉浮的黃瑜將功名之事終於看得淡了,整天不是與好友評詩論文,就是埋頭於著書之中,他有意地記載民間傳說,歷史故事並對一些歷史典籍加以整理。黃瑜在家曾親手種了兩棵槐樹,等槐樹長得枝繁葉茂之時就在樹後蓋了個簡樸的小亭子,取名“雙槐亭”,他歸家後的很多時光就是在亭下度過的。人稱黃瑜常在亭下吟詩作賦,興起之時論聲歌嘯,旁若無人。由於他十分喜愛自己種的這兩株槐樹,不但自稱“雙槐老人”,還以“雙槐”為自己的著述命名。又作《雙槐歲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槐歲抄
  • 作者黃瑜
  • 朝代:明朝
  • 卷數:十
書籍基本信息,作者信息,創作背景及過程,書籍大綱,關於明王朝歷史及傳說。,關於典制儀禮。,著名人物的小傳。,關於邊防馬政。,關於自然變化。,關於民間傳聞。,社會影響,

書籍基本信息

《雙槐歲抄》筆記,十卷,明黃瑜著。

作者信息

黃瑜,字廷美,香山(今屬廣東)人,生卒年不詳。約明憲宗成化中前後(1470年前後)在世,景泰七年(1456年)舉人。他參加會試的時候名列乙榜,因為不願去做不官,於是去做太學生,但接連幾年參加會試仍沒考中進士,只好由小官做起,後來曾升遷為惠州府長樂縣知縣。他做縣官政績頗佳,百姓也頗擁戴他。但他性情則剛直不阿,與上級關係處得不好,屢次得不到升遷,作了十五年知縣後棄官不做,回到廣州會城。

創作背景及過程

黃瑜七十歲時,這本書稿才正式完成,共花費了他近四十年的時間,其間幾易其稿,態度十分認真。他在《自序》中說:“每遇所見所聞暨所傳聞,大而縹緗之所記,小而芻蕘之所談輒即抄錄。”可見他為此文集傾注心血之多。大事不厭其煩,小事不嫌其簡,對每件見聞都是很嚴肅地對待的。他還說:“得諸朝野輿言,必證以陳編確論;采諸郡乘文集。必質以廣座端人。如其新且異也,可疑者闕之,可厭者削之。”由此可推論此集的兩特點,其一,重考證,不以新異取悅於人,所著文略是很嚴謹的;其二,是依照黃瑜個人的觀點編撰此書的,從中可以分析出黃瑜對問題的看法。據傳聞,書中關於館閣諸事的《國子試魁》、《甲申庶吉士》等篇,就是黃瑜因材料不足而闕疑,一直沒有完篇,直到他的孫子黃佐在官方文書中找到相關資料,予以補充這才得以完稿。
《雙槐歲抄》共二百二十篇,按時間先後排序,始於洪武年間,終於成化年間。其內容多為介紹時代發生的重要的事,以及一些人物的傳略,但個別篇目則記載了明以前發生的事,如《莊周亂名家》、《古註疏》、《過揲九六》、《泰新名諱》、《銜甲吐卷》等,並且,這本筆記中還收載了一些著名人物的遺詩,如《池州府志》中有兩篇岳飛的兩首遺詩,在《精忠錄》中被漏掉了,黃瑜發現後就在第七卷《岳武穆遺詩》篇中,把它們記載了下來,以免隨時間而湮滅。

書籍大綱

全書內容大致分為如下幾類:

關於明王朝歷史及傳說。

如第二卷《國朝三都》篇中,他詳細了記述了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遷都的史實,對南都金陵、中都臨濠、最後定都北京的情況分別加以介紹和評述,也記錄了遷都原因和時人言論,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第一卷《聖瑞大德》篇,記述了朱元璋從出生到統一天下期間,種種流傳於民間的各種祥征瑞兆,並一一詳述,作為對明太祖朱元璋從一介布衣起身到龍袍加身的“順天性”的佐證。

關於典制儀禮。

第一卷《禮儀尚左》篇,記述明太祖起初襲用元朝制度,以右為尊,而後尚左,以右方為上的經過和緣由。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大部分內容多很教條枯燥。

著名人物的小傳。

如第三卷《解氏兄弟》篇,記載了解縉與其從兄解綸同登同榜進士,為眾人所艷羨,而後命運多乖,相繼被捕並死於獄中的故事,令人讀後嗟嘆不已。在同卷《姚少師》中,記載了姚廣孝從貧困以至落髮為僧,到一直升遷成為太子少師的發跡史。黃瑜善於在人的命運轉折中刻畫人物,讀來令人似乎閱盡人間滄桑,看透官場沉浮,對聲名官位可持淡泊平和的態度。

