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化教學

集體化教學是指在集體教學的組織形式下,在滿足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教學的同時,加入協作思想,注重對學生協作精神與能力的培養。與集體教學相近又有區別。

集體教學主要指教師同時面對眾多的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從事相同或相似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它的根本特徵是在特定時間內教師以一對多,把學生限定在大致統一的活動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體化教學
  • 形式:集體教學的組織
  • 滿足:學生進行個別化教學
  • 新特點:注重對學生協作精神與能力的培養
產生,發展,

產生

集體化教學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對傳統的集體教學進行否定之否定後的產物。古代意義上的集體教學如中國漢代的太學、宋代的書院等,它是集體化教學的雛形,沒有固定的班級,學生在年齡、程度和進度上不完全一樣,教學內容沒有呈現系統化和序列化的形態,但具有集體教學的特徵,即教師同時面對多個學生講授同樣內容。它作為古代個別教學的輔助形式存在。
現代班級授課制是集體化教學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班級授課制開始受到批判,這主要是由於它不能有效地顧及學生的差異性。隨後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程式教學、個別處方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等,他們試圖通過對班級授課制中固定的“班”、課”、“時”的改變,來尋求一種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形式。

發展

當前,隨著學習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僅強調個別化教學是不夠的,在大量的學習場合,如學習高級的認知技能、人際關係技能、認知策略、情感態度等目標時,個別化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它們更多的依賴於師生間、生生間、學生與社會其他群體成員間的互動作用。因此,如何在滿足個別化教學的同時,加入協作思想,即對學生進行集體化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集體化教學的出現及其不斷完備是社會進步、知識積累加速和受教育人數不斷增多因而要求擴大教育規模、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而導致的必然結果。相對於古代個別教學而言,它擴大了教育的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是教學適應現代社會的一種方式。隨著教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對個性化人的需求的增多,集體化教學會逐漸吸收個別化教學的優點以改造自我,甚至向個別化教學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