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善院

集善院,是高明幼時的讀書處,又是南宋遺臣陳則翁祭奠宋代皇帝的地方。據《集善院簡介》碑記:“集善院,相傳是高明幼時讀書之處,為陳則翁等籌建於元代初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集善院
  • 外文名:Charity Hospital
  • 地理位置:瑞安市南濱街道柏樹村
  • 建築年代:元代初年
  • 重建年代:清代
歷史故事,建築格局,

歷史故事

從瑞安市南濱街道柏樹村的停靠站下車,循高明路沿河走10來分鐘,便看到對岸河邊的“集善院”。白牆青瓦,特別分明。佇立在河岸邊的水杉,一字排開,一節一台的枝葉時而搖曳,更掩映出集善院的古樸和清秀來。
集善院,是高明幼時的讀書處,又是南宋遺臣陳則翁祭奠宋代皇帝的地方。據《集善院簡介》碑記:“集善院,相傳是高明幼時讀書之處,為陳則翁等籌建於元代初年。
陳則翁,是位有民族氣節的南宋遺臣,曾任廣東副使。南宋亡後,遂棄官隱跡其故里柏樹,集善院是他同林景熙等一批遺臣遺民緬懷趙宋王朝,寄託亡國哀思,供奉宋代皇帝龍牌,朔望朝夕奠祭之所。大約陳則翁亡故後,成為陳氏宗族蒙童書塾,後又舍作佛寺。今僅存後殿五間,為清代後期重建。”因高明是陳則翁的外孫(後又娶則翁孫女為妻),故幼時的高明,也就讀於集善院的書塾中。

建築格局

集善院,南北向,緊貼“高則誠紀念堂”的東側。其間有一牆隔開,前院設一扇圓洞門相互通連。全院是由山門、前殿、正殿及左右廊屋組成的四合院式建築。現在的建築,只正殿按原貌修復外,其餘均於2003年按原貌重建。
前殿的東側是一泓清池,四周圍上青石欄桿,池水清洌,倒映出前殿、綠樹和一方藍天,顯得特別深邃和空靈。
穿過前殿,是一個由前後殿和兩廊圍成的天井,一條用石階鋪就的院道連線了後殿(正殿)。正殿為晚清建築,七柱,單檐結構,面闊五間,通面闊18.4米;進深七間,通進深12米,穿斗式硬山造。“一”字型屋脊,兩端飾灰塑花卉,尖角向上挑起,顯弧形狀,中脊飾如意蓮花;檐頭,上下置勾頭檔風、滴水瓦,嚴肅而古樸。中堂後大步柱間築屏風四扇,上方置“集善院”橫匾,屏風兩旁立柱,柱頭斗上置一“如意”狀的木雕工藝,雕的是鳳翔牡丹,雍容福貴。屏風前擺設案桌,兩旁的屏風上貼有一對高明撰的對聯:“幾回欲挽銀河水,好與蒼生洗汗顏。”寫出了高明關心民眾疾苦,決心拯救百姓的不平凡抱負。整箇中堂白牆朱漆,給人以莊嚴和肅穆。這裡過去是陳則翁肅立宋朝皇帝牌位祭奠的地方。中堂的兩旁是第三、第四展室,裡面掛放著介紹高明的圖片、書籍和其他實物。
集善院
正殿的前廊外廊柱圓形,墊方形青石磉,柱頭穿斗承一檁外跳一枋,與前步柱間用一弧形橫樑接榫,簡單大方。前殿仿照正殿重建,前後殿的盡間築兩廊連線,交接縫合處建築精密自然,斗拱精緻美觀,活脫是一件可鑑可賞的工藝品,整個院落和諧,渾然一體。
集善院的前院前還築有台門,白牆青瓦朱漆,屋脊兩端飾龍頭鳳尾的灰塑“雞頭檐”。“雞頭檐”代表官爵和地位。在封建社會裡,只有出仕的人家才可塑上。雖然整座的四合院屋脊顯得普通,但台門屋脊上的一對昂首翹尾的“雞頭檐”卻顯示出其大戶地位的顯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