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合成食品店

雙合成食品店

“雙合成食品店”地處太原繁華鬧市區柳巷53號,創始於民國元年(1912年),以生產糕點、月餅等著稱,是久負盛名的老字號店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雙合成食品店
  • 分類:老字號店鋪
  • 歷史源泉:清末宣統二年(1907年)
  • 主要經營:生產糕點、月餅
發展歷史,解放前的發展,解放後的繁榮,店規條約,

發展歷史

清末宣統二年(1907年),保定滿城縣夏家莊村人李洛金、張於端趁法國人在我國動工建築正太鐵路期間,先做著賣熟雞、鴨的小本生意,後到井陘縣擺攤設點,陸續擴大營業範圍,以後兩人協商又移到比較熱鬧的石家莊市,買賣日漸興隆。不久,張、李二人因發生矛盾而分手,當時分為“雙合成”、“雙合興”兩號。李七儒(李洛金父)接受了“雙合成”後,為了擴大經營,於民國元年又派其子李洛金來太原開設分店,仍取名為“雙合成”。一開始鋪址設在北司街,約一年後又遷至大剪子巷。這時的“雙合成”僅經營水果、罐頭、盒裝餅乾等。直至民國十八年(1929年),“雙合成”才遷至現鋪北梆巷53號,並將當時的著名書法家孫煥侖先生題寫的金字黑底“雙合成”牌匾懸掛門首。這時經理更換為陳步雲。他經營管理有方,除制定鋪章、鋪規外,首先聘請兩名特級名師,開始自產自銷月餅、點心,並要求產品質量要精益求精,不準省工省料。每創作一種新產品後,技師、經理以及所有同仁都要一一品嘗,如大家一致認為味美可口時,才可批量生產;品嘗後如有人提出合理建議,不僅採納,而且給予一定獎賞。由於產品得到顧客一致好評,該店便不惜工本,專門製作了“雙合成李記”字樣的包裝圖案盒(曾有“許仙借傘”、“牛郎織女”、“老壽星”等式樣)。當時“雙合成”名氣日盛,買賣逐漸興旺發達。

解放前的發展

1937年,太原淪陷,日本侵略者以“強化治安”的名義,欺壓商民。偽“聯幣”一再貶值,物價暴漲,民不聊生。
1945年,日本投降後,閻錫山的苛捐雜稅接踵而至,商號處於一籌莫展的境地。

解放後的繁榮

1949年,太原解放,“雙合成”積極回響黨的“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號召,擴大經營,優質糕點再度與民眾見面。1956年實行了公私合營。當時受太原市南城區食品總店和南城糕點、肉食加工廠領導,生產工序和質量仍保持傳統技藝,所產各種糕點、月餅仍占全行業之鰲頭。連續幾年曾獲市、局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1964年,“雙合成”又恢復前店、後廠。
1966年文革開始後,“雙合成”老字號的牌匾再次被取消,成為柳巷商店的一個門市部。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1980年恢復了“雙合成食品店”的老字號名稱,同時對企業進行了改造。營業面積增加到92平方米,生產面積增加到680平方米,從業人員60餘人。
1983年,“雙合成”重新懸掛起由虹川先生書寫的黑底金字“雙合成”牌匾,老字號從此煥發出新的風采。

店規條約

陳步雲經理從嚴治店,設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凡東家(股東)子弟一律不準進店幹活,更不準參與櫃事;股東和本人的親朋不準在柜上白吃、白拿;如發現夥友有不規行為時,一次給予警告,二次即行開除等等。由於“雙合成”上下能堅持遵守鋪規、鋪章,所以全店一切實施有條不紊。這段時期可以說是“雙合成”的極盛期,一直延續到“七·七”事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