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莫雷諾

雅各布·莫雷諾

雅各布·莫雷諾(Jacob Levy Moreno,1889.05.18 -1974.05.14),美國心理學家,心理劇療法的創始人,集體心理治療的先驅。他出生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Bucharest)的一個猶太家庭,逝於美國紐約市的比肯(Beacon)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雅各布·莫雷諾
  • 外文名:Jacob Levy Moreno
  • 所處時期:1889.05.18 -1974.05.14
  • 定義:美國心理學家
  • 擅長領域:集體心理治療
  • 出生地: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 畢業院校:維也納大學
個人經歷,成就貢獻,戲劇興趣,社會縮影,一般程式,基本要素,主要技術,心理治療,

個人經歷

1934年,莫雷諾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莫雷諾研究所”,並於兩年後在紐約市比肯鎮開設了一家私人精神科療養院,同時設立了心理劇劇院,並成為日後訓練專業人員、導演的場所。1937-1938 年,莫雷諾出任美國新社會研究學院教授,1938 年與小他 23 歲的弗洛倫絲(Florence Brige)結婚,婚後育有一女,兩人在 1948 年離婚。1939-1940 年莫雷諾受聘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42 年,他成立了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和心理劇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Group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drama, ASGPP),1947 年後,他開始在歐洲各地推展其心理劇療法。1949 年莫雷諾與哲卡(Zerka Toeman)開始了他的第三次婚姻,婚後他們育有一子。哲卡是莫雷諾事業上得力的助手,她協助莫雷諾在心理劇工作上的導演、教練,也協助莫雷諾整理文字著作。
1941年,可以說是莫雷諾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年。那年,哲卡帶著姐姐到莫雷諾的診所里接受治療。第一次見到她時莫雷諾就感受到自己似乎已愛上了她。莫雷諾相信自己的感受、直覺,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能一起共同工作、整合生命理念的情感伴侶。1942年,莫雷諾創立了“美國團體心理治療與心理劇協會”,潛心致力於發展心理劇的理論哲學並付諸實行。1947年後,莫雷諾開始把心理劇帶回歐洲。1949年,莫雷諾和哲卡結婚,而婚後她成為了莫雷諾事業上的得力助手。
直到很久以後,莫雷諾都這樣說——“在我這極富創造性的一生中,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在1941年找到了工作夥伴,並且在1949能與她結為夫妻,而她就是哲卡;進一步說,如果我還能對自己的生命期望有些改變的話,我希望我能早15年遇見哲卡。哲卡的出現,對心理劇的發展及持續擴展是相當重要的。”

成就貢獻

莫雷諾與心理劇
莫雷諾是心理劇療法的創造者,並因此而著名。心理劇(Psychodrama)屬集體心理治療,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一種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發泄從而達到治療效果的戲劇。通過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體會角色的情感與思想,從而改變自己以前的行為習慣。心理劇的目標是誘發患者的自發行為,以便直接觀察他的病情。莫雷諾反對 S.弗洛伊德研究非自然的夢境,以及在診所里用語言複述夢境的做法。與此相反,他十分強調自然環境中的活動或行為,包括角色訓練。他認為,在群全環境中具備一種“共鳴”的真實的雙向內聚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比簡單的移情和宣匯複雜得多,涉及認知、願望、欲望、選擇和行為等方面。
莫雷諾的社會測量法
社會測量法是莫雷諾於1934年提出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主要用於研究團體內(特別是小團體)成員之間人際關係和人際相互作用的模式,即所謂社會結構,通過社會測量,人們可以了解人的人際知覺方式、團體凝聚力等團體特徵。在進行社會測量時,人們假設:在所有團體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使得各團體內成員在不同程度的積極與消極人際情感的基礎上形成一種非正式的組織;這種相互偏愛或疏遠的關係會顯著地影響團體的士氣和效率。社會測量法要求團體成員根據研究者所提供的某種標準,選擇一位或多位同伴。目前,社會測量的選擇已包含相當廣的內容,它已不只是指“人”的選擇,還可以選擇信息交流渠道或組織層次,還可以要求被測人對數種選擇排出等級。