關於邊防馬政。

如第九卷《建州女真》篇,著重記述了成化年間女真族與明王朝的戰事,並簡述了女真族的歷史。這部分由於涉及女真族,言辭有不敬之處,所以引得在清大興文字獄時被列為禁書。
第五卷《馬政》篇,記述了洪武、永樂、正統間有關養馬以及茶與少數民族換馬的事情,可作為研究地方民俗史時的參考。

關於自然變化。

在此部分,黃瑜以科學的態度如實記錄了當時發生的自然現象,如山洪、地震等,並列舉了時人的分析。如第九卷《山阜變占》篇,記載了成化年間福建長樂縣平地突起小山,而山東泰山連續發生地震的現象。在此部分,黃瑜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個依據、每種反映都一一加以核實,是當時此類文本書依據較準備、內容較翔實的一種。

關於民間傳聞。

如第十卷《木蘭復見》篇:“南京淮清橋女子黃善聰者,年十二失母,有姊已嫁人矣。父販線香為業,往來廬、鳳間,憐其幼,且無田,又不可寄食無姊,乃令為男子飾,攜之旅遊者數年。父死,詭姓名張勝。李英者,亦販線香自故鄉來,不知其女也,因結為夥伴。與同寢者逾年,恆稱病,不脫衣襪,溲溺必以夜。弘治辛亥正月,與英偕還南京,已年二十矣。突然城中往見其姊,姊謂:‘我本無弟,惟小妹隨父在外,爾胡為來?’乃笑曰:‘我即善聰也。’泣語之故。姊惡之,曰:‘男女同處,何以自明?汝辱我家矣!’因拒不納。善聰不勝其憤,謂姊曰:‘妹此身卻要分明!苟有污玷,死未晚也。’姊呼穩婆視之,果處子,始返初服。越三日,英來候,善聰出見,英大驚愕。歸,怏怏如有所失,飲食頓減。英母憂之,以英猶未娶,乃求婚焉。善聰執不從,曰:“此身若竟歸英,人其謂我何?所親與鄰里交勸,則涕泣詬之。事聞三廠,勒為夫婦,且助其整具。成婚之日,人有歌之者,以為木蘭復見於今日雲。”

社會影響

黃瑜的此類文章文筆生動,情節曲折,對話精彩,己初具小說的雛形。並且,所著均為白話略帶文言體,工於描寫,由此可見,至黃瑜時我國明代的小說己初具規模。
該書中不少記傳說的篇章,可讀性很強,十分有趣。黃瑜在選材時十分注意其趣味性,並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加以潤色,使其成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如第五卷《蠱吐鯉魚》篇,記載了這樣一個傳說:明正統年間,吳江人周禮去廣西做生意,與當地一陳姓寡婦結婚,婚後四年生一子,其樂融融。但二十年後,周禮年紀漸老,對故鄉思念越發真切,很想回老家看看。妻子發覺勸不住他,就悄悄地把一種叫蠱的毒蟲放在食物里讓他吃了。並叫年已十六的兒子陪父親一起回吳江。臨行前,她悄悄地把兒子叫到一邊,吩咐他:“您父親以後會得一種怪病,如果他有思家的意思,就幫他治好病。”
當下把治病的方法告訴了兒子,讓他記牢。周禮回吳江後,果然得了種怪病,肚子膨得好大,又要不停地喝水,當地醫生都不知這是什麼病,他兒子問他什麼時候回廣西,他說:“我也想念你母親,只是病成這個樣子,不好行走。等病好一些,我們就上路。”兒子說:“我能治好病。”他把父親綁縛在柱子上,防止他動。當周禮想喝水的時候,兒子就用瓦盆盛了水,端進他的嘴邊,可他一旦去喝時,又把水端開,如此反覆了幾百次,他渴得大聲呼叫,口裡卻吐出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病也就好了。
象這類記述民間傳聞的篇章,我們現在更注重它的趣味性、可讀性,但當時的人是很信以為真的。如《冤魂入夢》、《禱神弭寇》、《東海三仙》等篇,在今年看來難免荒謬。
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里稱此書所錄成化間的史實非常翔實,並且把《六臣忠讜》、《丘文莊公言行》等數條錄入自己的書中。嘉靖年間劉節為此書作序,稱其“無蹈襲,無補綴,無剽竊,可信,可法、可觀、可興,可以勸誡勸懲。”《四庫全書總目》稱此書“首尾貫串,在明人野史中頗有體要。”並錄入四庫總目中。
此書較早的本子有嘉靖年間的刊本、康熙年間的刊本。道光年間,南海任崇曜等編刊《嶺南遺書》,對此書校對過,收入叢書中刊行,這是今天比較容易見到的本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