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忠廟(揭邑喬林雙忠廟)

喬林雙忠廟,位於廣東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東部喬林鄉,前座乃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改建,為紀念唐代抗“安史之亂”、守睢陽城而獻身的張巡許遠二忠臣的廟宇,與建於縣署之南的城隍廟、天后宮,並稱諸羅城香火最盛的三鼎廟。 其后座為清代始建,其中的“二聖書院”,奉祀文昌、魁星二帝君。廟內有大量明清石刻、木雕、壁畫。

喬林雙忠廟,現於原址重建,含天時地利、人和而煥然一新。門前一溪清流縈繞,榕樹新綠,木棉挺拔,地如龜狀。廟前曠地延伸入溪塘,漲潮時潛水,退潮時露面,宛似龜頭伸縮,十分有趣,故稱之“龜地”。東邊平疇,堤隴突起,遍植花草,岸柳成行,狀如長蛇,故稱之“蛇地”。倘若仔細觀察,長蛇似昂首而行,蜿蜒遊動伸於龜側,故合稱“龜蛇會”。

喬林雙忠廟創建於元朝(1271—1369)之初,叫“慈惠堂”,是喬林鄉八世祖道泰公之原配張氏慈惠,以隨奩田四畝捐獻所創,並以已名稱之。後易名為“慈雲庵”。明正統年間(1436-1449)由林氏改為雙忠廟。(惜碑記已失)嘉靖十八年(1539)規模擴大,石匾大字“雙忠廟”為壬辰(1532)科狀元林大欽(1511-1545)(潮安金石鎮仙都人)所書。三字行書,疏宕雋逸,真墨寶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並增建二聖書院,內祀文昌、魁星二聖。額字系賜進士林景拔所題,並撰文勒石。乾隆四年(1739)重修二聖書院、文昌閣,並建魁星亭,全其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忠廟
  • 位於廣東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
  • 時間:明嘉靖十八年
  • 環境:漲潮時潛水,退潮時露面
簡介,吟詠佳作,香火傳承,

簡介

喬林雙忠廟,位於廣東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東部喬林鄉,前座乃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改建,為紀念唐代抗“安史之亂”、守睢陽城而獻身的張巡許遠二忠臣的廟宇,與建於縣署之南的城隍廟、天后宮,並稱諸羅城香火最盛的三鼎廟。 其后座為清代始建,其中的“二聖書院”,奉祀文昌、魁星二帝君。廟內有大量明清石刻、木雕、壁畫。
揭陽市喬林鄉雙忠廟,不但是揭陽著名的古廟。而且是潮汕地區規模較大,影響久遠之廟。
喬林雙忠廟,現於原址重建,含天時地利、人和而煥然一新。門前一溪清流縈繞,榕樹新綠,木棉挺拔,地如龜狀。廟前曠地延伸入溪塘,漲潮時潛水,退潮時露面,宛似龜頭伸縮,十分有趣,故稱之“龜地”。東邊平疇,堤隴突起,遍植花草,岸柳成行,狀如長蛇,故稱之“蛇地”。倘若仔細觀察,長蛇似昂首而行,蜿蜒遊動伸於龜側,故合稱“龜蛇會”。
喬林雙忠廟創建於元朝(1271—1369)之初,叫“慈惠堂”,是喬林鄉八世祖道泰公之原配張氏慈惠,以隨奩田四畝捐獻所創,並以已名稱之。後易名為“慈雲庵”。明正統年間(1436-1449)由林氏改為雙忠廟。(惜碑記已失)嘉靖十八年(1539)規模擴大,石匾大字“雙忠廟”為壬辰(1532)科狀元林大欽(1511-1545)(潮安金石鎮仙都人)所書。三字行書,疏宕雋逸,真墨寶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並增建二聖書院,內祀文昌、魁星二聖。額字系賜進士林景拔所題,並撰文勒石。乾隆四年(1739)重修二聖書院、文昌閣,並建魁星亭,全其規劃。賜進士、吏部觀政林策良撰記。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修廟院,賜進士、武功大夫林炳星撰記,俱摹刻豎石。嘉慶十七年(1812)重修,立碑。道光元年(1821)重修。為維護宮容莊嚴而立禁碑於宮巷外牆。光緒二年(1876)揭陽知縣林兆南,有感於其文昌閣、魁星亭之築設,在眾鄰縣、鄉里中所罕見,故為該族重修書院而撰文。文中有:“文昌、魁星兩帝君系北斗之星,而鄉里立廟者罕見,唯我宗喬林鄉、人才輩出,昔時建樓以祀之……”光緒十七年(1891)重修,三十一年(1905)將歷年喜慶餘款為廟賜田1.7畝,勒石碑記。民國十一年(1922)六月因風災而廟毀,故又重修。辛亥革命後,書院為民團駐地,繼作磐喬鄉公所,是鄉之政治、文化中心。1950年後,昔日香火熾盛之名宮勝地,遭受劫難而變為滿目荒涼。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喜逢太平盛世,百廢俱興。1992年由族中成立修復雙忠廟理事會,1993年冬,由鎮政府主持竣工慶典。修繕一新的雙忠廟,雄偉壯觀,金碧輝煌。林大欽所題匾額石雕,按原復位。尋回碑記石刻及林道崇所撰《修雙忠廟碑記》,豎於雙忠廟后座二聖書院內走廊。
喬林雙忠廟大殿內主龕,供奉張巡許遠雙忠聖王,及其配合張、許二公死守睢陽城,抗擊安祿山叛軍之勇將南霽雲、雷萬春共四神像。皆顯現忠貞不屈、正氣凜然神情。廟內保存多處很有價值的古代民間石雕、藝術品。還有精雕細刻,反映古代地方建築特色的木雕藝術,頗具時代風采。更富有文物價值的是廟內現存碑記二十多幅,為明清時期史料,對研究明清歷史。鄉村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吟詠佳作

歷代詩人、名人對雙忠廟頌詩褒文甚多,堪稱潮汕寺廟之最。今錄部分詩詞如:
沁園春(謁靈威廟)
南宋·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張巡,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鍊之鋼。
人生翕 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久!古廟幽沉,遺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題張、許二公廟
明·林大
臨岐高會擁笙謳,誰念睢陽將士愁。
敵騎合圍邊日暮,孤城接戰陣雲秋。
忠誠剩有江淮粟,論定寧專李郭籌。
千載鐘生作神語,可憐一夢博封侯。
題三忠
明·鄭質夫(福建莆田人)
慷慨祠前酒一杯,英雄何用苦相猜。
將軍氣象風霜凜,丞相衣冠草木衰。
五百年前何處覓,八千里外有人來。
艱難一體同憂國,寂寞秋江兩廟開。
(三忠:指張、許和文天祥)
詠東山張、許二公廟(二首)
夜半遠旌出嶺東,文山曾此拜雙忠。
百年胡運氛何惡,一旅王師氣尚雄。
滄海夢寒天水碧,沁園歌斷夕陽紅。
荒郊馬冢尋遺碣,秋草蕭蕭白露中。
(2)
石閥苔荒一逕深,悲愁懷古此登臨。
九洲難盡華夷限,萬此思回天地心。
南客旅愁觀海大,東山之氣壓城陰。
斜陽照起英雄恨,枯木寒鴉淚滿襟。

香火傳承

自宋以後,潮汕各縣不但先後創建雙忠廟。明代又由揭陽傳到印尼,1939年左右傳至新加坡,民國時期傳至台灣九龍(稱“儼雅堂”)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