戲劇興趣

社會縮影

莫雷諾自小即喜歡閱讀古書,古詩等的文學作品,同時對宗教充滿熱情,在成長的過程中亦對戲劇產生莫大的興趣。在他四歲半時,他和鄰居孩子在家中地下室玩遊戲,他扮演上帝,當他爬到椅子疊高的頂端去感受上帝的偉大時,不小心從高處摔下而跌斷了手臂,這讓他體會到原來上帝也會失落。這想法也奠定了心理劇中,主角是自己的上帝,而導演有時在治療過程中扮演的是協同治療的角色。而這個經驗燃起他日後在設計心理劇舞台時采垂直、多層的概念設計,也就是第一層舞台作為暖身之用,第二層舞台作為訪問主角的場所,第三層舞台是行動演出的空間;而第四層是陽台也就是上帝救世主所在的位置,這個概念就是源自他兒時遊戲的構想。1908-1911 年間莫雷諾常在花園中漫步,他一時興起與公園中的小朋友們玩創造性的遊戲,他要孩子們即興扮演上帝來處理自己的問題,有時他也讓孩子們自行決定演出的議題,並試著讓孩子自行去發展出解決的方式,因此他發現人是可以在遊戲中去創造、學習去發展出新的東西,這個經驗讓他了解到人的自發與創造力的可貴。還有一次,莫雷諾看見警察抓妓女,他感到困惑與好奇,因此進入紅燈戶中去試圖了解妓女的生活,1912 年他為這群妓女組織了一個自助團體,在團體中人們可以隱藏自己的姓名,彼此討論現有的處境並相互支持,同時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現況,引發其內在動機,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這也是日後團體治療、社區服務的起萌。1921 年 4 月 1 日,莫雷諾首先在維也納的精神治療中心採用心理劇療法,心理劇正式誕生。

一般程式

作為一個完整的心理劇階段為暖身階段、演出階段、分享階段。
暖身階段(warm up):暖身的目的包括刺激參與者進入狀態,觸動各人的情感,迅速建立集體凝聚力以及選擇和確定演出題材和主角。是參與者為體驗作好準備的必要階段。
演出階段(the action):在治療者的指導下,通過一系列戲劇化的手段,完成心理劇的演出。包括表演有效地應對過去的情景、當前情景或預期事件。
分享階段(sharing):演出結束後,治療者立刻組織大家與主角一起討論,分享此時此刻的情感體驗,從而不僅達到情感宣洩,而且完成修通。觀眾向主角以建設性、支持性的方式,非判斷性地表達自己的觀察和反應,團體討論感受的過程。
演出階段和分享階段有時候會有交錯。因為在演出問題時,可以有討論。

基本要素

一個完整的心理劇的參加人員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分別是導演、主角、配角、觀眾及舞台。
導演(director):導演是心理劇的協同製作人,從尋求協助的人身上找尋線索。大部分是指治療者、協助者、團體領導者。
主角(protagonist):即當事人,第一個進入演出的人或最掙扎的人。
配角(auxiliary):配角是缺席者、個人妄想、象徵、想法、動物或物體的代表,他們讓主角世界變得真實、具體、可接觸。他們是導演的延伸、探索跟引導,同時,他們也是主角的延伸,雕塑出主角真實或想像的角色。配角功能有三:身為一個演員來雕塑出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身為一個諮詢員來引導主角;以及身為一個特別的調查員。
觀眾(audience):觀眾由不參加演出的集體成員組成。觀眾通常在心理劇進行時僅默默的注視眼前的演出。但是在心理劇完成後,這些人可以與主角分享他們的感想,或與主角對話,觀眾對主角的支持與同感,是支持主角重生的一股力量,也是讓主角反省和思考整個情境的動力。
舞台(stage):舞台代表了主角的生活空間,應是足夠寬敞,便於主角、配角和導演走動。

