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測量

社會測量

社會測量(sociometry),一譯“社會計量學”或“社會測量技術”。對人際關係,尤其是人際親疏關係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術,對社會集團中人際吸引或排斥現象的評定。法國人口學家科斯特最早在其《客觀社會學原理》(1899)一書中制定。1934 年,奧地利心理學家莫雷諾在其《誰將倖存?》一書中進一步作了說明。現被套用於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精神病學等領域,對領導關係、適應社會的過程、某些社會集團的偏見以及態度、信仰或價值觀進行研究。具體實施時,常以直接詢問或問卷方式,請被試指出五個親密程度不同的人, 再用不同的技術,如社交矩陣或社網圖,對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分析,從而測定群體成員間的互動模式、個人被群體接受的程度及群體的內部結構和凝聚力。

特點,操作關鍵,功能,作用,創始人,方法,誤用誤解,

特點

與自然科學相比,社會測量的特點是:①自然科學測量的對象是有形物質的自然屬性;社會測量的對象不僅涉及人的自然屬性,如年齡、性別等,更多地涉及人的社會屬性,如意識、行為、態度等。②自然現象的測量工具大多是標準化的儀器,信度、效度很高,測量的誤差易於求得,社會測量工具的外在形式是問卷題目或量表(亦稱題器),信度和效度都較低,測量誤差較難掌握。

操作關鍵

測量的操作是按一定的法則對測量對象分派一定的數值或數字元號。即測量操作由測量對象、測量值和測量法則三要素構成:測量對象,指研究中所關注事物的屬性或特徵,如研究家庭所關注的是家庭結構、家庭功能等屬性;測量值,為數值或數字元號;法則,指根據對應關係將數值或數字元號分派給測量對象。確立法則是測量的關鍵。

功能

社會測量的功能是使社會現象的研究從定性走向定量化。數量化的結果不限於作數值上的闡明,也可作定性的闡明。社會現象的數量化,強化了對事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同時,也使統計學和現代數學的知識引進社會研究的領域,加上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使分析事物的手段和內容更加豐富。

作用

社會測量(Sociometric Methods)一種研究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方式的工具。運用社會測量,可以了解群體內的人們如何選擇朋友、選擇工作和其他活動,為心理學研究人員提供大量關於群體結構及其變更方式的情況。

創始人

社會測量的創始人是J.L.莫雷諾。他曾對學生課堂結構進行了大量觀察和研究,明確論證了從幼稚園到八年級的群體結構,在此基礎上於1934年寫成關於群體演變的著作《誰能倖存》。由於運用了社會測量,研究人員對群體各種屬性的分析獲得了長足的進展。用莫雷諾的話來說,社會測量“要求一個人在他作為或將要成為其中一員的團體內選擇朋友”。在作選擇時,選擇者不受任何限制,選擇的朋友也不限於他或她自己的團體。為了測量人們的社交性選擇,測量必須根據規定的標準(坐在一起或在一起工作)來決定人們相互之間的感情(吸引或排斥)。用二維空間來表示這些選擇,作出社會測量圖示。
早期的社會測量形式非常簡單。M.L.諾思韋在其1967年發表的《社會測量入門》一書中指出,在早期的社會測量中,一般採用3~4個標準作為選擇的基礎,選擇在數量上有所限制,供選擇的問題以條件語氣陳述。例如,在擇友問題上,一個理想的提問不是“你要和誰交往?”而是“如果一切都可能,你可以和你所喜歡的任何人交朋友,你將選擇跟誰交往?”
隨著社會測量的發現,出現了標準化測量。標準化測量有多種變式,其中之一是自我測定法,即被試預測他或她將如何受到別人的挑選,或團體內所有成員怎樣通過他們的選擇與其他人相處。還有一種變式是採用量表測量,設計量表的目的在於引導團體成員在滿足某些要求的能力(如社交能力和識別能力)等方面作出等第評定。除此之外,較為複雜的方法是將社會測量數據與其他信息相結合,從而更加準確地描述團體結構。

方法

一、社會測量分析定量法
最早對社會測量數據進行定量和組織的方法是矩陣法,所有選擇被記錄下來,並進行概括。個人姓名被列在垂直和水平軸線上,選擇結果記錄在受測標準的框格內。根據M.L.諾思韋的觀點,所有標準的選擇總數提供了社會認可情況或社會測量狀況。選擇被試的實際人數表示此人的社交情況,被試選擇的人數表示他的社交擴展情況。根據社會測量數據,可以辨別出人們的選擇是否具有互換性,甚至可以辨別出既不進行選擇也不會受到選擇的社會隔離者其他方法也已套用於社會測量數據。其中,套用較廣的是機率模式。較複雜一些的矩陣包括按嘗試錯誤重新安排橫向直列,直到群體的團體結構安置好。同樣,因素分析已用於識別和隔離群體結構的基礎範圍。
二、社會測量數據的圖示
社會測量圖示生動地描繪社會測量信息,它建立在這樣一個原則之上:個人之間的選擇可能呈對稱性(互換)、非對稱性(無互換)和不存在(社會隔離者)。這種社會測量圖示的局限性在於不能充分處理人數多的群體。有關的研究人員經論證指出,社會測量的理想規模是20人左右。
在莫雷諾的早期圖示中,用符號表示團體成員,線條和箭頭表示選擇的方向。嗣後,諾思韋於1967年介紹了“箭靶社會測量圖示”。這種圖示包含四個類似射箭靶子的同心圓。每個圓代表四個分位數或機率的四個等級,從圓心向外:顯著高於機遇、高於機遇、低於機遇和顯著低於機遇。“明星人物”置於中心圓內,“隔離者”處在外圓內。貫穿表格中心的一根垂直線,用以分開男性和女性,通常在每個圓下面標明該圓的選擇等級。
描繪四年級A班群體結構的社會測量圖示(有影線的圓代表前一年不在三年級A班的學生)近年來,有關社會測量圖示的運用傾向於集體而非個人。例如,D.H.哈格雷夫斯在《一所中學裡的社會關係》一書中,將注意力集中於群體的團體結構,而不是“明星人物”或“隔離者”身上。上圖表現了哈格雷夫斯在英國拉姆利現代中學四年級A班男生分析中所作的社會測量圖示。從圖中可以看到,團體A控制群體結構;團體A的“明星人物”是阿德里安(29號),他是班長。

誤用誤解

社會測量圖示有時可能會被誤用或誤解。N.E.格朗魯德曾於1959年撰文指出四種失誤現象:(1)社會測量圖示通常描繪的是所期望的交往,而非實際交往;(2)社會測量圖示描繪群體的內部結構,從而提供的只是不完整的群體結構描繪;(3)選擇模式有時被認為代表一種固定的群體結構,而不代表進展中的社交過程;(4)在由不同的人製作圖示時,社會測量圖示的結構顯得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