主要技術

一個的常規心理劇的主要技術,可以是以下的某一種到二種:
角色互換(Role reversal):角色互換是心理劇角色扮演理論的核心,是指主角和舞台上的其他人互換角色。當主角在與他有衝突的個體達成協定上有所收穫時,導演一般會採用角色互換技術。莫雷諾強調這一技術鼓勵儘量最大限度地表達衝突情境。儘管在這些主角扮演與他們有衝突的其他人的角色過程中,這些人際關係的歪曲信念可以被解釋、探究和進行行為矯正。通過角色互換,主角可以重新整合、重新消化和超越束縛他們的情景。角色互換可以充分表達他們對現實的理解,從團體中的其他人那裡中獲得關於他們的專管態度的反饋,一定程度上,修正他們發現的歪曲信念。
獨白(soliloquy):獨白是指主角直接面對觀眾說話,表達一些未覺察的感受和思想。在心理劇表演中,主角會被導演要求表達當時感受。獨白給主角機會獲得他自己或他人正在思考和體驗而未直接表達的感受。主角也可能被要求在扮演自己之後,自言自語。這種做法可以是他總結概括他的思想,表達他的情感,更密切地檢驗情感。
替身(doubling):一個配角站在主角的身後與主角同台表演,或替主角說話,這個配角即是替身。替身可以模仿主角的內心思想和感受,並時常表達出潛意識內容。替身幫助主角覺察到內部心理過程,引導他表達除非語言思想和感受。替身輔助主角,並充當導演與主角之間的聯絡人。替身可以發揮整合作用,加強主角與配角的相互影響。
多重角色的自我(Multiple parts of self):也稱多重替身。當主角有多重矛盾的感受時,多重替身替身技術可以被有效地運用。多重替身可以參與到心理劇中,展現主角的多面性,表現主角內部狀態、渴望、優點和缺點。
空椅技術(empty chair):空椅子技巧是將一張空椅子放在舞台中間,讓每位成員將其想像為一位他想訴說的對象而展開對話,從這個角度說,空椅子也是一個配角。空椅子技術也可以在預熱階段使用,通過每位參與者與空椅子地對話,可以選擇一位有強烈情緒困擾而其問題又具有普遍性的人做主角。治療者可與其共同商定演出題材。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讓當事人扮演自己或去世的人,讓彼此相互對話,直到某種衝突獲得解決為止。
鏡觀(Mirror):鏡觀技術是指讓配角通過模仿主角的手勢、姿勢、表演中的語言,來反映主角的狀態。在配角的模仿過程中,主角觀察由他人反映出來的自己的行為,像別人一樣來看待自己。這個過程有助於主角形成更加準確、客觀的自我形象。
雕塑技巧(sculpting):雕塑技巧是從社會計量技巧中發展出來的,通常是讓主角將他與家庭成員的關係以雕塑的方法表現出來。例如,某成員可能將他放在父母之間,然後將其他成員排在他的後面或背向父母等,而這些成員彼此之間的距離皆不同,或許他大哥與家人之間的距離最遠,每個成員的姿勢亦由主角擺布。一切完成後,即可讓主角陳述整個雕塑的意義,以及對每位成員的感受,或與成員對話。
未來投射:未來投射技術用於幫助集體成員表達、解釋他對將來的看法,包括:希望和願望、對未來的恐懼、或是生活的方向。
其他心理劇地技術還有中斷行動(cutting the action),重演(replay),角色訓練(role training),超現實場景(surplus reality scenes),魔術商店技術 [3] 等。

心理治療

莫雷諾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有所保留。他一生僅見過弗洛伊德一次,但從他與弗洛伊德的對話中可看出他們對心理治療的根本差異點:“我僅見過弗洛伊德醫生一次。那是發生在 1912 年,當時我在維也納大學的精神科做事,參加了弗洛伊德的一場演講,他當時已結束他對某個夢的分析。學生們走了後,他詢問我的工作。我回答:‘弗洛伊德教授,我要開始的正是您所捨棄的。您約見人們是在您所設計的辦公室內,我是在街上或他們的家中見他們,是在自然的情況中。您分析他們的夢,而我是想給他們再去作夢的勇氣。我教導人們如何扮演上帝。’弗洛伊德醫生看著我,似乎很困惑。”
心理劇是完成心理治療、個體發展等等目標而設計的諮詢技術,也是格式塔療法、團體諮詢等著名療法的前身。例如格式塔的空椅技術\扮演技術等都來源於心理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